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獨」是民進黨內的「神主牌」[/caption] 據台灣遠景基金會、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等智庫人士的研究報告和論文初步評判,520蔡英文上台後,民進黨未來大陸政策走向,內容將會包括如下幾方面:政治上繼續推動「實質台獨」理念,但會更加隱蔽;經濟上不排斥兩岸交流,但會設置障礙;文化上進一步割裂與大陸的關聯,即「去中國化」;外交上主要是在中美之間的夾縫中求生存,但會進一步加强與日本的實質性交往;軍事上依然「親美仇中」,甚至可能在南海問題上配合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而出賣中華民族根本利益,以換取美國的保護。

「台獨」是民進黨的「神主牌」

[caption id="attachment_1554" align="alignleft" width="214"]台灣反台獨的力量變弱
台灣反台獨的力量變弱[/caption] 民進黨作爲台灣政治生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兩岸事務中扮演著極爲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它獲得2016年大選的壓倒性勝利,一躍成爲台灣第一大党,重新上台執政,且因在「立法院」獲得超過半數席位,實際取得了完全執政的地位和優勢。加之民進黨擁有日益增大的偏綠色社會力量的支持,其再度執政的社會環境和政治氛圍都比其首次執政時有利得多。因此,蔡英文領導下的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將成爲影響兩岸關係的重要因素。爲弄清蔡英文的立場和策略的緣由和脉絡,亦爲應對民進黨重新上台後兩岸關係可能出現的新情况,有必要對民進黨既往的大陸政策作深入分析,一方面力求準確了解和把握民進黨大陸政策的核心和實質,另一方面分析其內在的邏輯關係以及演變發展方向,以便爲積極應對和穩步推進兩岸和平發展提供參考。 民進黨自成立之初就是一個有分離主義傾向的政黨。在長期的政治鬥爭中,民進黨從炒作統獨議題中獲取了最大利益。所以,「台獨」理念和「台獨」路綫成爲民進黨內的「神主牌」,進而成爲該党超越一切的意識形態。 回溯歷史,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台獨」理念在台灣社會逐漸發酵幷釋放,這使早期民間對民進黨的同情被扭曲成了對「台獨」的認同,也一再被民進黨政治人物加以利用,成爲民進黨屢次冒進的「助燃劑」。然而,「台獨」理念上升爲「台獨」路綫,問題就不再那麽簡單了,注定在內外政治互動中遭到挫折、甚至打擊。因爲民進黨所處的台灣內外環境對「台獨」路綫而言存在結構性矛盾:一是「台獨」衝動與「台獨」難以實現的政治現實之間的矛盾;二是「台獨」路綫强硬化與支持率下降之間的矛盾;三是「台獨」意識形態掛帥的兩岸政策與兩岸交流大趨勢之間的矛盾;四是「台獨」路綫和政策與美國國家利益之間的矛盾。這些結構性矛盾决定了民進黨「台獨」路綫是走不通的,即使在選舉政治中有所得,也難以持續,更不可能持久。

六大因素制約民進黨的大陸政策

[caption id="attachment_1553" align="alignright" width="247"]大陸應保持强大威懾力牽制台獨
大陸應保持强大威懾力牽制台獨[/caption] 從2008年選舉失敗,到2012年選舉再度失利,民進黨不能不清楚地認識到「台獨」路綫在其中所起的負面作用,尤其是蔡英文無奈地承認自己未能走好「最後一里路」。但是,2012年以後,民進黨內始終未能就是否改變「台獨」路綫形成共識,黨主席蔡英文既未能修改《台灣前途决議文》,也未能凍結「台獨」《黨綱》。而在2016年選戰中,蔡英文不得不絞盡腦汁回避「九二共識」這個關鍵議題,以躲開國民黨候選人與民進黨激進派的兩面夾擊。綜觀民進黨的選舉過程,不難看出,影響或制約民進黨大陸政策的因素有6個方面:
  1. 台灣政治文化的發展已使年輕世代形成「台獨」意識幷且綁架了民進黨,而民進黨則恰好利用了這種所謂的「台獨民意」謀取政治權力;
  2. 民進黨大陸政策的變化與民進黨的選舉考慮密切相關;
  3. 島內「急獨」勢力對民進黨大陸政策具有極爲負面的影響;
  4. 大陸强大的威懾力是牽制民進黨大陸政策的關鍵因素;
  5. 美國對台政策對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具有「雙重威懾」也即是雙重影響;
  6. 包括「首投族」在內的具有所謂「天然獨」政治特性的新世代、「太陽花學運」力量、「時代力量黨」等的衝擊和影響。

