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不是退群退上癮啊?」估計最近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疑問。對於美國退出人權理事會的原因,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與駐聯合國大使黑利給出了原因,引起國際嘩然。

自稱「人權衛士」的美國居然退群了?

當地時間19日晚上,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與駐聯合國大使黑利(Nikki Haley)在華盛頓見記者,宣布美國決定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是聯合國系統中的政府間機構,負責在全球範圍內加強促進和保護人權的工作,解決侵犯人權的狀況以及對此提出建議。理事會負責討論全年所有需要關注的人權問題和狀況,在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舉行會議。理事會由47個成員國組成,由聯大投票選舉產生,必須獲半數以上會員國支持才能當選。(據維基百科整理)

為什麼要退群?

美國主要有三點不滿: 1、理事會成員包含「極權國家」 2、理事會保護侵犯人權的國家 3、理事會針對美國盟友以色列 蓬佩奧批評理事會無力保護人權,並點名中國等「人權紀錄欠佳」的國家獲選為成員,反映理事會制度不公和有所偏頗。 蓬佩奧:「理事會成員包含極權政府,有明顯而令人厭惡的人權紀錄,例如中國、古巴和委內瑞拉,沒有公平和具競爭的遴選程式,國家之間合謀串通,削弱遴選成員程式,而理事會持續及明顯針對以色列,毫不公正。」 黑利就指,美國一直在嘗試改革理事會,但不成功。她批評理事會「虛偽」和「自私自利」,保護侵犯人權的國家。 黑利:「侵犯人權的國家持續獲選入理事會,世上最不人道的政權一直避過監督,而理事會持續政治化,並令有良好人權紀錄的國家成為代罪羔羊。」 黑利指理事會對以色列有偏見,過去一年通過針對以色列的聲明,數量比北韓、伊朗等國家加起來還要多。 她還指責理事會接受人權紀錄差劣的剛果民主共和國作為成員,令理事會喪失名譽。 她又批評多個國家,包括與美國抱持同樣理念的國家拒絕改革理事會,不過她強調如果理事會改革,美國樂意再次加入。 蓬佩奧和黑利都有強調,儘管美國退出理事會,但會繼續推動人權議題。 這也是人權理事會誕生的12年以來,首次有國家自願放棄成員身份。 很難想像黑利她們形容美國在理事會中可憐巴巴的樣子。 有趣的是,美國剛宣佈退群,俄羅斯隨即宣佈已經提交申請2021-2023屆理事會的成員國。
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表示,俄羅斯想要繼續在人權理事會開展有效工作,在人權領域保持平等對話與合作。 俄代表團強調,儘管理事會存在弱點,但它仍是在公正、中立和合作原則基礎上開展人權領袖合作的重要國際平臺。 「看來,美國想把人權理事會變成旨在推動自身利益和懲罰不合心意國家的順從工具。在此背景下,美國幾乎指責全世界使理事會工作政治化並導致他們的倡議流產,其中也包括他們的傳統盟友。」 2016年,俄羅斯在聯合國大會以2票之差敗於克羅埃西亞,未能連任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

各方回應以批評為主

以色列總理對美國的決定表示歡迎,痛批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是敵對、偏頗、反以色列的組織。 但除了以色列以外,國際上的回應大多以批評為主。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和英國外交大臣伯里斯等人,都對美國的決定表示遺憾。

(英國外交大臣伯里斯表示遺憾,強調英國不會退出)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侯賽因對美國退出理事會不感到意外,但覺得失望,指在現時全球的人權狀況下,美國更應該踏前一步,而非後退。 美國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執行長羅斯(Kenneth Roth)表示,對川普的決定感到失望,他說,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在北韓、敘利亞、緬甸及南蘇丹等國家的人權議題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美國似乎只在乎捍衛以色列。 羅斯此前亦指出,美國若希望解決理事會針對以色列人權問題的「第7項議題」,並非只有強制要求理事會將議題剔除這一個辦法,他亦解釋了為何理事會不能直接剔除議題的原因。 羅斯強調,就像美國政府上次基於類似原因離開聯合國安理會一樣,其他各國政府必須加倍努力,以確保組織繼續運作,解決世界人權問題。 另外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Human Rights First及CARE等十二間人權組織向蓬佩奧公開聯署信,警告美國的決定令大家推動人權事務和為受害者提供支援增加難度。 歐盟表示,美方的決定「有可能破壞美國在世界舞台上民主衛士的角色」。 英國等一些美國盟友強調,人權理事會也幫助推進了如宗教自由、言論自由和促進婦女權利等人權議程。 亦有評論反駁美國的指責,認為理事會的機制本身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好處:在於確保人權理事會內有不同國家的聲音,以非一面倒由歐美政府主導。 可見,大多數人都認同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儘管組織可能存在缺陷,但畢竟是一個可供各國交流的有效平台。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

據報道,上週人權理事會曾發動內部投票,針對加沙地區的殺戮展開調查,並指控以色列過度使用武力,當時僅有美國和澳大利亞兩個國家投了反對票。 當前,美國因在美墨邊界強制兒童和其移民父母分離而遭受猛烈抨擊。 據報道,自美國司法部部長塞申斯(Jeff Sessions)4月6日下令起計,6星期內接近2000名孩童因此與父母分離,部份收留中心更漸見人滿之患。偶有傳媒拍下入境孩童含淚送別父母的畫面,更令社會為之動容。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胡笙曾呼籲美國停止這項「不合理」的政策。

(Getty Images)

有評論稱,理事會對以色列和美國的人權狀況「指手劃腳」,是這次美國退群的導火線。 所謂「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國這個決定並不是突然作出的。事實上,美國從去年起便在威脅退會。 有港媒分析指,特朗普上任美國總統而來,已經先後退出多個國際合作平台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並削減對聯合國經費開支等,今次退出人權理事會可謂再多一例。但諷刺的是,特朗普現在不滿的問題,部份由於當年美國拒絕合群。 人權理事會在2006年成立之時,美國時任總統小布殊拒絕加入,理事會翌年通過增設議程第七項,成為特朗普政府今天的眼中釘。上任總統奧巴馬正是認為與其在外面指指點點、批評不夠認受性,倒不如重新加入人權理事會,推動他們的議程。 美國宣布退出人權理事會後,俄羅斯政府已經重申他們心意不變,繼續爭取擠身人權理事會,希望各國能投票支持。這正好反映出特朗普棄之如敝屣的多邊合作,在其他國家眼中是何等有用。 亦有評論認為,美國這些違反契約精神的決定,事實上是零和思維和你輸我贏的心理在作祟。這些行為只能加劇美國在國際上的「信任危機」,所謂的「美國優先」正在變成「美國獨行」。 日內瓦智庫認為美國的決定並不明智:「美國不在,以色列就得不到任何保護或防禦,因此針對以色列的攻擊反而會增加。」   特朗普上任後退了什麼群? 2017年1月23日,上任僅三天的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宣佈美國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稱其會「摧毀」美國製造業; 2017年6月1日,上任不到半年,特朗普又宣佈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稱該協定讓美國處於不利位置,讓其他國家受益; 2017年10月12日,美國決定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要是由於不斷增加的欠費、機構需要根本性改革,及對該組織「針對以色列的持續偏見」的關切; 2018年5月8日,特朗普又宣佈,美國將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啓對伊制裁,他認為協議對伊朗發展核項目的限制「很弱」,卻令伊朗得以免于制裁。 【列表據中國新聞社整理】]]]]> ]]>

(Visited 77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