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英國科技創新節在香港舉行, 展示不少頂尖的創新科技產品,其中具人工智能的機械狗Miro最受注目。人工智能越來越深入地介入人類生活,如何控制與運用將決定人類的未來。  [caption id="attachment_14919" align="alignnone" width="600"]

2018英國科技創新節[/caption] 朝著你搖耳朵晃腦袋,還能根據你的指示作出相應反應,這隻憨態可掬的「小狗」Miro在2018年英國創新科技節上備受矚目,引來人群紛紛驚歎。其實,這是一隻出現在2018年英國科技創新節上的人工智慧產品。  2018年3月21日至24日,由英國國際貿易部舉辦的2018英國科技創新節在香港金鐘亞洲協會舉行。活動中展示了頂尖的創新科技產品,其中由英國研發以及設計的機械狗Miro是首次在亞洲亮相。  機械狗MiRo是英國雪菲爾大學工程系駐校交流設計師、倫敦布里斯托公司Consequential Robotics行政總裁Sebastian Conran的作品。與Sheffield Robotics合作研發,MiRo擁有六種感應,能有不同情緒反應,是旨在提升老年生活質素的發明。 

人工智慧改善人類生活 

聰明的人工智慧狗改善人類生活,提高生活品質,但是人工智慧究竟能給社會帶來什麼呢?最近幾則新聞不禁讓人細思極恐。美國一家科技研發公司波士頓動力在二月發佈一則影片,影片中他們研發的人工智慧狗SpotMini利用身上搭載的機械臂打開實驗室大門,試圖逃離。此時工作人員以曲棍球棒用力壓住機械臂,試圖阻撓,但是機械狗居然還懂得自行後退辨識門柄位置,成功打開大門。不少民眾表示,這樣太過聰明的人工智慧會不會有朝一日「叛變」,讓人擔憂。無獨有偶,近日亞馬遜的AI技術語音助手Alexa也發生了不聽指令的事情,並且恐怖的是,這個AI助手還自行發出詭異的笑聲,著實嚇壞了不少使用者。並且更甚的是,有時候人類並沒有跟Alexa對話,也就是說,在沒有被喚起的情況下,Alexa毫無徵兆的自己笑了起來。亞馬遜官方也對最近出現的鬼魅笑聲作出回應:「我們已經注意到這件事,正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除了上述聲明,亞馬遜也採取一些後續措施。包括禁止回應「Alexa,笑一下」這個語音指令。如果你想聽這個語音助手原本的笑聲,可以這麼問:「Alexa,你會笑麼?」亞馬遜覺得第二種問法,不太可能出現錯誤觸發的情況。有分析認為,笑聲事件頻發可能與最近的更新有關,某些程式與第三方應用發生衝突,甚至是有些造成系統問題的惡意軟體在搗亂。  但是無論如何解釋,人工智能的效果還是讓我們大為驚歎。曾幾何時,人工智能的身影開始無時不刻出現在我們身邊。該項技術可以追溯到1965年夏季,以麥卡塞、明斯基、羅切斯特和申農為首的一批有遠見卓識的年輕科學家首次提出的概念。發展到後來,人工智能成為一項應用技術,被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去。如今,這個概念已經廣泛運用到各個領域。從製造產業鏈中的機器人到與棋手大戰的阿爾法狗,人工智能涵蓋了大多數領域。發展智能產業、開拓智能生活,也成為政府工作報告描繪的重要藍圖。許多專家學者都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如若能有效服務大眾,是未來提高生產力的關鍵技術。這種越來越發達的技術,究竟帶來了什麼?  從產業結構我們可以看到人工智能硬件產品佔大多數,但是軟件產品較為豐富,儘管產值較小,技術含量卻很高。打造智能城市,也是人工智能目前的一大重頭戲。例如在此次英國科技創新節上,就有英國公司利用無人機技術加上傳感器技術,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有助於發展智慧城市。 

人工智能面對的反對聲音 

當然,人工智能的崛起也引來一些反對派的聲音。很多人認為過度發達的人工智能將會打破人類社會固有的秩序。在好萊塢經典電影《人工智能》中就幻想了這樣的畫面:人工智能孩子被人類家庭收養,但是卻遭遇了倫理問題。機器人如今太過仿真,擁有自己的情感和思維邏輯,那麼它們是否可以被定義為「人」,又該擁有怎樣的權利?  此外,還有人工智能造成的一些犯罪。例如前段時間,一輛自動駕駛的Uber汽車撞死行人的事件引起網友熱議。那麼,在類似這樣的事故發生的時候,該由誰來負責?人工智能帶來的傷害和破壞,以及其他種種都是人工智能發展到一定程度需要考量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人類需要制定相應的規則和法律條文來規範,人工智能在未來社會必然佔一席之地,如何有效合理地使用這項技術,就需要更全面的社會規則來約束。 

五秒鐘原則 

普通民眾最為擔心的一點是,人工智能是否會取代人類。著名企業家李開復曾對人工智慧提出觀點:「五秒鐘原則」。他認為,如果一項工作只需要五秒鐘就可做出判斷和決策,那麼這項工作就可能會被人工智慧取代。銀行職員曾經是很多年輕人趨之若鶩的職業,而現在很多銀行開始大量裁員,用櫃員機代替人工。根據麥肯錫報告顯示,到了2025年,藍領被人工智慧的替代率達到35%至45%,甚至更高。實際上,白領也在不斷被替代,如律師、醫生、教師等工作崗位,將來都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  但是換種方式也可以理解成人工智能在促使現在勞動力結構的轉變,那些傳統的機械性勞動力將會被淘汰,未來人才培養的方向將會是創新型科研型的人才。人工智能可以被視作解放了一部分低端勞動力,這也可以同時解決一系列其他社會問題。  無論如何,人工智能必然會發展下去,如何運用這項技術,將會決定人類的未來。 
(張家佳)]]]]> ]]>

(Visited 218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