以「台灣共識」替代「九二共識」

在2016年1月舉行的台灣二合一大選中,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一如預料,順利當選台灣地區第十四任「總統」,並因民進黨獲68個立法院議席而成爲不受立法機構牽制的領導人。蔡英文的當選和民進黨的大勝意味著台灣真正進入了兩黨輪流執政的政治生態,也鞏固了作爲本土政治力量的民進黨的地位和勢力。在馬英九的國民黨執政的八年期間,兩岸緊張的關係日益趨緩,和平發展成爲兩岸的主旋律,雖然距離統一還相當遙遠,但至少兩岸關係一直在一個良性的軌道上運行。今年520之後,民進黨捲土重來,無疑會給兩岸關係帶來新的挑戰,大陸甚至美國也將面臨新難題。 作爲一名堅定的理念型「台獨」分子,蔡英文絕不可能改變其「台獨」主張。這從蔡英文2016年選舉競選班子成員分布可窺一斑。爲了整合黨內資源,拉攏各派勢力,蔡英文雖聘請了民進黨原主席許信良擔任競選總顧問,趙天麟擔任大陸事務部主任,但實際替其操盤的還是以吳乃仁爲代表的新潮流系骨幹。蔡英文在公開場合從來就不承認「九二共識」, 她曾說,「而當時决策的參與者,對於92年所發生的事情與過程,都有各自的解讀與不同的意見」。她還强調,「未來無論哪一黨執政,兩岸關係都必須以人民的意志爲依歸」。基於此,蔡英文提出以「台灣共識」替代「九二共識」,妄圖混淆視聽,蒙混過關。她還不無幻想地表示,「只要我們取得政權,中共就會跟著我們轉變」,以爲大陸會爲保持兩岸關係現狀而拋棄原則,對不拋棄「台獨」立場的民進黨妥協讓步。其實,新加坡「習馬會」已經高度肯定了「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習近平更把它定性爲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捨此神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小舟就會翻覆」。 對蔡英文政治智慧的真正考驗,將集中於蔡英文贏得2016年選舉幷開始在台灣執政之後。毫無疑問,如果她堅持不接受「九二共識」,試圖繼續走「和平台獨」路綫,却又企望保持兩岸經貿合作、人員交流,則難以消除兩岸關係問題對民進黨長期執政的結構性矛盾。這種結構性矛盾在她擔任民進黨主席以來就表現得非常明顯:一是兩岸政策的「台獨性」,即强調「台灣主權獨立」;二是兩岸政策的「矛盾性」,包括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前後不一的矛盾、經濟與政治的矛盾;至於蔡英文所提出的大陸政策,很多都是基於選舉需要,很大程度屬權宜之計,却沒有實行的可能性。在2016年大選塵埃落地後,「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又以承認「九二會談」事實來搪塞兩岸輿論和國際社會,而隻字不提「九二共識」核心內涵即「兩岸同屬一中」。蔡英文當然深知大陸是不會做無原則的讓步的。那麽,民進黨有沒有可能以凍結「台獨」《黨綱》並通過所謂「中華民國決議文」的方式調整其大陸政策呢?這點在民進黨重要智囊童振源看來,「不僅會影響民進黨能否執政,也會改變民進黨的執政格局,更會改變兩岸關係的發展路徑」。這樣做就是承認現狀,就是要穩定現狀。對此,民進黨內可能達成共識,而大陸雖未必能接受,但可以忍受。 [caption id="attachment_1555"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台灣年輕世代形成「台獨」意識,反對兩岸服貿協議
台灣年輕世代形成「台獨」意識,反對兩岸服貿協議[/caption] 不過,民進黨發言人鄭運鵬則斷言,民進黨不會凍結「台獨」《黨綱》,也不會有新决議文。但有可能延續採用紀要的方式處理這個問題。他認爲,民進黨必須面對在兩岸議題上的社會信任度低於國民黨的不利局面,才能改善民進黨執政的環境。 而台灣專欄作家陳淞山則認爲,民進黨必須向社會證明有處理兩岸事務的能力,幷做好內部整合,調和與國民黨的關係,處理好與美國國家利益的關係,務實面對大陸並處理好國共關係,還要兼顧與周邊國家的關係。

