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被打撈的十艘軍艦被稱為「戰爭公墓」,是逾千名英國水軍的安息場所,此次被中國海盜「拆骨」打撈。 英媒稱:“這種系統性的洗劫公然違反了聯合國國際救助公約,該公約禁止掠奪已經沉沒的軍艦,這種行為也同時違反了英國、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法律,人們能夠在沉船附近潛水,但是不能觸碰這些殘骸。”目前,英國國防部正和印尼政府合作,在英國沉船地點的周邊地區設立特別保護區」。

中國海盜這次是掘了二戰的墓,想發戰爭的財

[caption id="attachment_18263" align="aligncenter" width="549"]
歷史圖片:「威爾斯親王號」戰艦[/caption] 據瞭解,這批軍艦1941年至1942年間在馬來西亞和印尼對開海域被擊沉,包括「威爾斯親王號」戰艦及「反擊號戰鬥巡洋艦」,兩船共載有835人。專家表示,兩艦各有至少一半船身被非法撈走。「埃克塞特」號重型巡洋艦更已成艘「消失」。 那麼中國海盜為什麼要對這些二戰時期的軍艦下手呢? 專家表示,二戰時期的沉船之所有被頻繁打撈,這主要是因為其具有特別的價值,這些船隻是在核爆炸時代之前建造和沉沒的,因此它們很少有「背景輻射」,適合製作醫療設備。據介紹,由於核爆炸的原因,所以在二戰之後生產的鋼材都會受到放射性同位素的污染,因此在1945年之前生產的鋼材就被稱為低本底輻射鋼,用於對輻射敏感的特定用途,例如蓋革計數器及輻射遮罩等科研醫療領域。 [caption id="attachment_18266" align="aligncenter" width="550"]
二戰之前的鋼材很少有「背景輻射」[/caption] 雖然人工生產低本底輻射鋼並非不可能,但是考慮到成本原因,最直接的來源還是直接回收利用二戰之前的鋼材,而二戰時期以及之前的沉船就是最普遍的來源,能夠一次性獲取大量的低本底輻射鋼,以滿足特殊行業的用途,而由於沉船的數量固定且不可再生,其稀缺程度甚至超過了不少稀土元素。 英媒還描述了打撈沉船的流程,首先這些船隻關閉了應答器,以避免在航運雷達上被發現,隨後他們在沉船上方投下重達50噸的斧頭狀船錨,將其船體砸碎後再用吊車將其撈出。 據報導,此前專家曾表示,有6艘英國沉船遭到了劫掠,但最新的消息是又有4艘成為了目標,而且數字可能還會上升。報導指,從事非法打撈的駁船裝有起重機,由中國公司擁有。不過,懷疑涉事的船公司「福建嘉達」,已否認涉及活動。 多家媒體報導稱,這些軍艦殘骸被撈起後,會先運到印尼,碎成多片後運到中國,再投入全球的鋼材市場。 [caption id="attachment_18264" align="aligncenter" width="550"]
打撈起的軍艦殘骸經由中國流通至世界市場[/caption] 據悉,英國國防部長加文·威廉姆森已經要求展開調查,他表示,英國政府譴責任何未經授權擾亂載有人類遺體的遺骸的行為,“軍事殘骸應當不受打擾,死者應當安息。”

历史上的中国海盗

這次新聞,讓中國海盜突然進入了人們的視線。作為一個很少被人提及的群體,很多人會好奇,原來中國也有海盜? 不同於世界上其他地區的海盜團體,中國海盜有其獨特性,西方海盜往往被認為是自由、勇敢的英雄。中國是農業大國,歷史上的中國往往重視陸地而疏忽海疆,中國海盜的歷史記載雖然有限,但也一直有跡可循。 事實上,清朝時,中國沿海地區有很多海盜,其中以華南海盜最為人所知。他們多活動於廣東沿海及內河水道,1805年踏入全盛時期,發展至7萬餘人,當年的香港也是海盜出沒地區之一。這群海盜並非我們印象中殺人越貨的暴客強徒,他們在國家動盪、朝廷腐敗時在沿海各省份攻城掠地,其發展之勢如春風野火,成為同農民起義軍團一般的民間野生力量,也是清朝廷的一大憂患。 例證之一便是赫赫有名的鄭寡婦(鄭一嫂)。據相關史料記載:「嘉慶14年,鄭寡婦騷擾了英國戰船,殺死很多英國士兵,面對清軍水師、葡萄牙海軍和英國海軍在香港大嶼山附近的聯合圍剿,鄭寡婦親自指揮,派騎兵攻打廣州。當時的廣州是聯軍的後備和指揮中心,鄭寡婦巧設主力軍隊伏擊,聯軍大敗。」 [caption id="attachment_18270"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華南海盜團著名人物「鄭寡婦-鄭一嫂」[/caption] 然而時過境遷,以往的海盜英雄已經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今日猖獗的非法行為,已不可同日而語。  ]]]]> ]]>

(Visited 63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