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快速發展,走向強國,令香港優勢不在。在「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等大國規劃中,香港應扮演怎樣的角色,至今仍未清晰。是時候重新思考香港在中國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香港最大的良機也許是搭上祖國發展的便車。  [caption id="attachment_12772" align="alignnone" width="800"]

香港應把握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重新定位[/caption] 無論是中國沒有開放,還是中國開放之初,香港都為中國對外界的聯絡打開著一扇窗戶。那些時期,中國的貿易、信息、投資、航運,甚至出國的交通往來都離不開香港的這座橋樑。香港的定位很清楚,當仁不讓的是中國對外聯絡的中介平台。   即使中國走上全面發展之路,香港仍然是中國崛起首屈一指的城市。她的經濟競爭力,她的產業優勢,直至自由法治,都在中國所有城市之上。連香港的空氣都是甜嫩的。  不過,時來運轉,曾經亞洲四小龍,在中國改革開放進入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台灣、韓國、乃至新加坡一個一個被中國發展比下去了。香港也不例外,雖然主權回歸後不斷得到中央的照顧,遇到九七金融風暴以北京人民幣不貶值相救,非典來臨,給香港最緊密經貿關係,但在此消彼長中,始終無法挽回香港一路走低的競爭力。香港的規模優勢逐漸失去,遺憾的是,不少香港人的貴族心態仍難以放下,令香港在中國轉型時期的發展過程中身份模糊。  香港競爭力開始下滑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主辦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2015》公佈,香港的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排名首次被深圳超越,全國排名第二。有份參與是次研究的中文大學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建法教授指,香港排名下跌的原因,主要在綜合 GDP 增量競爭力方面不及內地所致。問題在於,這樣的排名衰退還只是剛剛開始。  全球化趨勢下,國際競爭越演越烈,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香港在競爭逆境中卻節節敗退。在「全球城市競爭力排行榜」中,顯示香港整體競爭力在全球排第九,在中國358個城市中的綜合競爭力更連續四年屈居第二,落後於上海,甚至在旅遊方面,香港排名亦較北京、新加坡等地遜色。研究機構明確指出,「港獨」及社會內耗阻滯了香港的經濟發展。面對上海及深圳經濟高速增長,香港不進則退,如香港再有類似違法佔領行動、「港獨」等事發生,城市競爭力將難有提升。問題的嚴重性在於,香港的競爭力是連年不斷下挫,這有損香港的核心價值。  多份由權威機構發表的報告均指出,香港的競爭力已敲響警號。例如,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2015-2016年度全球競爭力年報》(《論壇報告》)顯示,在其涵蓋的一百四十個經濟體系中,儘管香港的全球競爭力指數在整體排名保持前一年的第七位,但香港在創新方面的排名只得第二十七位,顯著偏低並有下降趨勢,而在金融市場發展方面則由第一跌至第三位。世界銀行集團的《2016年營商環境報告》亦顯示,香港的便利營商排名由第三跌至第五位。此外,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的《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3》(《社科院報告》)指出,在中國的294個城市中,香港在綜合經濟競爭力方面的最新排名,十二年來首次從榜首跌至第二位,被深圳超越,而且多項競爭力指數被多個內地城市趕上。  香港的競爭力下降的後果正不斷浮現,直接損害的是香港的存在價值。不管基於什麼理由,任何城市的社會政治運動只有一個目的:提高社會生產力,提高競爭力。競爭力才是香港的核心價值,沒有競爭力,香港什麼都不是。  [caption id="attachment_12773" align="alignnone" width="1000"]