政治:「台獨」是蔡英文的基本理念

從民進黨的政治生態來看,政黨意識形態是决定該黨政策走向的重要依據。長期以來,民進黨的大陸政策思維深受其意識形態的影響與制約,只要其意識形態不改變,很難指望其對大陸政策會改變。在此情况下,民進黨可能的首選路綫是「穩健台獨路綫」,它以「台灣前途决議文」爲基本政策指南,强調兩岸在政治、經濟政策方面必須進行一定程度的分離。 基於此,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台獨」是民進黨的基本價值,也是蔡英文的基本理念,民進黨堅持「台獨」尚有政治利益可圖,而蔡英文基於對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評估和期待,誤以爲「台獨」有靠山,對大陸的判斷則是以實用主義導向的,故沒有調整或放棄「台獨」的動力。從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層面來看,民進黨在兩岸關係上的主流思維仍然是堅持過去長期的分離主義論述,而在策略上强調維持兩岸交流。事實表明民進黨對兩岸關係的認知是矛盾的,一方面很主觀,固守成見;另一方面又不想放棄客觀現實的利益。這就决定了民進黨不僅不會放棄錯誤的大陸政策,甚至可能不會深刻反省其極端行爲,繼續堅持其基本立場。從民進黨的行爲模式看,它可能採取實用主義方式,提出一些策略性主張,來回避正面回答「九二共識」問題和應對大陸的挑戰。比如用「政策性論述」替代「政治性論述」;用兩岸「城市交流」替代「政黨交流」;用「澳門模式」替代「兩會模式」。這種沒有政治基礎的互動模式顯然不會得到大陸認可,因爲這不會使兩岸雙方增加政治互信,既不牢靠也不可能持續。從民進黨政策走向來看,蔡英文地位的提升與其「公民路綫」密切相關,她未來對大陸政策也不會脫離「公民路綫」,也就是說,她仍可能帶領民進黨走以公民運動爲社會基礎的「和平的民主台獨」路綫。因爲民進黨與社運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即使在方式方法上存在一些差距,但二者之間的裂隙比較容易修復;蔡英文與社運界有深厚的合作基礎,而沒有理念之爭、原則之別、利益區隔;所謂「民主機制」可能成爲泛綠陣營的「公器」,爲蔡英文率領的民進黨與更加激進的時代力量以及其他泛綠政黨和團體所接受和運用;「公民路綫」較容易被美國所接受。不過,在對美關係方面,民進黨仍不如國民黨基礎深厚、經驗豐富、手段老道。雖然民進黨利用美國人普遍認爲民主體制下八年應該輪換,成功說服美國人接受了民進黨重新執政的前景,但民進黨與美國建立互信還存在迷思: 第一,認爲贏得選舉就可以迫使美國和大陸接受現實,調整對民進黨的態度; 第二,認爲攻擊大陸和馬英九當局的兩岸政策就能贏得美國的信任; 第三,認爲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調整可以繼續採取拖延和模糊化處理的策略。 其實,只要民進黨不改變以上三個迷思,就很難讓美國相信民進黨有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因而很難與美國建立互信。民進黨對美國的判斷和期待是從自身利益的角度出發的,忽略了美國對外政策的本質——維護美國國家利益和滿足美國戰略需要。民進黨放大了自己在美國戰略天平上的分量,縮小了大陸在美國戰略天平上的分量,必然會在兩岸關係和大陸政策等涉及美國的問題上産生誤判。 [caption id="attachment_1558"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兩岸經貿往來頻繁
兩岸經貿往來頻繁[/caption]

經貿:减少台灣對大陸的依賴

對於兩岸已經簽署的經貿協議,蔡英文公開表示願意接受。一方面,馬英九執政八年,兩岸經貿往來頻繁,台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度越來越高。以2014年爲例,台灣對大陸出口值爲821.44億美元,佔台灣總出口26.17%;對香港出口值425.4億美元,佔台灣總出口13.56%,兩者相加共計佔39.73%。另一方面,台灣民衆享受到越來越多的兩岸經貿交流的福祉,一旦中斷已有的協議,勢必影響其生活素質甚至社會穩定。所以,蔡英文不會完全排斥與大陸之間的經貿交流,相反從她執政所需要的經濟指標來看,她很需要維持兩岸經貿交流,保住每年從兩岸經貿交流中得到的800億左右的貿易順差,以及大陸客帶給台灣業界的利益。但是對於《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和已有意向、還沒有簽署的貨貿協議,爲了區別於馬英九當局,蔡英文上台後不會完全照單全收或順水推舟,而會權衡利弊,政治掛帥。可以預料的是,蔡英文會設法投入美日等國編織的經貿網絡,增加對東南亞的投資商貿活動,减少台灣對大陸的依賴,其成效如何還要看台灣經濟結構與這些外部經濟體的互補程度以及國際經濟形勢。不過,可以斷定的是,台灣絕不可能擺脫對大陸市場的依賴,其他亞太地區經濟體不會補貼照顧台灣,沒有太多優惠可言。

