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莎·梅在脫歐掀起的英國政壇滔天巨浪中登上首相權座。她曾經支持留在歐盟。[/caption] 一周前,英國脫歐事務大臣戴維斯(戴德偉)和外交大臣約翰遜先後辭職,以示對首相特里莎·梅最新脫歐方案的不滿和抗議。 一時間,英國政壇地震、內閣海嘯、首相失控、政府垮台、特里莎·梅或被迫下台之類的說法不絶於耳。 特里莎·梅被脫歐公投掀起的巨浪推送進入首相府,脫歐談判艱難緩慢,英國和歐盟計劃10月達成最後協議,難道最後關頭卻要被另一個大浪打翻下台? 或者,硝煙散盡屍橫遍野時,鐵娘子依舊笑立沙場? 政壇女強人,對於腹背受敵、朝不保夕的險惡處境和其他各種形式的危機自不陌生。

禍兮福兮?

BBC政治事務助理編輯諾曼·史密斯指出,梅首相的持久力不可小覷;”看看她那張內閣會議桌周圍,屍橫遍地……而她還在那裏。” 他認為大部分人不希望看到更多意外、混亂和可能出現的首相易人,人們真心厭倦了這些政治戲碼,甚至是害怕了。 梅首相現在確實處境脆弱,岌岌可危,”但離劇終落幕還遠著呢”。 BBC政治事務編輯庫恩伯格認為有兩種可以預見的情形。 [caption id="attachment_16659" align="aligncenter" width="624"]
首相府說,新內閣首次會議富有成果[/caption]

情景一:

梅首相的歐盟政策遭到脫歐派議員的背叛、拋棄;她若堅持己見,他們會迫使她拋棄這個政策;她若抗拒,他們就拋棄她。 他們做得到嗎?按照英國政治程序和保守黨規章,可以在議會發動對首相的不信任投票,但並不保證成功,梅首相也可能在硝煙中屹立不倒。 但是,如果脫歐派議員們採取經常投反對票的策略,即政府的計劃、措施提交議會表決時大家都投反對票,就可以讓首相寸步難行,一事無成,最後自己下台。 他們現在還是有可能做到這點。

情景二:

遭幕僚離棄自然是重挫,但換個角度看,兩個令人費神費時的大臣走了,換上更順心順手的人,特里莎·梅的新內閣團隊對她更忠誠。 從衛生大臣改任外交大臣的傑里米·亨特第一時間表態,將堅定不移地支持首相。 反對脫歐陣營也安靜多了,因為首相的妥協方案實際上是一種站邊姿態。 可以說保守黨內部主流顯得更齊心,也因此將更有力。 前保守黨黨魁霍華德勳爵呼籲各方都”謙和一點”,還在BBC廣播4台《今日》節目中放話說,任何人如果發起對首相的不信任動議都是”極其愚蠢、極不明智之舉”。 [caption id="attachment_16660" align="aligncenter" width="624"]
戴維斯曾負責脫歐事務[/caption]

第三要素

不過,上述無論哪一種情境成真,歐盟是否配合很關鍵。 如果歐盟態度鬆動,更靈活,梅首相可能有機會扳回比分;如果布魯塞爾乾脆利落地駁回她提出的妥協方案,那就會出現這樣的尷尬局面:脫歐戰略不存在了,梅的同事幕僚還有什麼可捍衛的? 另外,因為不滿脫歐妥協方案辭職的兩位前內閣大臣離職後的言行、面目也很重要。他們會成為友善的批評者還是怒不可遏的對手? 他們的決定有可能左右局勢。
從旁觀者角度來看,梅首相的政府可能離解體和新一輪大選又近了一步,但經過這次震蕩保守黨內部主流也可能更強大。 晚上,她在議會保守黨委員會挨批評,不服,反駁說,保守黨內部現在還不團結,那就坐等工黨領袖科爾賓乘機上台吧。 旁觀者看來,梅首相現在或許無法完全掌控局勢,但至少目前仍大權在握。 今年6月,特里莎·梅表示希望在議會夏季休會前通過脫歐法案,10月份與歐盟達成協議。內閣辭職風波給這個時間表打了問號。 英國議會今年7月20日- 9月5日夏季休會。 按計劃,英國應該在2019年3月29日退出歐盟,但雙方還沒有就脫歐後的雙邊貿易安排達成協議。 歐盟擔心英國政壇不穩可能拖累脫歐進程。 英國在野的工黨認為保守黨”內訌”不重要,重要的是脫歐這件事本身。 反對脫歐的英國工黨議員楚卡·烏姆納看來,那就是政壇”一場肥皂劇變成了喜劇;要不是關係到數十萬人的就業安全,本來是挺可笑的。”

外媒想多了?

外相鮑里斯·約翰遜7月9日辭職後,國際間許多評論員預言梅首相掌權的日子這下屈指可數了。 衛生大臣傑里米·亨特接任外相的任命宣佈後,”中國女婿”字樣在中國媒體遍地開花,因為亨特的夫人是華裔。
法國保守派報紙《費加羅報》(Le Figaro)宣稱,約翰遜辭職”砸碎了來之不易的脫歐計劃。威斯敏斯特的巷道走廊裏,刀已出鞘。” 該報駐倫敦記者預計今夏是特里莎·梅的苦夏。 當時,德國媒體還把倫敦威斯敏斯特的風波跟世界杯足球賽相提並論。 中間偏左的明鏡在線直接把梅首相跟英格蘭隊主教練索斯蓋特比照:相同的是都有一場接一場的硬仗要打,不同的是索斯蓋特前面還有半決賽和決賽,而梅的決戰之役已經開打。 “英國再贏一個點球也無濟於事,因為歐盟在脫歐這件事上沒有加時賽的規定。” 柏林的自由派媒體判斷梅首相真的需要擔心自己的職位是否難保了。 布魯塞爾的談判代表攤開雙手:沒辦法,只能等倫敦政壇大戲謝幕再決定下一步行動。
西班牙報刊聚焦梅首相的政府陷入重大危機時被迫”走鋼絲”,難免令人擔心脫歐談判因此延誤。 荷蘭報紙判斷說”英國政府內閣徹頭徹尾一團糟”。 俄國媒體認為梅首相已經無力內閣,但對英俄關係是否因此有變化保持緘默。 伊朗官方媒體和親改革派媒體對英國政壇風波的看法相似,前者認為英國政府瀕臨崩潰,後者形容”辭職海嘯”加深了內部分裂。 (轉自BBC中文網)]]]]> ]]>

(Visited 30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