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界社團聯會(新社聯)理事長陳勇接受《超訊》專訪,詳談從政之路;陳勇表示港區大人代表除了發揮橋樑作用,也有責任協助香港各界更多了解國家發展的宏圖大計,令「一國兩制」實踐得更好;這次兩會民建聯的人大代表將建議在廣東省落實16條香港人國民待遇,還有建議由港府和中央政府合作在香港建立抗日紀念館。  [caption id="attachment_13419" align="alignnone" width="1000"]

第十三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勇[/caption] 人大代表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代表著人民,在中國的經濟、政治以及其他各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其中,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除了代表港人參與商討及處理國家大事以外,更是鏈接香港和內地的「橋樑」,責任重大。  「這個平台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為大眾服務,為國家和香港服務,並努力作出新的、應有的貢獻。」陳勇深知,港區大人代表工作充滿挑戰,除了發揮橋樑作用以外,更有責任協助香港各界更多了解國家發展的宏圖大計,令「一國兩制」實踐得更好,使國家和香港這一命運共同體更加牢固、堅實。  那麼,陳勇是如何看待港區人大代表這個角色呢?面對即將到來的全國兩會,他又會從哪一方面建言獻策?帶著這些問題,《超訊》專訪了第十三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陳勇,以下為訪談內容:  超訊:您是民建聯的副主席,同時也是新社聯的理事長,身兼數職會不會造成角色混淆呢?  陳:新社聯和民建聯像「兩兄弟」,都是愛國愛港陣營的中堅,大家目標一致,親密無間,民建聯成立之時,就受到新社聯等愛國愛港團體和人士大力支持。縱觀新社聯架構中,許多地區負責人亦是民建聯的地區負責人。  新社聯和民建聯的側重點和主攻方向不同。民建聯作為一個政黨,最主要是參政議政、政策研究,在與政府互動方面行得較前;新社聯作為社團,則側重社會民生、社區發展,與居民街坊互動更加深。大家各有強項,各有分工,二者在新界的合作更能體現到同盟的效應。  超訊:有媒體報導,您在做選舉工作時,幾乎每日都用大聲公(手持擴音器)同當區選民講解工作,甚至成為民建聯做地區工作的模式,能分享一下這段經歷嗎?  陳:剛開始做選舉工作也是沒辦法,尤其在荃灣、葵青兩個區,是反對派最強的根據地,我們就得像游擊隊,什麼都要拚命去幹。香港很多媒體不會主動幫助我們,尤其是對手掌握的媒體。大家拼出海報,但是對手有時候是現屆的議員,那我們就不夠他快。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拿一個大聲公,把它變成自己的小型的社區電台,然後我們就對着每一座大廈喊話。  比如房屋署準備停水或者維修,又或是臨時有一些故障停電,那最好的方法就是拿個大聲公,馬上圍繞每一座樓,大聲喊:我是民建聯的陳勇,今天下午可能會停水,請大家現在先做好準備,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來找我。當然每一個地方不能講得太長,人家會覺得是噪音,最好不超過一分鐘就把這個講出來。有時候街坊沒聽清楚,比如有的家庭主婦在廚房做飯沒聽到,她就會打開窗戶說陳勇你再講一次。這種溝通就變成了在社區裏,或者屋邨裏,打造出我們自己的電台,這個電台很簡單,就是一個喇叭一個廣播器,但是效果十分明顯。上一次葵青區區議會選舉,民建聯成績是全港最好的,把民主黨的副主席都打了下來,我覺得這和我們那種很拚的傳承有關係。  所以現在我們不管是議員,還是準備參選的社區幹事,人手一個大聲公。這種溝通多快好省,費用就是幾個乾電池,但是跟居民能有更多的互動,何況社區裏邊有很多老人家,往往眼神不好,或者是文化程度不高,他未必可以很了解貼的海報,但是你講這些話肯定聽得到。  [caption id="attachment_13420" align="alignnone" width="1000"]
