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土市政府大樓在地震中全毀[/caption] 這件事在中國受到了熱烈讚揚,日本表示理解的人也不少,但更多的人從抗災工作的角度指出了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爲市政府建築全毀之後,指揮抗災的司令部就沒了,帳篷等臨時辦公場所不僅是條件不好,而且信息資料的不足給工作會帶來很大的困難,因此政府辦公機關的加固工程要提上議事日程。 人們的生活方式、社會管理方式和經濟活動方式隨著時間和地點在變化,每一次地震都會提出以前沒有出現過或者重視過的新問題,要求人們尋找新的對策。 [caption id="attachment_1660" align="aligncenter" width="594"]熊本縣公路遭破壞
熊本縣公路遭破壞[/caption]

過去的經驗已經不再適用

「過去的經驗已經不再適用」這個痛苦的事實是在1995年發生的死亡人數高達6434人的阪神大地震之後才被確認的。日本在戰後一直到阪神大地震爲止,雖然地震發生的頻率並沒有明顯的低下,但是大地震,尤其是襲擊大城市的大地震幾乎沒有發生過,所以在城市地震對策上一直還是以發生在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作爲參考樣本。 一般來說,物質文明程度越高,生活方便的大城市實際上對遭受自然災害打擊的承受能力越弱,這是因爲在生活中越來越多的部分是由發達的技術手段提供的服務組成,人類的自立生活能力實際上是在退化的,一旦提供生活服務的手段被切斷,就會産生以前沒有預想到過的問題。日本在阪神大地震之前對於地震防災的重點都放在了建築物的堅固上,對作爲避難所的學校以及其他公共設施很重視,但並沒有認識到大城市地震引起的新問題,對於避難所的長期運營及其大規模地震難民的出現也沒有做好準備。 比如地震往往伴隨著火災,舊式地震火災的起因一般是因爲木結構房屋,木製房屋一來造價便宜,二來本身重量輕,地震時可以减少傷亡。但是大量木結構房屋的存在却使得容易誘發火災,這是關東大地震的教訓。對應的方法是在城市規劃的階段做好防火規劃以及在建築材料採取阻燃措施。但是戰後民用燃料從煤炭到煤氣的改變使得地震火災的發生又出現了新的原因,地震會造成停電,然後供電系統在停電之後自動進行再送電嘗試産生的電火花點燃了從因爲地震而破損了的管道中泄漏的煤氣從而造成大面積火災,阪神大地震以及之前的1993年發生的北海道西南近海地震都發生了這種大火。 阪神大地震對日本災害對策思想所産生的最大影響就是從原來的單純「防災」轉化成「减災」,在承認災害肯定會發生的前提之下來考慮「如何儘量减少災害帶來的損失」,比如針對上述的火災原因采取的對策就是禁止電力系統在地震之後任意再送電。 阪神大地震使得日本人知道了大城市發生地震之後所産生的地震災民問題,從而各地的災害對策中不但强調了避難所的設置,而且强調了運營。比如東京都的對策就估計會出現180萬左右的地震災民,因此計劃了能容納220萬人的避難空間,但現在有人指出這個難民估算已經落伍,近年來不斷增長的外國遊客還沒有算在其中,所以要再次計算和準備。 [caption id="attachment_1662"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7"]熊本縣民眾避難
熊本縣民眾避難[/caption]

從單純「防災」轉為「减災」

現代難民不僅需要棲身之地,還需要食物,而現代城市文明的發達使人們失去了很多原本是很簡單的能力,比如從阪神大地震中人們知道對於用慣了電飯煲的現代人來說,光給了米是不够的,會把生米做成熟飯的人都不多了。因此各地方政府都爲災民準備了三天的飲用水和乾糧,同時也要求居民準備同樣的飲水和乾糧,這樣的話就能够度過受災後最初的混亂期,和救援力量連接起來。 根據從阪神大地震中得到的經驗而對要當作避難所的學校以及體育館等公用建築物進行加固的工作也一直在進行,2012年自民党重新奪回政權之後所制定的「國土强韌化計劃」是這些努力的集大成。日本這些年來經濟一直不好,在費用的籌集上有不少困難,但基本上各地都把學校和體育館的加固放在了第一位,這是因爲沒有人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什麽時候會發生地震,沒有人敢開這個玩笑,但也帶來了忽視政府機關建築物從未在這次熊本地震中暴露出來的問題。

應花更長時間警戒餘震

現在發生地震之後各地政府首先就是請求自衛隊的支援,這也是阪神大地震帶來的教訓。 經過了多年的努力,一般的單純地震在日本已不會導致大的生命損失,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震級爲9.0的東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損失幾乎全部來自地震後發生的大海嘯,否則生命損失應該不會超過100人。這次熊本地震的生命損失本來應該更小,不幸的是大家都把地震之前出現的6.5級的預震誤認爲本震,以爲只剩下餘震,而至今爲止還沒有餘震超過本震的前例,所以7.0震級的本震的出現出乎意料之外,當時不少人在已經受到了一定損害的建築物內,這樣在總共49人的死亡人數中,死於本震的居然多達40人。 但是這個慘痛的前例肯定可以在今後地震時讓人在一個更長的時間段內警戒可能發生的强烈餘震。 戰前日本經濟活動的規模較小。除了供銷活動産生的物流之外,生産活動中産生的物流要求很小,戰後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大規模專業化的生産造成了各種零部件的專門的供應廠家以及將這些零部件集中裝配的總裝廠家,這樣就産生了大量的生産過程中的物流。就是說舊式地震所影響的經濟活動僅限於災區,而現在地震對經濟産生的影響擴大到了災區經濟所參與的所有生産循環,有時雖然沒有直接參與經濟循環,但因爲處於經濟活動的動脉上面而引起梗塞也會影響經濟活動,像阪神大地震因爲幾乎發生在本州島的正中而把本州島震成了兩截,在産業和經濟地圖上産生的影響甚至到現在還在起作用。 現在還無解的就是這個問題,而且除了正常的物流導致的對生産活動的影響之外,日本獨創並且在不斷推廣擴大的「豐田式看板生産方式」所鼓勵的「零庫存」更加擴大對生産活動的影響,只要物流系統一出問題,不少工廠立即就會停産,這是在上次東日本大地震中就凸突顯出來了的問題,但是一直沒有得到解决,企業在對付自然災害和提高生産效率之間似乎還沒有找到合理的平衡。■]]]]> ]]>

(Visited 163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