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動漫電玩節開幕前夕,商務印書館舉辦了一場「萌力話聲:香港╳台北的ACG文化觀點」講座。來自台灣的動漫文學暨產業文化研究者周文鵬博士,與香港中文大學人氣教授張歷君博士從宅勢力談起,交流港台同中有異的ACG文化觀點,兼談漫畫與文學的關係、媒體與IP趨勢。 除了愛好動漫文化這個共同點以外,無獨有偶,兩位學者皆為中文系出身;進入學院以後繼續將對漫畫的喜好與熱情,昇華成研究的動力。周文鵬博士更是親身參與到動漫製作行業當中,在2015至2017年間在上海從事動漫編輯的工作,務求「學以致用」,將研究所得投入到動漫的內容生產當中;而在實際的業界工作過程中,周文鵬更加意識到漫畫與文學之間密切的關係。

漫畫是文學嗎?

漫畫與文學,在一般的理解當中,似乎常常站立於「通俗」與「嚴肅」、「圖像」與「文字」的「對立」位置之上;在周文鵬從事研究與教學過程當中,都面對過類似的詢問:你要做漫畫、圖像研究,為甚麼要在中文系,而不是美術、廣告或傳播系呢?你的課程叫「漫畫文學」,動漫畫也能算文學嗎? 「而且一定程度上,沒有比漫畫更文學的東西了!」周文鵬給出肯定的回應。在今次講座中,他最想提出的問題是:在ACG二次元的創作、接受、產業之中,甚麼是比閱聽、消費更重要元素?這個元素的關鍵程度,足以解釋二次元作品出現的原因,為甚麼二次元的受眾願意跟著作品走,為甚麼做漫畫的人能賺錢,並且不斷激發著大家進行系統研究的興趣。

IP網絡:一但「入坑」難以回頭

周文鵬不直接回答,而是先提供了兩段影片作為例子。兩段影片的主題,相信對熱衷電子遊戲的讀者而言,絕不陌生: 第一段影片是在2015年美國洛杉磯的E3遊戲展現場,當大銀幕播放出重製《Final Fantasy VII》的預告影片時,現場觀眾的即時反應;第二段則為不同的遊戲實況主(streamer)在家中觀看遊戲展的FF預告直播時的反應合集。無論身處的何方,看到預告影片的時候,粉絲們皆展現了興奮難耐的掌聲與尖叫,部分實況主看到影片最後克勞德背著大劍的背影之時,更禁不住掩面失聲、流出眼淚。周文鵬認為,縱然部分實況主的反應帶有表演成分,但他的理解方式是,影片中各人流露出的,並非消費者或商人表情;粉絲們眼神當中的感情,是一種「久別重逢」的喜悅與感動——這也是為甚麼在預告影片中,主角克勞德從未正面亮相,只靠一個背影、一把劍,就足以讓在場或不在場的觀眾陷入狂喜的原因。 這種「久別重逢」式的感動是如何生成的呢?周文鵬由此引入IP的討論。所謂IP,即是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一切源自創作行為,進而足以集中受眾、形成市場、創造產值的內容,都可以歸入此定義當中。然而根據周文鵬的觀察,大家在討論IP的時候,大多注目於商業價值、IP如何作為產品賺錢的部分;而作為作品、作為讀者眼中的「內容」那一塊,卻鮮少為人所留意。

IP生成的五個元素

周文鵬嘗試系統地為大家解釋IP的生成方式。他列出「熱愛作品」、「熱愛故事」、「熱愛角色」、「熱愛道具」、「熱愛配件」五個元素,有時觀眾是從故事與劇情開始愛上作品,然後將情感延續到角色、道具與配件;而相反的情況同樣多見,觀眾是從道具與配件開始,「這個東西好特別!你竟然有這樣的髮飾」,將喜愛逆向推回到故事與作品本身。從配件到道具到角色,再回到故事到作品,這些元素與元素之間的關聯如果能夠處理得暢通,觀眾的情感與能量便能夠在其中順滑地流貫。

