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地區補選的一個特色,是老將全部退役,或者被退役,候選人全部年輕,基本上都屬於80後。   他們的知名度一般不高,形象也不怎麼突出,所以建制派與反對派對決這特色更加明顯,候選人的個人因素很淡薄。   表面看來,這應該是兩個陣營政治方向(融合對自決/獨立)的對壘,但是不單建制方一本之前的作風,不談政治,反對派候選人政綱中也忌諱正面鼓吹自決/獨立,免惹麻煩。   所有民調都顯示港人務實,普遍不關心政治,只關心民生議題。只是民生議題大同小異,不具爭議性,避談政治的選舉,氣氛始終搞不起來。   結果選舉工程淪落到反對派候選人要踩自行車走區,助選者以泳裝照吸引眼球。建制派也不甘後人,來個跑步照上FaceBook。   幾家電子傳媒,都分別搞辯論直播,結果是如常的互相攻擊,挖對方的陰私,以泥漿摔角方色作負面宣傳。   選舉已經越來越娛樂化,輕薄化,政客只是被政治勢力擺佈的台上小丑。這就是被神化了的選舉民主真正面目。   只是這回在台上賣笑獻醜的不是大老倌,而是幾個不見經傳跑龍套的,觀眾反應冷淡是意料中事。   傳統智慧認為,選舉氣氛淡薄,投票率低對建制派反而有利。這是假設建制派擁有鐵票,而這些鐵票都會全部有效用上。問題是,即便如此,新民黨的鐵票能否全部過到工聯會的候選人頭上,也是一大疑問。   反而反對派以政治取向,和議題取向劃線,只要發酵成功,更容易把選票統一在一面旗幟之下。   這兩種不同的看法,到周日便可再次驗證了。 
 ]]]]> ]]>

(Visited 41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