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訊》與綠營人士在台灣舉辦座談會, 研討十九大後兩岸關係。與會者對習近平涉台論述反應正面,認為可鬆一口氣,希望加強對話溝通;更有綠營人士認為「僵局就是最好的狀態」, 未來30年兩岸關係都不會改變。北京涉台學者指綠營人士誤判形勢, 表示北京對解決台灣問題有自信,會按設定目標推進統一,民進黨不認九二共識,兩岸失去對話基礎,以拖待變只會誤導民眾。

綠營人士與《超訊》一起座談研討十九大以後的兩岸關係

可能沒有任何一屆中共黨的代表大會如此受到台灣朝野的關注。圍繞中共十九大的對台政策,北京到底會是更強硬,還是會更柔軟?十九大前後,台灣各界展開了競猜遊戲。十九大前,台灣更相信中共十九大報告,對台灣會更強硬甚至「武統」;十九大後,台灣又更相信中共身段很柔軟,即使不認「九二共認」也可以維持現狀相安無事;也有另外的聲音表示,別誤判北京,不回到「九二共識」,北京對台政策更強硬。 

十九大召開前夕,台灣媒體上,名嘴各種評述,賭中共十九大報告對台部分措辭會更強硬。十九大前,美國智庫、香港的媒體都信誓旦旦,北京武統計劃曝光,要在2020年向台灣開戰;2021是中共的第一個百年,北京要武統台灣。智庫、媒體的先在紙上「開戰」,台灣社會焦慮感上升。媒體推波助瀾,稱十九大報告會去了「九二共識」的提法,會強調武力統一台灣等等,反正,台灣朝野主流都猜,後十九大,北京會對台灣採取非常強硬態度。蔡英文執政以來,由於不認「九二共識」而使兩岸已有的僵局會更僵,直至動手。 

不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十九大政治報告中對台灣部分的闡述,令對岸出乎意料的感到身段柔軟,詞語平和,初看與以往沒有不同。台灣朝野作出各種分析評述,反應正面。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了「和平統一」,強調了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雖然還強調了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但始終沒有說「武統」。反而用更多的篇幅講一中原則下開展對話、交流,講兩岸一家親,願意與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等。 

《超訊》與綠營談兩岸關係 

11月1日,民進黨前副秘書長、前立委李俊毅和民進黨部分好友,與《超訊》一起座談研討十九大以後的兩岸關係。財團法人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執行長林宜正主持了座談會。參加研討的都是長期參與台灣民主政治發展的一些好夥伴。李俊毅擔任了五屆的立法委員,兩度出任民進黨副秘書長,在16年蔡英文參選總統,特別邀請他擔任唯一的特別助理;財團法人台灣世代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洪耀南長期參與民進黨相關事務,在相關政策、民調工作,以及選舉等,都有豐富的經驗。名嘴陳敏鳳長期在媒體界,她曾與大家並肩參與台灣民主進程。座談會的與會者對習近平十九大涉及台灣的論述反應正面,認為終於可鬆一口氣,對十九大後的兩岸關係抱謹慎樂觀,希望加大兩岸的對話、溝通。 

林宜正(右)和李俊毅在座談會

有綠營人士對《超訊》稱,台灣關注習近平報告,聽完放下了心頭之石,認為維持現狀成為兩岸最大的現實,「僵局就是最好的狀態」。甚至有人表示,未來30年都不會有顛覆性的改變。不過,也有台灣人士直指,對台的形勢並非想像中樂觀,習近平講話平實、正面,但軟中帶硬,硬招還不斷跟著會出,千萬別誤判了。 

而北京涉台學者很驚訝台灣綠營人士的判斷。他們向《超訊》表示,北京對解決台灣問題有自信,有底氣。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講兩岸關係的原則、大局,具體怎麼做,都早有預案並逐一推行。未來對台灣,你要談,就必須回到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你不談,北京按設定的目標推進,一定會破局的;堅定反台獨,絕不姑息。對解決兩岸問題,北京已經顯得很嫻熟了。「解決台灣問題是放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局中思考的,不會允許台灣問題拖了後腿」。 

習近平在十九大發表政治報告

未來30年沒有顛覆性改變? 