文化:進行新一輪「去中國化」

據民進黨智庫的內部評估,自2012年到2016年,符合台灣選民標準、獲得投票權的「新選民」約200萬人,其中7—8成傾向民進黨。這些從「太陽花學運」中青年的參與程度以及「九合一」選舉的投票情况均得到了驗證。因此,蔡英文參選2016年「總統」,獲得了約140萬以青年爲主的新選民80%以上的支持,而國民黨僅能獲得不足60萬新選民的支持。結合2012年蔡英文敗選得票數僅爲78萬張,2016年大選的結果也證明了台灣政治版圖已經是綠大於藍的事實。爲迎合這些新選民,同時繼續培養更多這樣的新選民,民進黨勢必在文化上繼續與大陸進行割裂,進行新一輪的「文化台獨」也即是 「去中國化」 的舉措。 早在2015年7月,台灣學生發起「反課綱運動」,蔡英文就出來公開表示支持,並聲稱一旦當選,將會廢除全部新修訂的課綱。事實證明,統獨之爭是台灣社會的深層矛盾,民進黨社會基礎的擴大是建立在「台灣意識」甚至「台獨意識」之上的。民進黨既然靠綠色選民擁戴重返政壇,就一定會繼續利用綠色信衆擁護其政策,而在大陸實力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對無法實行「法理台獨」的蔡英文而言,最好的辦法就是推行「文化台獨」。必須指出的是,「文化台獨」性質上屬柔性「台獨」,也是隱性「台獨」,其危害性絕不亞於「法理台獨」。因爲「法理台獨」衝擊性較强,容易辨識。「文化台獨」則不然,往往是悄悄的、漸進的、滲透的,有時是前置式的或植入式的,不明顯、不張揚、不易辨識。更有甚者,「法理台獨」危害一時,一打就垮,但「文化台獨」危害長久,遺患一代。2016年選舉的結果,民進黨在「立法院」席位過半,加之時代力量黨民代的配合,泛綠陣營完全有可能操作「柔性台獨」與「和平台獨」,例如文化、教育、社會等方面的「去中國化」。 當前,台灣所處國際環境日益複雜。美日正在形成對中國大陸的戰略包圍態勢,同時美國又需要與中國大陸廣泛合作,以應對重大國際問題和地區危機。台灣立在當中,只能夾縫中求生存,必須小心翼翼,保持平衡。蔡英文曾表示,「台灣未來需要一個『四管齊下』的對外政策,包括擴大與美國多面向的合作、找出台灣可以參與其中幷有利於國際社會的國際計劃、透過貿易多元化確保台灣的經濟自主性、增進與中國有原則性的交往」。對於中國大陸,蔡英文不太可能和陳水扁執政期間一樣橫衝直撞,頻頻製造麻煩甚至危機,必然會有所收斂,改打太極。 [caption id="attachment_1556"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外界擔心民進黨放棄南海主權主張
外界擔心民進黨放棄南海主權主張[/caption]

外交:可能重啓「南進政策」?