香港曾是中國對外聯絡的一扇窗戶[/caption] 十大產業優勢減弱  早前,我曾經撰文一篇,指香港曾經的神話破滅,引起社會反響。在整個大中華區域,香港在各領域歷來獨佔鰲頭。隨著中國發展,經濟崛起,香港又經歷了「佔中」事件;政改方案被否定後的2016年農曆新年旺角騷亂;經歷了立法會議員選舉,也經歷了立法會議員的宣誓播「獨」風波和中央果斷釋法以撥亂反正。過去的一年又一年,播「獨」和反「獨」,香港似乎就在一系列政治事件糾纏中過去了。  政治熱情高漲似乎成為香港這個商業城市的新常態。不過,政治爭拗的各方,誰又關心過香港經濟,關心這個城市的發展正面臨競爭力下跌、整體環境惡化、可持續發展弱化的趨勢呢?面對這一下滑趨勢,若不及時改善營商環境、制定戰略發展規劃,東方明珠將無法持續她的璀璨。  香港曾經擁有的十大產業優勢發生了逆轉,包含九大產業正落後於內地。港口貨物吞吐量排名從世界第一滑落至第六、科技創新在香港結不出果實、退守到廣東的製造業在萎縮、流行文化霸權旁落、地產業走火入魔、金融業末路狂歡;以及網絡產業崛起而輸了優勢的網購、互聯網金融、網絡信息。香港整體競爭力岌岌可危。  香港的GDP綜量2015年首次低於廣州,位列全國上海、北京、廣州之後,降至第四位。現實就是那麼殘酷。不能否認,中國的崛起改變了世界的格局,同樣也改變了香港與內地的格局。一直遙遙領先的香港,一些產業不斷被內地城市超越,香港全球一哥的地位不斷受到挑戰。  儘管香港仍有不少令全球矚目的領先排名,如自由經濟、金融中心等,但前有新加坡、日本,甚至台灣的堵截,後有上海、深圳的追趕,香港已慢慢失去競爭優勢,歷史的老本吃完,或許會成為明日黃花。而一些涉及可持續發展的排名大幅靠後,如城市生態、幸福指數、最昂貴消費城市、貧富差距等,嚴重影響香港未來的競爭優勢,成為香港社會結構性的深層次問題。  「獅子山精神」不再  回歸以後的香港曾是中國人的驕傲。香港在遭遇亞洲金融風暴、非典、禽流感、科技泡湯、美國金融危機中一路走來,依靠著中央政府,以人民幣不貶值為代價,通過開放優惠政策、開放內地客自由行等措施,依賴內地讓香港抵禦了危機,渡過一次次難關。  香港也曾是香港人的驕傲,每當香港危難之時,《獅子山下》的名曲就會在街頭響起。憑著刻苦耐勞、開拓進取、靈活應變、自強不息的精神,香港有了長盛不衰的力量之源。百多年來,獅子山見證了香港人的努力和拚搏,「獅子山精神」亦是大家引以為傲的信念,成為香港寶貴的精神財富。  現實就是那麽殘酷,不能否認,中國的崛起改變了世界的格局,同樣也改變了香港與內地的格局。最主要的是,當政治成為香港的主流價值,經濟的香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香港的神話退去,留下的自然是苦況。  最近,香港又出現新的爭論,香港市場消費是用「信用卡」還是用「支付寶」?這本來只是現代生活中支付的一種方式。信用卡出現的早,不少人習慣使用,支付寶應運網絡時代誕生,是網絡時代的支付形式。用什麼方式作消費支付,一是因為習慣,二是因為市場需要,三可能會涉及對新事物的接受。不管因為什麼採用何種支付方式,和地位、身份無關。  不過,就有人在香港報章上撰文,直接貶低使用支付寶的中國內地,並自持優越的稱自己「上等人只用信用卡」。說什麼「我們明明是有信用的上等人,使用着文明國家之間通用無阻的信用卡,怎麼會有人認為支付寶先進?也太反智了。」作者不甘內地發展與香港的此消彼長,抗拒新事物的死腦筋,一種莫名其妙的沒落貴族心態。  香港曾經輝煌,無論是在中國改革開放前,還是在改革開放中,香港都走在前面引領中國發展。那時的香港有優越感,吃的好,用的也好。作為中國走出去的橋樑和平台,香港確實也發揮過重要的作用。在一些歷史時刻,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香港作用還真無法替代。香港人成為中國人眼裏的貴族,令人羨慕。  缺少戰略眼光造成逆轉  但是開放自由行,內地遊客增加為香港帶來了經濟繁榮,來的人多,香港有人又煩了,要求減少入境人數;內地遇到奶粉問題,市場需要來香港採購,有人又提出要限購。凡此種種,優越的香港人作天作地。憑著自己優越,不是創造、創新,而是不斷向內地、向中央政府要特權。傲慢、優越寫在臉上。  