台灣執政當局、民進黨、國民黨都對習近平在十九大政治報告中對台部分作出解讀,各類智庫也召開記者會表達意見。民進黨有樂觀傾向,有表述認為,綠營執政,蔡英文不提「九二共識」,中共十九大政治報告還是表現出相當的柔性。立法院專門舉辦的「中共十九大後之評估與新時代兩岸關係展望」座談會,前陸委會主委、台大國發所教授陳明通在會上提出「納殊均衡」(Nash equilibrium)理論,表示美中台的三角關係,是60年來多層面的互動,達到目前三方「維持現狀」,互不踩線的結果。他認為,「守衡」(守住均衡)將是蔡政府要維持的均衡點,台灣守住這個衡,不要出狀況,未來30年就不會有顛覆性的改變。 

剛剛在上海出席由上海東亞研究所等主辦的「兩岸關係三十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回到台北,台灣前海基會董事長、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洪奇昌對《超訊》表示,十八大以來,台灣社會和民眾對習近平的評價是中間偏向正面的,並還在加分。「但如果有民進黨的朋友說,我們都不說『九二共識』,大陸還不是軟?那我覺得這樣的判斷是有一點風險的。」 

針對十九大報告,陸委會認為大陸將續採「軟硬拉打兩手」策略,並期盼雙方攜手共建兩岸「新模式」。 

強硬反台獨 善意對民間 

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10月26日下午舉辦「中共十九大之後的兩岸關係」座談會,邀請曾陪馬英九赴「馬習會」的台灣前國安會諮詢委員、政大東亞所榮譽教授邱坤玄,台灣前國安局長蔡得勝及台灣駐美代表沈呂巡座談。國防外交組召集人林郁方說,從習近平、蔡英文的隔空對話可以得知雙方在十九大各持立場依舊,十九大後的兩岸關係改善可能性低,感覺就像台灣目前的天氣「去秋入冬,寒意愈濃」。林郁方指出,習近平在十九大政治報告中對台政策基本不變,沒有大幅限縮,也沒提出武統時間表,但仍不應樂觀,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所說台海目前是「僵持不惡化,但惡化的可能性是有的」,台灣仍要妥善因應,因為沒有人可以準確預知何時、何因會導致戰爭的爆發。 

台灣陸委會前副主委、台灣青年圓桌論壇理事長張顯耀對《超訊》說,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對台灣部分論述表達得非常清晰,和平統一的大前提、一個中國的大原則下讓台灣政府作取捨。但不管民進黨政府如何回應,「北京反台獨的態度是強硬的,北京兩岸一家親,對民間釋放的善意也會是真誠的,這都會對台灣執政者是嚴峻的考驗。」張顯耀表示,看到有文章講到習近平,指他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表述:行霹靂手段懷菩薩心腸。「即使懷菩薩心腸,恐怕也不會給台獨主義者,而是給台灣百姓。」張顯耀注意到在這場兩岸賽局裏,北京的戰略架構、目標,甚至階段布局都已經很清晰、明確,反觀民進黨政府,迄今仍陷入如何維持現狀的困境中,未提出自己的兩岸戰略規劃與目標,且戰且走。他提醒台灣執政當局,習近平再提「六個任何」,態度是嚴肅強硬的,依他長期從事兩岸關係的經驗,解決台灣問題,北京應該早有腹案,千萬別誤判了。 

綠營對「保持現狀」樂觀 

到底該如何判斷十九大以後北京的兩岸關係政策走向?台灣綠營一位希望不透露姓名的重量級人物接受《超訊》訪問時表示,民進黨感受習近平未來五年,是不希望兩岸變成他桌子上的議題。不要影響經濟改革和軍隊改革或是金融改革,重點是抓國內的改革。一樣道理,蔡英文也是如此,她也不希望兩岸問題突然變成了桌上的要件。 

