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在華留學生超國民待遇的問題,近來一直被熱炒。這一超國民待遇,被認為是清末晚期慈禧太后“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政策的延續。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的綜合國力雖然有了顯著增長,但將在華外國人奉為“洋大爺”的心態,並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近期中國高校學生集中反應在本校遭遇“二等公民”的例子,就是實證之一。

在華留學生政策引發巨大爭議與不滿之際,中國官方一份報告的內容,將爭議再推向新的高潮。在這份報告中,中國高教學會外國留學生教育管理分會理事長劉京輝提到在華留學生提質增效並不意味著只談品質,這屬於頭腦發熱,腦子裏還是要有數量。也就是說,劉京輝的這番話,可以理解為在當前,在華留學生首要考慮的依然是數量問題。 數量還是品質? 多維記者查閱了這份報告的相關內容,該報告是《外國留學生工作研究》2018年的第2期。劉京輝在講話中提到如下幾個問題:關於來華留學工作本身,就是提質增效。在開展來華留學生工作時要處理好幾個關係,或者叫處理好幾個矛盾:一是品質與數量的關係;二是標準和無序的關係;三是宣傳與宣傳適度的關係。 其中在談到品質與數量的關係時,劉京輝表示,提質增效並不意味著只談品質,這屬於頭腦發熱,腦子裏還是要有數量。扎扎實實地執行國家已經確定下來的發展目標和基調,在確保完成來華留學數量目標的前提下提質增效。數量和品質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如果數量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那就必然優先考慮品質問題,對待“品質”和“數量”也不能一刀切,在這個方面不可以頭腦發熱,要有定力,根據具體情況扎實推進工作。 公允地講,在中國欲提高世界範圍內影響力之際,擴大在華留學生規模,具備合理性;劉京輝因地制宜的策略,也沒有問題;但是,“只談留學生品質是屬於頭腦發熱的行為”,顯然激起眾怒,尤其是在華留學生素質越來越多被詬病的背景下。 近年來,在華留學生的一些醜聞被相繼爆出。北京時間7月11日,微博認證為自由撰稿人的袁小靚(被指曾是中國網路知名的“五毛”)指責在中國的留學生時表示,“如今的中國洋留學生,不用考試沒語言要求,住最好的宿舍、供著慣著還倒貼生活費,一幫洋垃圾輕易得到最好的教學資源,還有比這更崇洋媚外賣國的招生制度?” 實際上,在華留學生因為各種問題,引起普遍不滿已是人所共知。 不久前,江蘇無錫一所學校就因為公寓問題,師生大動干戈。無錫職業技術學院被曝強迫學生搬到條件較差的舊宿舍,把好宿舍留給留學生,且“原先是6人一間的宿舍,到留學生手裏就變成了2-3人一間”;濟南大學被曝強制要求女生參加與留學生的交流活動;南京師範大學的巴基斯坦留學生街頭糾紛意外死亡事件;以及幾年前中國科學院巴基斯坦留學生將與多名女性的性愛視頻傳至網路…… 再者,中國政府對留學生的預算和補貼與對待本國學生的補貼等,也引發相當不滿。2018年教育部開出預算的清單:小學教育,2018年預算數為41,661.72 萬元人民幣(1元人民幣約合0.15美元);高中教育2018年預算數為 122,569.77萬元;來華留學教育,2018年預算數為332,000.00萬元,比2017年財政撥款執行數增加46,000.00萬元,增長16.08%。本國高校學生在校補助只有幾百元,有的學校甚至沒有,而留學生享受的補貼則是中國學生的數倍。留學生享受的種種特權,被形象地稱為“超國民待遇”。 從“感知中國”到“感懷中國” 對待留學生和外國人的這種心態,雖然中國官方的目的與此前存在區別,但從晚清一直持續到現在是不爭的事實。當今形勢與國際環境已然發生巨大變化,從當時中國積弱積貧的中國無力抗衡以求自保,到現在成為中國彰顯國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外國人一直被奉為“座上賓”;這從2018年的這份報告中的一些內容也可以體現出來。 報告中有一部分專門用來探析應如何指導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就像劉京輝所說,在宣傳中國方面要用好來華留學這把雙刃劍。對留學生的教育,要潤物細無聲。在這類分析文章中明確提到,中國高校不僅要對來華留學生群體講好“中國故事”,更要傳授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培養他們充當“中國故事”的傳聲筒。在華留學生充實了“中國故事”傳播大軍的隊伍。從國際層面來看,留學生具備以符合自己國家敘事文本範式的方式推介“中國故事”的能力,這正好彌補了中國政府宣傳人員所無法覆蓋到的地方。 根據這份報告,有教師指出,留學生講“中國故事”目前只是停留在“感知中國”的層面:“講好中國故事”的終極目標或者最高境界是讓國際學生“感懷中國”,也就是說,國際學生自發自覺地講中國故事,不僅在校時講,學成回國後也講,後者更重要。此外,關於留學生在華就業的問題,不能大肆宣傳,但在外國留學生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這個角度宣傳就非常好。 據此看來,留學生在中國雖然積弊叢生,但作為中國宣傳的一部分,享受特權的超國民待遇,短時依然不會終結。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對待留學生的政策上,其實可以看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留學生政策會不斷調整,目前只是其中的一個階段。畢竟,一個成熟的現代民族必須要有成熟的社會心理相匹配。真正意義上的國家自信與崛起,同時也應讓本國人民有獲得感,這是更有效的宣傳與感染;否則,總是以犧牲本國民眾的權益優待外國人,會加劇民眾的不滿。]]]]> ]]>

(Visited 61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