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將會訪問馬來西亞,估計馬來西亞大選會延至訪問之後才舉行;因為中國因素影響選民政治取向,習近平訪馬有利於以納吉為首的執政黨陣營的選舉。

馬來西亞有700多萬華人

馬來西亞大選臨近,眾多課題影響著選民的政治取向,中國因素就是其中一個。反對黨民主行動黨精神領袖林吉祥預測,大馬大選會落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馬之後舉行,似乎習近平訪馬會對大馬選舉帶來影響,並且有利於以納吉為首的執政黨陣營的選舉預期。

41年前,1976年,時任大馬首相敦拉薩打破冷戰時的僵局,首訪中國,與當時中國國家主席毛澤東和總理周恩來會晤,會面握手的照片被馬來西亞華文媒體熱烈而廣泛的傳播,當時華人社會充滿了對這次與中國破冰外交的期盼以及熱烈的歡迎,而當時正值馬來西亞大選在即,敦拉薩從中國回國之後,就舉行了大選,選舉結果顯示以巫統馬華為首的執政黨聯盟獲得了絕大多數華人的支持,而這次與中國的破冰外交也被視為執政黨聯盟要取得華人社群的選票的一次政治外交。

華人四次從中國下南洋

時隔40多年,如今華人社會的意識與情感是否和40年前華人對中國的情意結一樣聯繫與強烈嗎?以至於影響到當今馬來西亞大選的最終結果。這需要從歷史上華人四次從中國下南洋,來到馬來西亞的時間段不同,決定著不同階段的華人以及後代對中國的看法,以至於對大馬大選的影響程度不同。

第一波移民潮,是明朝洪武年間(1405年),正是大明朝鼎盛時期。鄭和奉明成祖之命,率一支二萬八千人的隊伍,分乘63艘大船,七下西洋,五入馬六甲,帶出大馬史上第一波小規模華人移民,而這最早一波的集體中國移民就被稱為馬六甲峇峇娘惹,這一群體以及後代,接受馬來文教育,口操馬來文,除了面孔為華人特徵外,其餘已被同化為馬來人,至於和中國的情意結,時至今日以蕩然無存。

第二波移民潮,發生在18世紀末,隨歐洲國家資本主義的興起,航海技術進步,第二期移民多與英國人、荷蘭人在南洋的經濟活動有關,這期移民身份混雜,有商人、塾師、工匠、僧侶、廚役、農夫、裁縫、苦力,甚至是難民、反清復明的幫會分子等等。他們中間除被賣豬仔外,另些人依靠微小資本和專長,投靠會黨幫派和峇峇望族,或與英人及馬來貴族交往,逐漸形成了早期商業網絡,許多上流社會華人子弟入英校學習,英語成為通用語言,逐漸英化。他們加入類似「海峽英國華人協會」式的組織,宣誓效忠英女皇,他們也被稱為海峽殖民地荅荅。顯然這批移民潮中國化特徵越來越少,自然與當今中國的情感連接也已淡漠。

第三波移民潮為鴉片戰爭時期,西方列強用槍炮強敲開中國閉關自守的大門。英國人強迫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規定「中國不得禁阻英國人僱傭華人往海外工作」。由於馬來半島及海峽殖民地(包括馬六甲,檳城以及新加坡)的錫礦、膠園、種植及築路的勞力需求,英國人通過幫會、代理、客頭等中介機構,大規模引進中印外勞,這期華南外勞人口大軍急速飆升,到1911年,馬來半島及海峽殖民地的華裔共有87萬4200人。其中,第三期移民人口是第一期的幾百倍,是第二期的幾十倍。而馬六甲峇峇、海峽殖民地峇峇都迅速淪為華裔少數族群。這期華南勞工沒有政治傾向,不懂英巫語言,不暗文字,不懂中國官話,只會說閩南話、潮州話、客話、粵語及海南話等華南地方性語言,彼此無法溝通,全由幫會控制。

第四波移民潮,鑒於大馬半島殖民地資源開發對大量外勞的需要,加上中國國內的政治因素,導致這階段移民帶入很多政治傾向,如清末康有為系列,辛亥孫中山系列,民國國民黨系列,抗戰共產黨系列,以及獨立前期的新中國系列,使得這一時期的移民具有左傾激進思想,在人數上,第三期和第四期華人移民的總數,是第一、二期的成百上千倍。

1976年,敦拉薩訪中,受到影響的華人社群,絕大部分來自第三第四波華人移民潮以及其後代,尤其第四波的移民華人對中國充滿了情意結。而時至今日,大馬第14屆大選在即,中國因素依然對華人社群的選票投向具有影響,至於怎樣的影響,是否具有新的變數,除了考量四批不同時間段的華人移民對中國情意結的不同,重點還要考量國家在現代化的進程中,產生了華人新世代,很大程度上他們決定了當今馬來西亞大選的方向。

華人具強烈民族本位意識

目前馬來西亞700多萬華人人口中,其中300多萬可以使用華語溝通,由於大馬種族政治的影響,使用華語溝通的華人對華人族群的民族性,華文教育以及華人文化有更多的重視與責任感,自然對中國因素有更多的傾向度。但是也依照不同年齡階層對中國因素的感觸也不一樣。比較年老階層,受到第四波移民潮的影響,對中國因素最為敏感;中年層,由於大部分中年階層的華人是中小企業的商家,對於中國崛起,中國在馬來西亞的投資,中國與馬來西亞交好,表示歡迎和十分樂見;而青年階層,雖然有種族政治影響,華人民族本位意識很強,但作為馬來西亞人的國家意識也很強,他們普遍認為,他們生在馬來西亞長在馬來西亞,就是馬來西亞人,中國和他們的生活很遙遠。

除此之外,中國崛起帶動經濟成長,是現代社會發展吸引華人社群的一個強有力的中國因素,據大馬默迪卡民調中心就馬來西亞人如何看待中國在大馬投資的數據顯示,分別有76%的馬來西亞華人和65%的馬來人認為中國帶來的好處多於壞處。馬來西亞文化與經濟促進會拿督鄭有文博士對《超訊》傳媒表示,中國經濟因素增加了華人與中國的聯繫,而且普遍表示歡迎,介於執政黨巫統馬華和中國政府的良好關係,會為政治黨聯盟帶來一些選票。

(Visited 41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