IP的生成,仰仗的正是上述暢通連貫的元素鏈運作。周文鵬又以網狀結構形容上述元素與元素之間的帶動關係:作品與設定是大圈,其他元素是內裡的小圈;只要元素之間的節點粘合度夠高,就能形成網陣,讀者只要勾住/喜歡上其中一個元素,其他的元素甚至整個網絡便會被勾起——這就是IP的力量所在。

進一步,當一個作品內在的底蘊醞釀得足夠深厚的時候,觀眾便能夠接受作品與任何東西發生關聯,例如主題商品、聯名商品、實景展——這既是關乎產業的部分,同時也關乎讀者反應:為甚麼觀眾願意購買相關產品,甚至能夠恥力很高地配合這些產品,在現實場景中重演動漫作品的經典情節或招數呢?為甚麼願意不惜工本與時間,前往實況展觀看展品、與之合照、而且還要立馬上傳到社交網站示愛呢?這是對二次元之愛給予我們的體驗,而周文鵬認為,這種體驗是有其內在結構、可以接受分析的素材。

從「釘宮」病説起:聲優是連接次元的游絲

宅、毒、不切實際、過分瘋狂……似乎就是媒體與非二次元愛好者對禦宅族們的一貫印象;周文鵬拒絕以這些詞語總結動漫迷的二次元之愛。在分析二次元愛好者的體驗之前,周文鵬先指出在構成IP的數個項目中,角色是他認爲至關緊要、最能夠點燃IP效應的一環。因爲看得見臉,讀者較能輕易地將角色與漫畫一同記住,朝思暮想,產生感情——情況如同交筆友的時候,如果收到對方的照片,就會特別容易產生移情一般。

他比較了御宅族與追星族在粉絲活動時的舉動,語重心長地給出「如出一轍的投入,猶有過之的覺悟」這樣的結論。「如出一轍的投入」是對自己喜愛對象(不論是虛擬的動漫人物,還是實體存在的偶像) 那種有距離的熟悉感、希望與之靠近的想望;「猶有過之的覺悟」則是御宅族獨有的,那就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與喜歡的動漫人物真實、現實地接觸的感悟,然而即便如此,御宅族依然願意繼續追隨心愛的動漫人物。這種真摯、深有體悟的感情,正是動漫迷的可愛之處。

周文鵬指出,御宅族參與活動時候的反應,其實存在著有許多值得分析的事情。他以臺灣一次留名動漫史的「釘宮事件」為例——2010年,日本人氣聲優釘宮理惠在臺北國際書展期間舉辦簽名會,有粉絲提早差不多一個月開始在展場排隊;簽名會當天因爲人數太多、粉絲反應太熱烈,臺灣東販的展區被推倒,波及到其他參展商;有粉絲因爲看到偶像,當場興奮暈倒;更有粉絲神乎其技地爬上硬紙展板,相關影片流傳於日本網站niconico,獲得日本網友給予「中華忍者」的稱號。

周文鵬補充,當時這個事件被視作社會新聞,與另一個名詞「釘宮病」捆綁,廣受討論。媒體以「粉絲瘋狂」、「親見聲優」、「宅男狂愛」等形容當時的境況,然而周文鵬卻希望在明星崇拜、專業技藝崇拜以外,尋找更能準確描述在場粉絲情感的方式。

與看到《Final Fantasy VII》I重製預告的粉絲「久別重逢」的感情相似,周文鵬將看到釘宮理惠的粉絲們的感情,理解做「終於看到老朋友的激動和不能自己的心情」。正如他早前提到,動漫迷必須覺悟,因爲次元不同,自己是永遠不能與喜歡的人物由真實接觸的;但是,聲音卻是連接相異次元之間一條微細的綫,牽連著現實的「我」與二次元中的動漫人物。

周文鵬分享,在聲優見面會的現場,常常有粉絲之間面面相覷的情況出現:因爲聲優真人可能並不漂亮,年紀有時比在場粉絲的父母更大,等等的情況都與粉絲們初時的期待有所落差;但是當聲優拿起麥克風,用某個角色的聲音説了一句話後,面面相覷的氣氛便會瞬間溶解,粉絲們隨機陷入瘋狂。因為聲優就是那個幫助動漫角色「飄洋過海」、穿越次元來到「我」的世界的橋樑——因此對動漫迷來説,沒有比與聲優見上一面更爲珍貴的事情了;種種狂熱的反應,其實是大家將對二次元的愛全部傾注於「聲音」這條連接二次元與現實的游絲之上產生而來的。

