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這一面倒偏袒財團的利益分配格局,必然反映在就此設計的選舉委員會選舉政治之中。梁振英和林鄭月娥得票的差別,說白了,只在前者被財團排斥,後者為財團支持而已。

人大選委會的構成,只是特首選委會加前政界人士(主要是大部份現政協和前政協,絕大部份是商界人士),兩者的運作是很相近的。唯一的分別是前者只選一個特首,後者要選36名人大,並且要投全票。

換而言之,這是一個保證愛國人士出線的設計,但是今天已經沒有愛國陣營,只有建制派,這便成為了保障建制派人士出線的機制。
建制派是沒有意識形態門檻的,只要有錢,隨時可以是建制派,忽然愛國參選。而選委當中,更有一成多明擺是反共反華的,他們背後,隱約見到有外部勢力資本在操作。

本次人大選舉,因為新老交替較多,競爭十分激烈,而且大家都採用立法會選舉的劣質化模式,強烈沖擊以往的嚴肅純潔選舉文化。
有商界選委向我投訴:「部份人大代表所投或拉票都是俾面派對,抹殺了對國家法制認識和貢獻之重要性,進入了便感覺自己受社會矚目之祟尚,失去真正為人民服務之高尚情操!」他代表了不少選委的感覺。

無論如何,這次人大選舉結果卻完全反映今天香港社會的現實。

傳統愛國人士很有意見,因為在選舉過程中,他們明顯被邊緣化,覺得年老色衰,不再被重視,要讓位於被資本入侵的新興社團。但這些建制人士都只是政治投機者,不可靠,不應進人大這最高權力機構。

傳統愛國人士大都是我的老朋友,他們數十年一貫的政治忠誠,也是我所敬佩的。但是從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維持香港長期繁榮和穩定的角度出發,中央能依靠這些老朽的愛國社團和人士嗎?現實就是這麼殘酷的!

但也是從這個角度看,中央又能完全依靠資本嗎?他們是治港的政治人才嗎?這邊的現實,也許會更殘酷!

再進一步,愛國的老朽們陸續退出這世界,代之而起的是普遍對祖國採取冷漠隔離態度的「獨港」一大片,往後問題只會更加嚴重。
撇開所有利益和情緒,我們要面對的不是誰進誰出,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在我國新時代中,如何重新佈置香港的利益格局,和如何維持中央主導的行政主導,由愛國者治港,維持香港長期的繁榮和穩定。

(Visited 38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