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訊傳媒出版的《中國新十大關係》,是民間思想界對於中國近期以及長遠所存在的重要矛盾所作的思考, 包括經濟增長模式、國有企業地位、稅制、社保、醫保、台灣問題、外交關係、軍隊建設、指導思想等等,都納入了思考的範圍。跟毛澤東寫於1956年的《論十大關係》, 在對國家發展的思考方面, 遙遙相關。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這是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所作的總結。如何處理這一主要矛盾呢?顯然需要更加平衡與充分的發展。要平衡的發展,首先要解決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也是在十九大上,「到2020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讓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成了中國領導層新的承諾。但如何實現呢? 

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只是短期內的一個重大目標,在長遠來說,中國還有很多歷史任務需要完成。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需求,與中國社會發展之間的矛盾,還在很多個方面會有體現。比如,如何重建中國的醫保、社保方案,如何處理新時代下的稅制問題,如何解決中外之間在匯率、外交等方面的問題,如何實現國家的統一,以及如何確保軍事上自身的安全等等。新時代下,中國新的指導思想又該如何重新確定?這些問題,都是中國目前已經面對的難題,有些更為急迫,有些則更為長遠。但它們,都屬於中國社會的核心矛盾。 

民間學者  先天下之憂而憂 

現代社會高度發達,人工智慧、互聯網、高鐵等等技術的進步,讓人們對時間與空間的感受發生了巨大變化。而現代社會各種社會關係的交織,也讓處理社會問題變得更為複雜。無論對於政治家還是學者,如何把握社會各個層面的矛盾,都是巨大考驗。所以,在思考各類矛盾時,不同領域的人分工合作,變成了一種有效的選擇。國家治理機構中,擁有龐大的智囊機構,比如政策研究室、社科院之類。但民間的智慧,同樣不容忽視。一個有效的管治機制,需要能夠快速吸收民間智慧,並對相應問題作出回應。幾千年前,先賢曹劌,以「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而對國家大政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今天,同樣也有很多民間的思想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由超訊傳媒集團所出版的這本《中國新十大關係》,便是一本民間思想界對於中國近期以及長遠所存在的重要矛盾所作的思考,有刨析、有方案、有結論。這是一本嘗試對中國多項政策作出建議的著作,包括經濟增長模式、國有企業地位、稅制、社保、醫保、台灣問題、外交關係、軍隊建設、指導思想等等,都納入了思考的範圍。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者,毛澤東對於國家建設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在青少年時代,曾創辦過《湘江評論》等刊物的媒體從業者,毛澤東在一生的政治生涯中,不斷將各類務實、務虛的思考付諸文字,交給大家討論。五十年代,中國新體制甫建之初,他曾有兩篇重要的文章,在中國的政策發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這兩篇文章就是寫於1956年的《論十大關係》,和寫於1957年的《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這兩篇文字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體制方面,有綱領性的作用。 

時隔幾十年,再看毛澤東當時的思考,能夠發現他的局限性。但是,毛所留下的思考模式,依然深入影響著當代中國的思想界。特別是由於文化大革命時代,《毛澤東選集》是全民必須熟悉的著作,毛的文字,以及毛的文字形式,在當今很多社會中堅人士那裏,依然有根深蒂固的印記。毛澤東不止是政治家,他對於國家問題的熱衷,與他年輕時代所崇拜的曾國藩、王陽明一致,是儒家經世致用精神反應。今天,很多民間人士熱衷思考國家大政,依舊是儒家這一情懷餘脈。 

超訊傳媒集團將這本著作命名為《中國新十大關係》,也是嘗試對於這一情懷的繼承。在1956年,毛澤東通過他的文章,想「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爲社會主義事業服務。」今天,並沒有領袖政治地位的民間學者,則是嘗試呼籲一切積極的因素,為解決新時代中國的重要矛盾而調動積極因素,為處理從近至遠的各項問題而貢獻一點力量,爭取讓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社會發展之間,變得充分而平衡。 

參與《中國新十大關係》的學者有知名經濟學家葉檀、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興中、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聶日明、安邦諮詢(ANBOUND)宏觀研究中心經濟學陳功、賀軍、上海大學法學院教授李建勇、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建民、上海市委黨校教授周東華、社會學家鄧偉志等人。 

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中國如何跨越過去的成就與困境,開創新的時代,是考驗中國上上下下各級人士的大問題。處理問題的基礎在於了解問題,對症才能下藥,對當代中國社會重要矛盾或者說核心矛盾的診斷,是開創新時代的首要任務。這本書,也是一本對於社會的診斷之書,這裏所提及的十大關係,也是中國當前最主要的十大症狀,最需要治理的十大問題。 

中國當前最主要的十大症狀 

新時代正在向中國人民展開,如何認識新時代,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正如過去一百年來,如何認識中國基本國情,不同政見的人,或者用左的眼光,或者用右的眼光,從而激起社會出現不同的思想潮流,不同的政策方案。這種不同的眼光所導致的對立,令中國歷史發展充滿張力,制衡了某些偏激思想所造成的危害,是中國社會之福。社會在不斷辯論與爭議中進步。今天,重新認識新時代,同樣可能會出現不同視野的區別。《中國新十大關係》一書,嘗試將「三民主義」重新納入當下的思考中。 

社會的發展,不應回避思想上的爭議。過去三十年來,在如何改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中,有人嘗試拾起「新儒家」的大旗,有人嘗試重新回歸1976年之前的毛時代,也有人宣揚「新自由主義」化的社會主義。其實,被國民黨與共産黨共同視爲共和締造者的「國父」孫中山所提出的「三民主義」,在當下的中國依然可以發揮更大作用。不過,這也只是作為民間思想者的一個提議。   

(Visited 4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