他認為,這是兩岸領導人「不是默契的默契」,在民進黨看來最好的方式,就是維持現在這樣子。「但是不代表以後就沒有希望,就是說現階段來看,以我們能做的,先不互相挑釁,然後發展彼此國內的狀況,然後增進彼此相互的瞭解跟交流,我覺得是最重要的。」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關心兩岸關係的發展,中共十九大閉幕之日,他在美國華盛頓智庫座談時說,兩岸處於僵局,不認為北京或台北有一方會退讓,只要事態不惡化,僵局是最好情況。台北的這位綠營人士比較樂觀地認為,「個人非常非常贊同,現在最好的狀況就是僵局,我個人不會從兩岸關係去看兩岸關係,我是從民進黨角度去看,就是兩岸關係本質是國際關係,本質上面是能夠牽動到東亞區域的權力格局。那任何要改變這個權力格局不是只有單方面能夠做到的,單方面如果要去突破這個形勢,一定要付出一些代價。」 

對於十九大後,在政治上中共會壓縮民進黨的說法,這位綠營人士從台灣民眾的角度考量。他指出,民進黨是民選出來的政府。打壓民進黨,會反饋到台灣人民這裏,甚至反饋到國際上。北京打壓台灣政府的時候,我相信台灣社會是看得到的,台灣人民的那種情緒是有的。我今天看到一個民調,現在還有73%的台灣民眾認為北京對我們有敵意。那麼,過去二十年來北京給予台灣這麼多好處,為什麼台灣民眾還會這樣認為?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北京給台灣的優惠我們都知道,但是只要一打壓台灣的政府,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國際上,民眾的那種情緒就會在,是分不開的。 

他認為,過去一年半,蔡英文政府花在兩岸關係上的時間不多,主要是在國內改革,其實跟習近平是差不多一樣的,就是兩岸的領導人都是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國內的改革與施政上面。「我覺得是好事情,那你說兩岸要交流或者兩岸人民之間要往來,甚至要彼此理解,這個我們完全同意,從2014年1月對中政策進到紀要,我們的政策點是這樣子,我們絕對不排斥跟大陸有比較密切的交往跟溝通,只是說這種交往不是只有涉及人民的利益,你看過去一年半,我們發生那麼多的突發事件,兩岸的政府很多時候沒法直接對話,就會有很多誤判。避免誤判,我覺得比進一步對話而言,是更需要馬上解決的事情。」 

他進一步表示:「我們的做法是把二者切開,因為這是兩種不同邏輯。我們不排斥,並且認為跟中國大陸維持一定程度的經貿關係是必要的,因為畢竟我們不是威權國家,市場有自己的邏輯。只是我們不認同把所有的風險都放在中國大陸市場內,我想沒有一個國家會這麼認為,就是說把經貿的這個重擔全部放在某個國家,而且這個國家可能對台灣的生存或對中華民國的生存有一定的威脅感。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跟美日或者東南亞國家要有一定的連接,是有這樣的背景在的。那這個就跟國民黨那個時候思維是不一樣的。」 

民進黨有意改善兩岸關係 

民進黨究竟要一個什麼樣的兩岸關係?這位綠營人士表示,我覺得這是動態的,並沒有一個標準如何適當。我會認為,不是我們不想跟中國大陸政府去談,而是每次聯絡沒有任何回音,那我們怎麼解決事情?我覺得當務之急是有些事務性的東西,不要讓政治因素去干擾。包括一些打擊犯罪,人道救援之類的。「我認為,如果真要解決一些臨時的突發性危機事件,兩岸政府必須要有一定的聯繫基礎。而不是我們打電話過去,發個傳真過去,對岸沒有任何回音,像李明哲事件就是這樣子。那其實對台灣民眾來講當然會覺得很無奈,這個對兩邊都是有傷害的。」 

