已低迷了一段時間的香港新股市場,現在是時機重新吸引境外企業來港上市。近年民企爆煲不斷,加重港股A股化擔憂,不過香港的優勢在於法治,只要堅守專業與原則,香港市場仍可佔一席之地。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扮演資金融通角色

回歸20年,走在中環最大的區別,可能是聽慣的英文變為普通話。無論是投行、券商等金融機構,過去20年間,中資機構在香港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香港金融市場受惠中資南下而規模倍增,港股市值由97年時約3萬億元,勁升6.7倍至近25萬億元。風光背後,民企爆煲不斷湧現,港股A股化的擔憂不絕於耳,亦憂慮香港為賺內地錢而逐漸犧牲市場質素。不過本港多名金融界人士坦言,香港的優勢在於法治,只要堅守專業與原則,香港人仍可佔有一席之地。

目前金融服務業對香港的經濟貢獻近18%,20年來兩地交往日趨緊密,確實為本港金融市場帶來龐大收益。97年的香港只有39家H股,佔港股市值僅1.5%,惟随著內地不斷「走出去」,香港變為中資上市集中地,截至去年底本港已有逾千間內地上市公司,撐起港股市值的63%。

香港新股市場的包銷商亦成為中資投行的天下,回到97年,摩根士丹利、滙豐、美銀美林雄霸香港新股市場,當時新股包銷商前十均為港資或國際大行。2007時只有中國銀行一家中資行打入十大。不過時至今日,香港前十大新股包銷商,僅花旗、摩通兩家美資行,其餘八家均為中資行,當中以建行、海通證券、農行居前三。

新股市場包銷商發生這樣的轉變,與新股大部分為中資有很大關係,而近年來亦確實旱見外資企業如PRADA等的來港上市。素有「紅籌之父」之稱的上市公司商會主席梁伯韜坦言,香港新股市場表現疲弱,當中涉及不少問題,例如港交所主力吸引內地大型國企來港掛牌,但這些多屬舊經濟企業,受產能過剩等問題影響。即使有大型新股上市,也往往依靠內地機構投資者,對國際投資者吸引力不大。

「新股女王」中央證券董事總經理鍾絳虹表示,已低迷了一段時間的香港新股市場,現在是時機重新吸引海外企業來港上市,中資大型企業沒有上市的已經很少,但歐美經濟正在復甦,相信很多企業亦有資金需求。她認為,本港宜先重點吸引一至二家優質的海外企業來港上市,他們在中國均有業務,並廣為內地人熟悉。她建議,有關公司可分拆中國業務在港,比如IMAX於2015年將大中華區業務在港上市。

香港監管標準並沒有被拖低

有人認為香港監管標準被內地拖低,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表示,回歸後香港監管標準並沒有被拖低,當然保持國際監管水平對香港非常重要,無論對手是誰都不容妥協,「別說內地化或香港化,反正我們要的是國際化!」他指出,外界應公平看待與比較,像歐美市場也會有上市公司出事 。

任志剛坦言,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就是扮演資金融通的角色,「你冇內地10幾億人口的經濟體,單靠香港700萬人的經濟體,可以做甚麼國際資金融通活動呢?」他續指出,香港應居安思危,為免被邊緣化,繼續做好資金融通平台,做大香港的市場規模及流動性,「做到不可或缺」。

至於近年本港監管有否走樣,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競選辦主任陳智思沒正面回應,只稱法律保障及監管體制,一直是本港獨特優勢及外界信心所在。他強調,內地企業正慢慢改變,只是速度比較慢,香港較為認知內地文化,更能起到居中協調的作用。

同樣在監管問題上,本港新股市場因不接受同股不同權而錯失多單大生意,包括當年英資怡和集團撤離香港,到阿里巴巴2013年尋求在港上市,最後因同股不同權問題棄港赴美上市。港交所其後開始著手同股不同權概念諮詢,惟遭香港證監會反對而擱置。歷時四年後,港交所於6月16日公布諮詢文件,建議設立新的上市平台「創新板」,並分為「創新主板」及「創新初板」,冀最快明年運作,目標吸納新經濟企業上市。

創新初板上市要求較寬鬆,僅供專業投資者參與;創新主板上市門檻則與主板看齊,散戶亦可參與。創新板最大的賣點是歡迎「同股不同權」架構,為廣泛採用此管治架構的科技企業開啟來港上市大門。

創新板諮詢文件,連同檢討修訂主板及創業板的公開諮詢,為期兩個月,至8月18日截止。港交所計劃於明年初落實詳細的創新板上市規則。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希望香港能夠作為成功的第二上市地,除了中概企業可以前來作第一或第二上市,鑑於美國擁有全球最大科技企業市場,也希望讓其他在美國上市的國際公司,選擇來香港作第二上市。

李小加指出,創新板諮詢還須待證監會審批,有信心諮詢方向正確,過去一直與證監會保持溝通。證監會發言人表示,歡迎港交所公布的諮詢文件,鼓勵市場踴躍發表意見。

阿里螞蟻金服可能赴港上市

根據港交所統計,過去10年,採用不同投票權架構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集資額高達340億美元,而未錄得盈利的企業,在中美上市集資達150億美元。錯失阿里巴巴千億上市大生意後,市傳港交所劍指阿里旗下全球最大網絡支付系統螞蟻金服,去年其市場估值已達750億美元(近6000億港元),未來估值或更高,有可能成為港股史上最大集資的新股。

羅兵咸永道企業客戶主管合夥人黃煒邦認為,創新板有力吸引科技企業,包括已在海外掛牌的中國科技企業,主要是許多這類企業於海外上市後,遇上當地投資者漸失興趣,導致估值及成交偏低,再融資能力下降,很大機會選擇回流本土市場。這些中概股若要回歸A股,須修改管治架構,而A股上市亦須「排長龍」。港交所策略是讓這些公司毋須大幅改動管治架構,先來港第二上市,進而轉為完全以香港作為第一上市地。

立法會金融界議員張華峰表示,支持改革創業板和主板上市規定,以提高市場質素的目標, 相信有助消除港股市場被冠以老千股市場的惡名,但主板市場門檻提升後,會否令到本港股票市場集資能力受到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希望港交所在聆聽巿場意見後小心制訂具體方案。

(Visited 87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