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十國[/caption] 「四點共識」發佈後,新加坡方面反應激烈。新加坡巡迴大使、東盟前秘書長王景榮4月25日表示:「由中國外長來宣佈柬埔寨和老撾兩個非聲索國决定它們不會做這個那個,在我看來,像在干涉東盟內部事務。」此外,新加坡另一位巡迴大使、新加坡外交部前常任秘書比拉哈里在與王景榮同一場合上也表示:「這顯然可以解讀爲分化亞細安(東盟)的手段,可能是爲了因應國際常設仲裁法院會在最近一個月內作出的裁决。」 新加坡方面的聲音令中方震驚。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向新華社表示:新加坡前外交官無理指責王毅外長的報道,「讓我深感震驚。昨天我向新加坡同事核實此事,要求新方做出澄清。新方向我表示,新前外交官有關言論完全是個人看法,不代表新加坡政府的立場。」 [caption id="attachment_1667" align="aligncenter" width="500"]中國外長王毅開展「穿梭外交」
中國外長王毅開展「穿梭外交」[/caption]

東盟有如易碎的明朝花瓶

就新加坡兩位資深外交官「先硬後軟」的表現,有新加坡學者私下認爲,這體現了「後李光耀時代」新加坡政府處理棘手外交事務時不够嫻熟的弱點。新加坡在中美之間向來扮演協調人角色,並不明顯得罪其中一方。但近年來,屢有新加坡資深外交官在公共或私下場合表達對中國外交的批評。李光耀時代的新加坡注重平衡,且彼時的中國經濟與軍事力量與今日不可同日而語,新加坡因此存在平衡的槓桿與資本。同時李光耀的戰略眼光與智慧也使新加坡在處理大國間微妙關係時游刃有餘。隨著政治家時代謝幕,如今的新加坡需要在習近平時代更强大、更民族主義的中國與美國之間尋求平衡,需要格外慎重。 新加坡兩位巡迴大使的發言並不是孤案。5月6日,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在第11届中國-新加坡論壇上表示,「東盟有如一個易碎的明朝花瓶,外觀美麗但容易被打破。如果中美從不同方向分裂我們,這個花瓶就破了。」 新加坡對東盟被「分化」的可能表示關切不無道理。小國憂患意識一直主導著新加坡內政與外交。無論是鄰國馬來西亞政局動盪、印尼的伊斯蘭國組織(ISIS)分支的發展,還是剛剛結束的菲律賓大選中展現的政治「庸俗化」傾向,都在新加坡官方與媒體上看到回應與自省。一方面這體現了新加坡對地區穩定、安全的重視;另一方面,後李光耀時代的新加坡,也面臨著威權受到挑戰的威脅,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與年輕世代對言論自由的要求增加,國內可能出現政治局面的不穩定。因此,地區與鄰國的一舉一動都不僅關係著外部安全,也關係到新加坡的政權與政局的穩定。從這一角度來看新加坡的對外策略,可以預見,儘管此次兩位巡迴大使向中方做出澄清,但並不會降低新加坡對中國的南海、東盟策略的擔憂。 [caption id="attachment_1666" align="aligncenter" width="516"]美國軍艦多次進入南海
美國軍艦多次進入南海[/caption]

不同國家擔任輪值主席國

東盟輪值主席國由十國輪流擔任。今年由老撾擔任輪值主席國,這增加了東盟今年與中美兩國之間磨擦的可能性。2012年柬埔寨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時,首度出現了十國無法發佈共同聲明的局面。普遍相信這一結果與中國在南海等問題上向柬埔寨施壓有關。 老撾與柬埔寨的特殊關係、中國向老撾提供的各種形式的援助、經貿與工程、勞務往來,以及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背景,都令國際輿論對於今年東盟系列峰會能否就南海等問題達成一致表示懷疑。東盟十國內,柬埔寨、老撾被視爲在南海問題上容易受到中國影響的國家,泰國、文萊、馬來西亞(後兩國同爲南海聲索國)在南海問題上對中國相對溫和。馬來西亞已經表示,不會將南海問題帶上國際法庭。而菲律賓、越南兩國則表現强硬。東盟十國內,多數國家或多或少受到東盟之外的大國影響,不同國家擔任輪值主席國可能直接影響東盟能否達成共識。這也影響了東盟作爲整體的表現與對外的穩定程度。 在南海仲裁案結果宣佈之際,老撾作爲今年的輪值主席國,一方面要應對來自中國的强大壓力,一方面也要盡力平衡東盟內部的聲音,可謂任重道遠。這也關係到老撾的自身定位:究竟是「東盟國家」還是「中國鄰國」?

東盟的民間認同四分五裂

隨著中國崛起與美國戰略重心的轉移,以及中國、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國內民族主義思潮的興起,未來東盟在中美博弈之間尋求自身穩定將需要愈發艱難的努力。儘管「中國分裂東盟」這一吸引眼球的標題有媒體炒作之嫌,新加坡方面也已經息事寧人,但東盟作爲一個整體,不得不考慮自身未來的定位。 如今的東盟雖已形成形式上的「共同體」,但實質上各國國民並沒有形成真正的「東盟認同」。受國界、地理與交通、宗教、種族、語言等多重限制,東盟的民間認同仍然四分五裂。加之東盟協商一致的文化、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令東盟內部解决跨國問題如跨國犯罪、環境污染等難題效率低下,其結果是彌漫在東盟多個國家的烟霾已經先於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實現了「烟霾一體化」。 東盟決策效率低下也爲東盟未來受外力牽制而産生事實上的「分裂」埋下隱患,這種外力可以是中國,也完全可以是美國、日本等域外大國或其他偶然因素。在涉及到大國的議題上,東盟內部越是難以形成統一聲音,各國脫離東盟整體議程的可能性就越大,這兩種表現是互爲因果循環作用的。因此東盟未來需要重新討論內部决策機制,在適當時刻、適當議題上放弃「互不干涉內政」原則,以及在部分議題上形成多數通過原則。■]]]]> ]]>

(Visited 76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