蔡英文在兩岸交流30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上發言

10月26日,台灣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辦、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承辦的「兩岸交流30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在台灣「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舉行。蔡英文應邀致詞,這也是中國共產黨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結束後蔡英文首次公開回應,蔡英文特別講到了民進黨參與的一段歷史:在解嚴之前,因為當年政府「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兩岸往來不但是政治的禁忌,也是違法的行為。但在1987年,一群來台老兵身上穿著寫著「想家」二字的白上衣,穿梭於台灣的街頭、台北的街頭,挑戰政策的禁令。 

當時,民進黨創黨不滿一年,力量還很有限,卻勇敢堅定地和示威老兵站在一起,為他們請命。 

蔡英文強調處理兩岸關係,一貫不變的原則,「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老路,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她表示「我要再次呼籲兩岸領導人應秉持圓融、中道的傳統政治智慧,尋求兩岸關係的突破,為兩岸人民創造長久的福祉,並永遠消除敵對及戰爭的恐懼。」 

民進黨人士認為,蔡英文柔軟的回應,完全是因為習近平講話中對台的柔軟姿態。那位綠營人士表示,蔡英文是變相在回應兩岸一家親這個東西,這個是雙十國慶講話的加強版,「永遠消除戰爭恐懼是蔡英文總統過去沒有講過」。 

一樓有兩岸三十周年的一個展覽,蔡英文致辭完本來就走了,陸委會張小月主委說,要不要去看一下。小英說「好」就進去了,看到一個玻璃的櫥窗,有展覽的衣服,是那時候老兵返鄉抗議的衣服,上面寫著「想家」。蔡英文指著它,陸委會的攝影工作人員拍下來了。綠營人士表示:「至少我們通過這種方式去告訴不管中國大陸還是台灣民眾,民進黨是有這個想法或者是個意願去改善兩岸關係。最重要是台灣人民不認為我們會賣台,這跟國民黨最大不同。」   

大陸向台灣的空服人員和教師、教授們招手

兩岸或迎來恢復對話良機 

財團法人台灣世代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洪耀南代表立委姚文智參加座談。洪耀南剛出了一本新書《中共百年看習近平十年》,他定位十九大是習近平至少掌權了十年的開始。洪耀南認為,看十九大之前、到中間、到之後,是連貫的。從習近平工作報告32000個字看,台灣問題大概佔了900多字,大概只佔2.88%。這說明台灣問題在中國大陸內部基本上是很微小的,不是主要議題。那十九大本來是一個換屆,而不是換代,換代要到二十大。我覺得十九大工作報告裏面,最大問題不會被那麼凸顯,那剛剛談到,雖然很多媒體都說武統啊,時間表什麼的,基本上我們在事先研判時,認為這個問題不會在這個時候提出來。 

洪耀南指出,事實上「十九大報告並沒有更硬,但是軟的卻更軟,武力統一沒有提出來,時間表沒有提出來。」洪耀南認為,對中國人來講,現在內部問題可能是大於外部問題。那我想對兩岸,問題都是一樣。台灣目前兩岸問題不是我們優先處理的,我們理想是這樣子,我們內部的改革可能優先一點。所以維持現狀現在是變成大陸和台灣目前可能最大的共識,我們都認為應該是維持現狀,包括我想美國日本包括新加坡都講過,維持現狀可能是國際的最大共識。 

台灣世代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洪耀南在研討會

那過去中共在對台統戰中用了很多方法,比如說用血緣用歷史來進行統戰,國共內戰的歷史的延續等等。那慢慢的我們民進黨人就認為,兩岸問題應該擺在國際上。從中共的佈局也能看到,劉結一來了之後,也是把台灣問題變得國際化。「所以民進黨必須這樣主張,台灣問題不是兩岸問題,應該是國際問題,我想這個部分跟習近平的步調會比較接近一點。」 

對兩岸兩個領導人的表現和呼籲,應該是朝著比較正面的方向去解讀,這是洪耀南對未來兩岸關係不那麼悲觀的理由。不過,洪耀南也有擔心和憂慮,北京對香港的民主制度都沒辦法容忍,就是說對普世價值人權民主,沒有半點憐憫之心,不用太期待說中國大陸未來會走向民主改革,短期內是不會看到了。 

