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網上教學資源頁面的一篇文章,指普通話才是香港人的母語, 而粵語不是,在香港掀起一場「粵語非母語論」激辯。

有網民發現香港教育局在小學中文網上教學資源頁面,上載了學者宋欣橋的一篇文章,提出「粵語非母語論」;指粵語並非香港人的「母語」,港人母語應為漢語,而普通話就是漢語的標 該篇文章的觀點引發網上論壇熱烈討論,後經報章雜誌跟進報導,粵語究竟是不是香港人的母語的討論變得白熱化;下至凡夫走卒,上至達官貴人,俱捲入這場激辯,特首林鄭月娥也被迫回應。

粵語不符母語定義?

引發爭論的文章題目為《淺論香港普通話教育的性質與發展》, 作者宋欣橋是香港中文大學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榮譽專業顧問。 該文一開首即指出,普通話教學有爭議是因為對「母語」、「中文」、「普通話」、「粵語」等概念乏準確理解。宋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1951年定義母語為「本族語」,由此推論:「香港人中絕大多數人的民族屬於漢族。那麼,有關香港人母語的較為確切的表述應該是:香港漢族人的母語是漢語。」他認為,粵語只是漢語其中一種方言,屬「地域變體」,不符嚴格意義上的母語定義。 他在文中建議可稱粵語為「母言」,因為「香港多數人的母言是粵方言,但其母語仍然應當看作是漢民族共同語。」文中又提到,漢語其實早有「共同口語形式」,數百年前叫官話,現稱為普通話;因此「普通話教育」等同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教育」、「基本素質的教育」、「正規的語言教育」。

曾鈺成指作者不懂粵語

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認為宋「用粵語和現代漢語的差異來貶低粵語的地位,只是不懂粵語的人的偏見」。 連續多日,曾鈓成在報章撰文支持粵語母語論。他提及近日出席一個研討會,聽到一名政府官員用蹩腳的普通話演說,「一篇本來十餘分鐘可以講完的演辭,她多花了起碼一半時間;不論是否說普通話的聽眾,都幾乎沒法知道她在說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因為普通話不是這位官員的母語,而她又沒有把普通話學好。什麼是她的母語?粵語」。

教育局涉打壓粵語地位

曾指出,宋的那篇論文不只為「母語」的概念進行學術探討,其「粵語非母語」的論述,「會對中國語文教育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宋認為對香港學生,普通話教育才是最標準的「母語教育」,進一步說,既然普通話才是香港人標準「母語」,推行「母語教學」就要採用普通話作為教學語言。 中文大學中文系前高級講師歐陽偉豪質疑,教育局引用從無粵語研究著作的非博士中國大陸學者文章,存在著矮化粵語的動機;明星鄭中基也在社交媒體上力撐粵語,發文怒斥教育局長楊潤雄。 「粵語非母語論」不斷發酵, 加上之前的「收回主權」論, 導致教育局長湯潤雄在最新的民意調查中,支持率創下新低。 5月初,林鄭在立法會被議員問母語是什麼時,稱這是「無聊問題」。她形容有人在教育界無風起浪,把一份文件內的兩三句「放大」,她強調此刻沒有計劃改變目前的教學語言政策,但指世事會變,無法一生一世承諾一些事情。

聯合國如何看母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6年最新頒布的「母語教學—多語言教育」文件,定義母語為:「第一語言或家庭語言;小孩在家中用作溝通的第一語言。」1951年,UNESCO定義母語為:「一個人自幼習得的語言,通常是其思維與交流的自然工具。」(見聯合國文本第46頁),而宋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51年定義母語為「本族語」,則暫未見出處。 按一般語言學定義,簡單來說,父母所說的語言便是母語。在正常情況,如一個人的父母和家庭都說廣東話,那麼廣東話便是那個人的母語。宋欣橋對母語的定義,更多的是從政治層面看,而非從學術與運用方面定義。 當然也有聲音認同宋欣橋的見解。教聯會會長黃均瑜指粵語只是「方言」,他表示對於廣東人來說,粵語當然是母語,但香港不止有廣東人。他指「粵語」是「廣府話」,是廣州附近地方方言,「如果廣州附近地方,(粵語)就是母語,但你潮州人,母語就是潮州話,我們香港還有百多萬福建人,母語就是福建話……」。

普通話教中文的果效

回歸後,用「普通話教中文」在香港中小學已推行近10年,雖然沒有明顯證據證明普教中能促進學生的中文能力,但教育局於2016年的文件表明「會繼續以普教中為遠程目標」。 翻查資料,則發現教育局曾委託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研究團隊,參與「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去年12月發表的研究結果反映以普通話為中文授課語言,不會特別提升中文水平。有學者分析,要學生以「非家庭語言」學習,可能會影響教學進度和深度。以香港的小學中文課程為例,由於課程緊湊,加上老師用普通話授課,不少學生聽不太懂, 導致學習興趣大減,過去幾年,已有不少小學放棄用普通話教中文, 改回用廣東話授課。 訴諸歷史事實,也能得出上述同樣的結論,根本不必大張旗鼓去做研究。唐詩宋詩,代表了中文寫作的最高的藝術水平,但在那個時代,創作這些作品的騷人墨客,並沒有一個是以普通話為母語的。

港人身分認同的焦慮

「粵語非母語論」激辯的背後,潛藏著港人對自身身分認同的一種焦慮。回歸前的那段時間,粵語歌曲曾唱遍大江南北,香港俗文化一度北伐中原,而目前此刻,俱往矣。在普通話於香港的應用愈來愈普遍的情況下,粵語文化,甚至粵語本身在中國崛起走向強國的過程,日漸被邊緣化,走向失落。]]]]> ]]>

(Visited 149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