可能有人以爲,蔡英文當局可重新啓動「南進政策」,去東南亞尋求投資空間,再考慮加入美國所主導的TPP, 可以開闢更大發展空間,减少對大陸的依賴。這恐怕是脫離實際的想法,李登輝、陳水扁南進不成,蔡英文就能行得通嗎?加入TPP雖然可能在政治上增進台美關係,但在經濟上對台灣有多少利益和多大操作難度還是未知數。值得一提的是,鑒於TPP的性質,大陸不能不有所警惕,甚至得把台灣申請加入亞投行與台灣加入TPP一起評估。台灣當局不能只想獲利而不預設風險。即使重新南進産生效果,加入TPP很有用,也不能抵消兩岸經貿關係對台灣經濟的價值,假如兩岸關係發生動蕩波及甚至破壞了兩岸經貿現狀,受害的將是台灣民衆。 爲了能讓台美關係朝著有利於民進黨的方向發展,蔡英文在重新擔任黨主席之後,繼續留任了蘇貞昌的嫡系吳釗燮和劉世忠。2015年5月份民進黨發表新的《國防政策白皮書》,一再强調兩岸軍事力量差距懸殊、台灣軍事防備預算减少。未來蔡英文上台必定會增加軍事預算,進一步加大對美軍購。民進黨一直以來的基本政治立場就是「親美仇中」,一直將大陸看成台灣的最大安全威脅。《國防政策白皮書》中明確提出,如民進黨執政後台灣的軍事防務預算支出會隨GDP的增加而增加。 [caption id="attachment_1557" align="aligncenter" width="570"]民進黨執政後台灣軍事預算支出會隨GDP增加而增加
民進黨執政後台灣軍事預算支出會隨GDP增加而增加[/caption]

軍事:示好美國,放棄「南海主權」

在南海問題上,爲示好美國,獲取美國對民進黨政權的支持,極有可能放棄現有的「十一段綫」的歷史主張。在回應外界擔心民進黨放棄南海主權主張時,蔡英文只是表示不會放棄「南海太平島主權」,而不提「南海主權」。這引起人們的擔心:一旦台灣方面放棄「十一段綫」,就會使大陸方面陷入孤軍無援之境,甚至喪失史實依據和法理依據,大陸將陷於被動。不過,有專家認爲,如果蔡英文的說法是模糊的,不明確宣示或否認南海水域屬中國,但含糊其辭地表示屬「中華民國」或者台灣,同時表示和平解决有關爭議,維護國際航行安全等等,大陸可以不予評論,依舊實行現有方針政策,因爲只要體現「一中原則」,就沒有必要加以糾纏。即使蔡英文真的爲了討好美國,不惜冒受大陸打擊的風險以改變南海地位來換取美國的青睞,大陸也不會變得無可奈何或陷入困境。本來也只是大陸在維護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台灣實際上只在乎太平島的安危而已,並沒把「十一段綫」以內的水域當成自己的祖産加以維護,對大陸的維權行動台灣連順水推舟都稱不上,充其量只是在旁邊看熱鬧。 事實上,台灣方面不管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執政,在海洋問題上都把中國大陸當成其首要假想敵,錯失了兩岸聯手共同對付真正敵人的契機,而這也是造成台灣在維護海洋權益方面始終處於弱勢、無所作爲的原因之一。 假如蔡英文的智囊以爲西太平洋局勢可以利用,執意借南海問題挑事,以謀取政治利益,她必須承受兩方面的重大損失與風險:一是進一步降低「中華民國」國際地位,台灣無權再提南海問題,一旦太平島發生被越南攻佔的危險,大陸依法收復它之後,不會歸還給台灣。二是引起連鎖反應,壓縮台灣國際空間。大陸可以認定蔡英文已明確否定了「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在搞「台獨」;而台灣島內的反對黨則可以指責她違憲,即違背了《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條「中華民國固有領土非經國民大會討論决定不得變更」的規定,有害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應予以反擊,甚至提出罷免其「總統」職權。至於大陸方面則完全有理由和毫不客氣地壓縮台灣國際空間,辦法就是順水推舟,接納願意與中國大陸建交的台灣「友邦」,很可能發生台灣戰略分析家林中斌所謂「雪崩式的斷交潮」。顯然,發生一連串「斷交」對台灣而言是不可承受之重,會進一步弱化「中華民國」的國際人格,畢竟國際承認是國際人格的核心和基礎。 2016年1月,馬英九决然前往太平島巡視和勞軍,邀請蔡英文同行,遭到拒絕,蔡英文甚至決定不派民進黨的代表前往太平島。民進黨發言人還批評馬英九此舉傷害了台美關係。可見蔡英文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與馬英九及國民黨不同,與中國大陸差距更大。民進黨在南海問題上的曖昧態度將是未來兩岸關係中的一個新的火爆點,引發爭論甚至對抗,使兩岸關係將更形複雜。畢竟,維護南海和釣魚島主權到目前爲止還可以說是兩岸承認「一中」和共存「一中」的現實基礎。■]]]]> ]]>

(Visited 22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