台灣資深媒體人陳敏鳳覺得,習近平十九大講出來他最柔和的態度,尊重生活制度啊等等,這個話聽起來比以前悅耳多了。十九大之後,台灣媒體突然就沒有聲音了。其實,這些過去在交流的時候也講過,很多講話要引導言論的方向,十九大局勢沒有明朗前,話都是寧左勿右,都非常強硬,大家都是非常緊張,連武統時間表都出來了。「現在看來也不是那回事,可是這只是暫時的,在那之前,當然最近流行兩岸一家親,可是在兩岸一家親之前,所以中共對於台灣的所有的調子都是強硬的。說台灣人背叛祖國這樣,那我就會說你把台灣人打成十惡不赦的同胞,那你要怎麼去統一呢?」 

要考慮2000多萬人的意見 

陳敏鳳指出,習近平十九大講這番話讓台灣人民沒有覺得那麼刺耳,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機會。她認為中國大陸會在11月中開放交流,國民黨的學者代表能夠去大陸交流,「這顯然是十九大之後習近平要走一個開放的路線。雙方坐下來談新模式跟新共識我覺得還很早,可是,延續十九大氣氛,去做兩岸之間的恢復對話是一個好的時機。」 

民進黨前副秘書長、台灣前立法委員李俊毅認為,兩岸問題對所有民進黨的黨公職來講,都是一個必須要去面對的問題。民進黨在野的時候也因為兩岸問題怎麼樣去突破,大家都有共識,希望得到選民的支持,重回執政,兩岸議題是其中最大的挑戰。李俊毅強調兩岸存在的差異性,在處理兩岸問題上的困難,這個似乎還沒有完全得到一個解答。中國人口眾多,但權力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少數人可以說了算,但台灣雖然只有兩千多萬人,但是你就要考慮到兩千多萬個意見。「這是兩個不一樣的世界,兩個不一樣的社會,所以兩個不一樣的社會要處理一個共同的問題,他要怎麼樣去架構一個順暢的平衡的處理過程,比如說一個大家都還可以接受的共識,我覺得這個部分還沒有那麼明顯,所以大家應該在這裏多下一點工夫。」(詳見專訪李俊毅) 

談到兩岸問題,林宜正一直闡述他的一個觀點,民進黨比國民黨更有機會解決兩岸的問題。林宜正說,很多人有這樣的共識,那不管是藍營的朋友,甚至北京的朋友。他認為,其核心的關鍵問題,就是由民進黨代表台灣人民,跟中國大陸來談,兩岸問題要架構在什麼樣的關係體系下來互動,這個是很重要的基礎。 

林宜正手機裏有很多群組,「我的群組裏面有最最深綠的人,他們視蔡英文為台獨的叛徒。所以北京可能不理解,就是蔡英文在主政之後提出維持現狀,需要承受多大的、來自於深綠支持者的壓力。我希望今天這樣的一個座談,讓這個聲音有機會傳達給北京涉台的相關朋友。讓他們可以聽到看到,蔡英文其實是背負很大的壓力,這個是她選票很重要的基礎,她願意去承受這樣的一個風險。」 

北京並不願意維持目前現狀 

中共十九大10月24日閉幕,台國安局26日向立法院提出的報告指出,兩岸持續中斷官方對話,將增加誤判、誤解風險,並表示中共未關上兩岸復談大門,但談判前提條件未有讓步。 

儘管有綠營人士認為,兩岸僵局是最好的維持現狀狀態,北京卻並不願意如此的維持現狀。繼大陸向台灣的空服人員和教師、教授們招手,要招1000名教師到大陸工作。十九大剛結束,國台辦又宣佈,開放律師業務給台灣的法律工作者。給台灣民眾國民待遇的議案也接近完善中。 

不可否認的是,大陸工作的薪酬條件要比台灣好很多,幅員遼闊的大陸,要消化台灣幾百甚至上千萬專業人士還是有這個能力的。台灣開始擔心,未來大陸如果向更多的專業人士開放,台灣的人才,會不會被掏空?台灣會不會由此空心化?    

(Visited 2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