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創投資本橫掃國內,也開始吹向東南亞,東盟多國把發展數字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鼓勵創新創業, 有潛力的新創公司很多。東南亞有很多人成為馬雲,想做朱克伯格的人很少。  

物聯網、AI技術、Fintech、區塊鏈、共用單車……這幾個近年來中國最夯的名詞在東南亞也屢見不鮮。日前,記者在曼谷FYI中心參加了一場新創團隊路演,Vesa、Darenta、Goldmint、Russolinfo、Devnetwork等多家東南亞及外國新創公司CEO到場推介項目,欲通過ICO募集天使輪資本。他們的項目亦涉及區塊鏈、共用汽車、Fintech等領域。近年來,這樣的場景在曼谷乃至東南亞各國越來越常見。  自2015年,中國國家總理李克強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口號後,中國的創投之風不僅橫掃國內,也日漸吹向東南亞。東盟多國政府把發展數字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鼓勵創新創業。「我們相信,我們的科技產品將改變世界!」這樣的雄心壯志在早前或許會被當成一句玩笑,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新創公司成功上市,它正在慢慢變為現實。  中國風險投資入注東南亞  以泰國為例,據Tech in Asia報道,2012年,泰國獲得融資的創業企業僅三家,但截至2016年7月,獲得融資的初創公司的數量上升了20多倍,達到71家,其中順利退出案例有八個。而在泰國乃至東南亞創投發展過程中,背後的中國資本力量功不可沒。  據媒體報導,2016年11月份以來的12個月內,風險投資公司已計劃向東南亞地區注入超過35億美元資金,東南亞成為下一個重點投資對象,其中不乏中國資本的身影。例如早前阿里巴巴收購Lazada 70%股份、騰訊全資收購泰國門戶網站Sanook。「這幾年來,整個東南亞創投的活躍度越來越高,中國大陸創投界蠢蠢欲動,都在準備向外擴張。」戈壁創投馬來西亞合夥人蔡國豪說。據記者了解,中國風投公司戈壁創投早在2010年就開始佈局東南亞,成為中國第一家東南亞VC。而在近期,戈壁又宣佈在東南亞設二億美元成長型基金。  「東南亞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國情,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創投市場比較成熟,可以看到A輪融資,而在泰國和越南可能更多的還停留在種子期。」蔡國豪說。對此,泰國八鼎投資公司執行總監亢珊珊向記者表示,泰國創投市場雖不成熟,但潛力很大,這也是八鼎投資選擇在曼谷落地的緣故。亢珊珊表示,她接觸到許多中國企業,包括國企、民企、上市公司,大部分都展現出對泰國及東南亞地區的投資熱情,特別是在國內的「一帶一路」政策引導下,中國資本出海更是如火如荼。據她介紹,立足泰國的新加坡區塊鏈創業企業Everex在今年7月份成功獲得中國華立集團50萬美元投資,這是中國民企涉足科技創投的又一典例,而八鼎投資也參與了Everex種子輪投資。「泰國有潛力的新創公司很多,投資成本也低,目前泰國民間資本創投發展尚未成熟,而中國資本過剩,所以我們希望能夠作為一個管道,對接兩邊資源,幫助雙方實現利益最大化。」亢珊珊說。  亢珊珊表示,八鼎投資的口號是「錯過了中國的互聯網,不能錯過東南亞,」她期望有越來越多的中國VC可以助力泰國,乃至整個東南亞,幫助東南亞實現經濟轉型與提升。而中國VC的力量近年來逐漸在泰國發揮,其中一大作用便是帶動泰國創投。有數字顯示,泰國四年來累計投資額增長了35倍!  據Camia統計,包括阿里巴巴與騰訊,活躍在泰國的VC共有60多家。從投資數量上看,2013到2016年,最活躍的VC是dtac,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共投資22個專案。其次是來自美國的著名孵化器公司500Startups,其在全球投資案例超過1400個。而它近年在泰國特別設立專注泰國市場投資基金500TukTuks。據悉,最初成立時的資金規模為1000萬美元,現已擴大至1540萬美元。此外,來自泰國本土的投資基金還包括TURE集團旗下的True Incube、Ascend集團的Ascend Capital等,甚至還有來自日本的GMO Partners、CyberAgent Ventures,以及來自韓國的Galaxy Ventures等。  除了VC注入,泰國房地產大鱷也瞄準創投,包括阿南達房地產集團在FYI設立新創中心,泰國高端房地產商MQDC與TRUE電信集團宣佈將在2018年年底正式開放TRUE數字公園,據說它將有望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聯合辦公空間,同時也將成為東南亞地區私人企業投資的最完整的數字社會創新中心。  印尼GO-JEK相當於中國摩的版的「滴滴」,Minspring相當於今日頭條,Lazada與淘寶類似、Offpeak就像大眾點評,EKO則類似於釘釘……在資本催生下的東南亞新創產品都可以找到對應的中國版本,「複製中國」成為東南亞創業圈的一大特色。  [caption id="attachment_13314" align="alignnone" width="600"]
戈壁創投馬來西亞合夥人蔡國豪[/caption] 創業特色:「複製中國」  「東南亞現在處於插旗的時代,回到以前,中國也是以複製的模式發展,這是通往創新的一段路,雖然模式類似,但土壤不同,即使複製,也需要適應本土。」蔡國豪表示,東南亞新創公司要把自己的模式做出特色,才能與別人比肩。「這裏有更多人想變成馬雲,而想變成朱克伯格的人很少。」這似乎是東南亞許多新創業者的心聲。十年前,中國想要往矽谷的方向發展,但發現矽谷模式並不適合中國土壤,如今,中國無疑是東南亞最好的模仿對象,且似乎中國模式相當適應東南亞。  「現在,中國的移動支付、互聯網金融等領域都在全球範圍內位於領先地位,很多把中國模式複製到海外的創業專案逐漸冒出。許多年前,Cope it to China取得了成功,我相信,Cope it to SE Asia也會同樣如此。」八鼎投資的亢珊珊也十分看好東南亞新創走向複製之路。  「比起競爭,中國企業更想與東南亞本地新創公司合作,因此我們要想辦法讓自己更加強大,才能吸引這些外來投資者。當有更多的中國投資來到東南亞時,那將是東南亞更具創新力的時候!」蔡國豪說。   
]]]]> ]]>

(Visited 185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