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回歸之後,大概人人都愛國了,再沒有「愛國人士」這字眼,代之而起的是反對派給這陣營安的名字:「建制派」(英文叫 Pro-establishment Camp,涵義稍有不同)。對這名字,我們大都甘之如飴,因為這確實太貼切了。

顧名思義,建制派不是一個理念的組合,而是一個環繞着當權者的組合。這裡基本上沒有意識形態、倫理、道德等門檻。

這要回溯到上紀80年代初,中央對香港統戰的方向。根據《許家屯回憶錄》,在1983年9月,許家屯向中共中央提出「拖住英資,穩定華資,爭取外資,團結僑資台資,壯大中資」的香港經濟工作方針。自此,這成了中共在港統戰的政策,後來更演變為香港要搞「真正資本主義」。

當時「十年浩劫」的「文革」才剛結束,整個中國的外貿和外匯收入接近90%來自香港,香港的GDP是整個國家的28%,這個統戰政策有其堅固的合理性,並且導致港人接受「一國兩制」,和大力支持國家改革開放,居功至偉。

過去三十多年內外形勢在急速變化,這政策的合理性也越來越鬆浮,拿捏也越來越困難。

只是政策行了這麼久,它已經形成了某種規律,和某一利益分配模式。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資本不斷膨漲,99%市民被多次掠奪擠壓,貧富懸殊不斷加劇。

結果香港的堅尼系數最近上升高至0.539,成為全球發達城市中最高!貧窮人口1 35百萬人,貧窮率為19.9%。

「不患寡而患不均。」貧窮人口中, 1.75萬有大專學歷,難怪大學生有「生於亂世」的奇幻感覺了。這數字在其它地方,早已爆發了革命。   

 

(Visited 3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