英國作家威爾遜認為,貴族應是:虔誠的、道德服從的、紳士的、勇敢而樂於助人的、敢講真話的,面對災難敢於自我犧牲的。也就是說,貴族是社會道德的楷模,是國家的精神支柱。可能這才是香港的尊嚴,香港受人尊重的貴族精神。  香港還是資本主義的香港,為什麽會逆轉?原因無非為三:  一是眼光短淺,這是香港的致命點。炒樓、炒股成為香港常態,小市民如此,大商家亦然。李澤楷曾在1999年投入220萬美元持有騰訊兩成股權。但不到兩年,李澤楷就將此股權以1260萬美元賣給南非MIH集團。如今南非公司成了騰訊最大股東。  二是社會紛亂。商業社會的香港比較單一,如今笑貧不笑娼是社會的唯一精神。香港正向政治社會邁進,訴求多元,社會撕裂。族群衝突和政治紛爭的內耗對香港經濟發展衝擊很大。  三是港府在制定香港整體發展的過程中缺乏戰略思考,缺少面對中國內地崛起後的香港定位的思考。原因在於不願融合,不考慮融合後可以充分利用內地資源。沒有長遠規劃,只能頭痛醫頭,甚至頭痛醫腳。看著中國崛起,又不願搭祖國改革開放崛起的便車,這是香港回歸以來一直無法走出的惡性循環。  一方面是香港不斷失去優勢,另一方面是中國內地的奮進崛起。香港的角色發生逆轉。  [caption id="attachment_12775" align="alignnone" width="855"]
政治爭拗導致香港競爭力下跌[/caption] 香港角色已變要重新定位  主角到配角:從原來與內地關係中引領的角色,現在成為必須積極配合才有出路的角色。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龐大的消貴市場對金融、醫療、專業服等有無窮需求。配合國家發展,香港才可以從中找到位置。  搭橋到搭便車:多少年來,香港一直是中國走出去的中間人角色,自新中國成立開始,香港就擔當搭橋的角色,為中國創造走出去的機會。如今,中國已經在走出去的路上,香港更多的機會應該在於搭上中國發展的便車,攜手內地共同發展。中國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優質、良品中取得效益可能是未來的方向,以香港的國際視野、制度優勢、專業精緻等價值,或許也是香港又一良機。  無論是過去的十年,二十年,香港人有優越感,國家還未富有,香港富起來了;祖國人民過著窮日子,作為亞洲四小龍香港人日子過的很幸福,這個群體的優越感倍升,是中國的貴族群體。如今,香港優勢逐漸減弱,貴族的優越無法體現,香港有些人放不下,不願接受沒落的事實。現實就是這樣殘酷,不管你是否接受,中國的發展如滾滾洪流,滔滔江水。講普通話、用人民幣,香港經歷了從洋資到華資再到中資的變化。  在「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等合作建設中,港澳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至今還是模糊的,因為內地難以想像的發展速度,以及走出去的國際化趨勢,令港澳的優勢不清晰了。香港的橋樑作用,中介平台,那只是過去式了。唯一可以做的是抓住搭便車的機會還有些殘餘優勢可以發揮。  比如,中國走出去,香港攜手內地企業,共同投入項目;中國在海外的投資項目,香港為積極融資提供方便。香港可以成為「一帶一路」重要項目公司的註冊地,充分發揮本地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香港的律師、會計師等大量成熟的專業人才,將獲得更大的舞台。即使是香港的普通百姓,也可借購買「一帶一路」資本化運營項目的股票的機會。  搭上祖國發展的便車,已經是香港最大的良機了,雖然這還令不少人心有不甘,在粵港澳合作上,有人還想爭龍頭,想以香港引領,但現實就是如此殘酷,香港的龍頭優勢已經不在。香港在中國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重新思考。  十九大後,中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關鍵時期,不一樣的時代,香港要有不一樣的角色。「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內地發展攜手香港等,香港發展將進入攜手內地的新時代。   
]]]]> ]]>

(Visited 105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