陳勇高票連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caption] 超訊:您曾創辦社會企業「晴天茶座」和「水陸墟」,大膽嘗試跨越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界限,能和我們具體介紹一下嗎?  陳:我們為團結漁民做了很多工作,創辦「晴天茶座」和「水陸墟」是在沙士前後,當時各界都很艱難,要怎麼樣才能協助這些漁民轉型呢?當時一部分漁民其實已經轉型去做休閑漁業了,但也有不少漁民不容易做到。所以我們就向政府申請資助,把大埔工業區那邊的閒置碼頭打造成一個休閑漁業的場所,變成了本地一個很熱鬧的景點,記得第一年開業的時候,就有超過20萬人次前來觀光,我們把碼頭做成了一個社區化的海洋公園,微小的海洋公園,遊客在這裏可以將整個吐露港的景色盡收眼底,這裏也是香港由小漁村變成現代化國際金融中心的一個縮影。  「晴天茶座」和「水陸墟」現在還在,不過就是有一些改變,我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推廣漁民文化以及社區旅遊,並為大埔的漁民、婦女及青少年等弱勢社群創造就業與提供創業機會,鼓勵服務對象融入社會,找到自己的角色及價值,增強自信,達致自力更生目的。  超訊:作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您是怎麼在香港發揮自己的作用的?  陳: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是向全香港華人負責的。在民建聯和新社聯,裏面有我們各級的議員,由於我們是做基層選舉工作的,平時我們定期會見香港的市民,任何一個選民。就算他不是選民,他是一般的市民,甚至小朋友,他有意見,我們也會聽。就定期到各區聽取他們的意見,然後收集了意見,向特區政府反映,向社會反映。然後在協助市民的過程中呢,我們也會幫助他們提煉意見,然後逐步逐步把它提煉成兩會期間的一些建議。   每次參加兩會前,民建聯的人代政協都公佈將會重點關注和反映的建議和提案,重點關注市民關心的議題,其中還包括上次大會有提議,還須繼續研究跟進的,肩負反映民心民意的責任,而且在反映的同時要言之有據,落實有法。  在2015年兩會期間,我提出了16項各類建議,包括促進內地及香港發展,推行國民素質暨愛國主義教育,大部分都已得到有關部門的回覆。2016年第十二屆第四次全國人大會議上,我提出包括支持港企在內地的畜牧業發展、促進香港漁業的持續發展和優化兩地牌香港車輛的登記服務等11項建議,也基本都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回覆。此外,每年我還會受理大量求助個案,包括跨境個案,財產糾紛,涉嫌犯事求助,生意糾紛等,如果接收到市民求助,定當全力協助。  超訊:今年兩會期間,您有哪些建議要提出呢?  陳:這一次兩會,我們民建聯的人大代表將會建議在廣東省先行先試落實16條香港人國民待遇。具體背景是這樣的,根據香港統計處統計,目前香港約有52萬人長期居住在廣東省,赴內地高校就讀的香港學生亦超過1.5萬人,國家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港人北上工作和生活。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港人目前仍未能在內地享有完整的國民待遇,主要是教育和醫療等方面有限制,在內地創業有一定限制以及面臨就業機會少等問題。對此,我們提煉了16條具體建議,包括給予內地身份證明,看病可享國民待遇,在創業上開放更多非服務業範疇,在就業上豁免就業許可等,由幾個代表分別提出。  還有就是建議在香港,由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聯手搞一個永久性的抗日紀念館,這個我之前也提過,今年還是會繼續提,什麼時候真正落成了,我才不提。因為國民教育直接關係年輕人的正面成長,在香港搞國民教育,最佳的切入點、最生動的教材就是在日寇蹂躪香港三年零八個月的日子裏,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奮勇抗戰的英雄事跡。年輕人可以從中多了解自己的祖國和家鄉,更好地報效國家和社會。我們提了那麼多年,社會上的反響都很好,但是老是搞不了,特區政府要負很大的責任,所以今年還是會繼續提。  超訊:作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您是怎麼看待未來香港所扮演的角色?  陳:現在香港和國家是生命共同體,以前文革期間國家走彎路,你批評國家,我們接受,我們也批評。但當現在國家的方向正確,越做越好的話,對香港也是越來越優待的話,港人應該更加理性地去認識祖國。而且香港未來的發展和祖國密不可分,我們更應該優化提升香港的民主,要示範給內地看,香港可以做得很好。不能說我靠打架罵架,就把這個示範給內地,我們應該將優質的民主示範給內地,怎麼樣做到更好地為市民服務,所以在我看來,香港未來的方向,就是要更好地踐行「一國兩制」,做到和國家共融,然後共享發展。  當然,結合「一帶一路」這一國際版的改革開放政策,及「粵港澳大灣區」百年難得的大機遇,再加上香港百多年來積累的各種雄厚資本,相信最終的前景一定是美好的,香港的未來一定令人期待。   
]]]]> ]]>

(Visited 140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