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派認為施政報告在民生議題有創新政策,是「有智慧的做法」。泛民雖認同個別惠民政策,但批評林鄭迴避關鍵政治議題,用「用經濟粉飾太平」,無助修補社會撕裂。

特首林鄭月娥在立法會發表首份《施政報告》

上午10時39分,特首林鄭月娥身穿淺金色繡花旗袍,外配米白色外套, 戴棗紅色方框眼鏡,手執藍色封面施政報告,走進立法會議事廳,看起來像個謹言慎行的學者。建制派議員全部起立,表示歡迎。部分泛民主派議員坐著不動,部分則站立以示尊重, 一改對待前特首梁振英的做法。 

林鄭選擇10月11日,上任第103天,在立法會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 

報告公布前,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發放最新民意調查顯示,林鄭月娥支持度評分為59.6分,較兩個星期前上升3.2分。 

過去幾個月,港府一直在為施政報告做諮詢工作。社會不同階層以及各個利益團體爭相向當局表達訴求。由於香港樓價高企,施政報告如何解決住屋難的問題成為輿論最大關注點。 

9月撰寫施政報告期間,港府開始就其內容向傳媒放風,預告將就稅制改革、房屋、創新科技等問題推出新政策,林鄭亦承諾屆時會交代協助中產家庭置業的「港人首置上車盤」詳情。上車盤專為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而設,可助年輕家庭置業。 

整份報告長近五萬字,如讀完要四個小時,林鄭在立法會只宣讀施政報告概要,花了約四十分鐘。市民對施政報告抱有一定期望,多個媒體對此做了直播,街頭巷尾都有不少人駐足觀看。 

施政報告闡述港府未來一年施政重點以及勾勒出未來五年的施政藍圖,民生經濟為主旋律,同時強調與中國大陸的聯繫。 

報告一開始,林鄭便表示香港應更積極及全面掌握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機遇,盡快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簽署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全面協議。 

施政報告演辭全文共提及33次「一帶一路」,9次提及「粵港澳大灣區」,積極回應習近平2013年提出的大國戰略「一帶一路」,以及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被視為中國國家政策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從中可見,香港在大國崛起的格局中,如何定位其地位與發展方向。 

體現林鄭的理財新哲學 

在內政方面,《施政報告》提出了二百多項新措施,較矚目包括減稅、增加房屋供應、推動創科、打造智慧城市、補貼港人交通費等幾個板塊,將動用數以百億港元。某程度上,體現了林鄭事前張揚的要大膽用錢的理財新哲學。在當日下午的記者會上,林鄭再度重申政府會善用逾萬億元的財政儲備,造福市民。 

為企業減稅是香港內部經濟增長的重要一環,企業前200萬港元利潤的利得稅率由原來的16.5%降至8.25%,即只交利得稅的一半,其後的利潤則繼續按照標準稅率16.5%評稅。 

企業單一稅制在香港已沿用多年,是次報告推出「兩級制利得稅」,可謂邁開了稅制改革一大步。 

此一稅務改革減輕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的稅務負擔,惠及數十萬中小企,但港府每年將因此損失58億港元稅收。中小企歡迎這個措施,雖然其減幅比林鄭月娥競選時建議的10%為低。 

此外,為鼓勵科研投資,政府建議企業首200萬元的合資格研發開支可獲300%扣稅,餘額則獲200%扣稅,爭取在2018年內落實。另外,港府將斥資七億港元發展智慧城市,包括展開基礎建設專案、做到寬頻服務儘量全民覆蓋、以及推出「智慧出行」。 

而為了理順市民對交通費昂貴累積的不滿,港府亦撥出20億港元,以每個月公共交通費400港元劃線,多出的部分政府會補貼 25%。 

對於港人最關注的房屋問題,施政報告明顯予人雷聲大雨點小之感,令人失望。 

施政報告提出目標清晰的房屋政策,就是希望提高港人自置居所的比例,,重建置業階梯。此一階梯由公屋開始,綠置居、居屋及首置屋緊隨其後。 

但報告建議大量增加「綠表置居計劃」單位,以及推出為中產家庭構建的「港人首置上車盤」,總共只會為市場增加數千個單位,等同杯水車薪, 而且是幾年後才會完成的長遠規劃,無助紓緩目前高企的房價,無法解決港人居住難的問題。 

早前傳媒報導新一屆政府將將加快新界農地改劃為住宅用地,可以為市民提供數十萬個單位,刺激本港地產股上揚,四大地產商市值急增208億。但施政報告並沒有談到農地轉住宅,結果地產股價下跌,在新界擁有最多農地土儲的恒基跌幅最大,收市時跌近百分之五。 

隻字不提港獨問題 

《施政報告》著重民生經濟議題,對於敏感的政治議題則輕輕帶過,因為前幾任特首都可以說是在政治方面踩到了地雷。 

前特首梁振英曾多次在施政報告點名批評港獨,林鄭月娥在報告中則一字不提。報告亦沒有提及雙普選問題,政制改革已形同擱置。相信未來幾年,泛民主派會在這一方面持續向政府施壓。 

林鄭雖然沒有迴避曾把董建華政府搞得焦頭爛額的基本法第23條立法,但卻用務虛式語句表達,表示特區政府有憲制責任就第23條立法,以維護國家安全,本屆政府會嘗試創造有利立法的社會環境。但林鄭並沒有對此做出承諾以及提出具體議程,23條立法在林鄭第一個五年任期內完成的可能性甚低。 

施政報告公布後,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做了即日的民意調查,顯示48%市民滿意報告,14%不滿,評分為62.4分,是回歸以來第三份最高分的施政報告。 

建制派認為報告在多項民生議題均有創新政策,是「有智慧的做法」。泛民雖認同個別惠民政策,但批評林鄭迴避政改等關鍵政治議題,只是「用經濟粉飾太平」,無助修補社會撕裂。 

與前特首梁振英劃清界線 

發表施政報告之前一天,林鄭向傳媒表示由於報告的篇幅相當長,她不會逐字宣讀,只會介紹報告理念及主要內容,否則可能需逾四小時才能讀完。 

對於改變以往特首宣讀全文的做法,林鄭說是行會成員的建議,並笑說恐怕逐字讀,大家會睡著。 

政務官出身的林鄭一向喜歡親力親為,她在立法會宣讀的是其本人親自撰寫的約40分鐘長的濃縮版施政報告講詞, 此舉似刻意為之,要與前特首梁振英照稿讀的風格區別開來。另一區別是梁振英是1月份發表施政報告,林鄭則把發表時間提前到10月。 

在《施政報告》文本第五段,林鄭特別提及:「我們必須扭轉過往一段時間那種不必要的猜忌和對人不對事的風氣,竭力改善行政立法關係」,有跟梁振英執政作風劃一界線之意。   

(Visited 85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