可惜,這種「與好朋友終於見上一面」的情感難以被圈外人所想象、理解。周文鵬分享了釘宮理惠訪臺時各大新聞報導粉絲反應時候的手法與用語,其中污名化的現象屢見不鮮。在年少時曾深切迷戀過《幸運女神》、將女主角照片一直貼身放在左邊口袋的周文鵬看來,這些粉絲其實是「懂得熱情的感覺」的可愛的人:他們知道如何品讀、感受和銘記在心;而且願意回饋,支持、購買作者的出版,願意表達自己對作品、角色的愛——只是由於愛過於濃烈,才會令旁人不解。

「動漫愛」:從「萌」到「燃」的感情迸發

透過上述的例子,周文鵬帶出,支撐起所有御宅現象、動漫、IP的底蘊與能量,就是這種來自一群人的至高無上的情感——愛。「動漫愛」可從兩個方面解釋:一是,動漫迷願意承認自己認同及重視的事物,即便被外人視作不切實際,依然願意投放熱情於二次元的作品與人物之中;二是,無論能否相遇,依然確信自己與二次元人物與世界的聯繫。

爲了能更清晰地解釋「動漫愛」,周文鵬決定先回應是次講座的主題——「萌」,介紹自己對「萌」一字的理解。對於「萌」,一般會將之與可愛、卡哇依,甚至字典中「草木初生之意」的解釋聯繫。周文鵬則將「萌」理解為與「燃」相似的感覺:「燃」是一種經常出現在少年漫畫中的熱血、面對不公義之事不得不與之戰鬥的衝動與能量;而「萌」則是將「燃」中想要出力搏倒的攻擊性部分抽掉,只留下「有感而生」、不斷迸發情感的部分;「萌」與「燃」的情感發生方式相似,只是「萌」通往的並非戰鬥、對抗,而是發展為「啊讓我來疼疼、更靠近你吧」的舉動。因此,「萌」並非一系列具體而固定的組成元素,而是一種足以激活心緒與心念的審美契機。

周文鵬進一步發問:能讓粉絲、觀衆對著動漫人物喊出「(人名)是我老婆」,或「(人名a)是(人名b)的老公」(腐女限定);或者讓粉絲們不惜工本,要購買相關動漫商品、參與見面會的,究竟是怎樣的感情呢?他認爲這是觀眾把「角色」看作「人物」的結果。「角色」與演出概念互爲表裏,觀衆因此只會將人物與其故事,認知為「真虛構」;「人物」則不同,觀衆在完全接受故事中世界的存在以後,會將人物與故事認知為「類真實」。「類真實」得以成立的基礎,就是受衆為「萌」所動,持續地了解、進入到動漫劇情當中,追番、購買產品收藏、不斷搜集周邊資料……由此產生與角色產生情感交流,讓角色進化成「人物」。

這種將角色視爲「人物」,將動漫故事視爲「類真實」的情感,周文鵬認爲是一種「以友相待」的情感結構。在上述的情感基礎下,周文鵬將動漫迷的消費行為與參加活動的心態統稱為「非購物的消費行爲」。例如粉絲不斷購買轉換造型的、同一個人物的手辦,這種消費並非「購買新款式」的概念,而是出於「我的朋友換了新衣服」、希望能夠更接近、瞭解朋友的概念。

因著上述希望接近、瞭解的情感繼續深化, 動漫迷的行動便不只限於購物,更會跨越性別或任何障礙進行cosplay;如果單純將之理解為「變態」或「性倒錯」,可説是完全捉錯用神。周文鵬解釋,這種扮裝行爲同樣是動漫迷爲了跨越次元、追求「人物」存在而付出的努力。

撰文:)]]]]> ]]>

(Visited 78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