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在海外[/caption] 西方國家一些人在看待中國時,往往會因為政治制度的不同,人權的缺失,產生一些預定的偏見,有甚者會覺得中國人天生「低人一等」。最近哈佛大學就深陷亞裔歧視案件,令人震驚的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高等學府也不能做到完全的公允公正。雖然全球化發展迅速,但民族主義、保護主義仍日益高漲,地球村的實現仍然遙不可及。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其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越來越大,但強盛的國力並不完全意味著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發展宏觀的「硬實力」是一方面,但微觀「軟實力」的進步也同樣重要。 中西方雖沒必要在文化上做到一致,但達成最基本的共識還是有必要的。如今,一些國人在對待本應該遵守的文化與規則卻仍熟視無睹,不僅出國丟了中國人的臉,在國內也越來越不受人待見。 一言蔽之,對於一部分中國人來說,缺少的仍舊是尊重與體諒他人、遵守社會規則的意識與能力。中國人近些年來雖然經濟成就不小,以往那些舊的問題得到了改善,但新的問題仍層出不窮。 中國「熊孩子」層出不窮 近幾年,「熊孩子」這個詞的出現與使用越來越多,不少網民對之深惡痛絕。 前些時日,在四川省遂寧市的一輛公車上,一名七歲男孩無緣無故用腳踢了坐在對面的一個年輕男子三下,沒想到男子突然站起,將小男孩過肩摔,重摔在地,並緊接著用腳在小孩的頭部狂踩三下。事情發生得太快,旁邊的乘客根本來不及反應去制止,被暴打的小男孩當場癱軟在地。 這個事件迅速引發全網的關注,驚奇的是,網友一致把「槍口」對準了小孩,說小孩活該受到如此教訓,甚至還有「對不起!對被毆打的熊孩子,我實在同情不起來」、「男童公車上被乘客暴摔:你媽媽不打你,這世界會打你」這種標題文章出現。小孩傷勢不重,但暴起傷人的行為肯定是不對的。但為何網友們會有如此反應?只不過是近幾年來的「熊孩子」愈加氾濫,國人們的忍受力也達至極限。 「熊孩子」的問題不僅顯現出一些國人在教育子女上的缺失與匱乏,更顯現出自身人格與品德的低下。「只是個孩子」這句話成為了無數中國家長為孩子掩飾錯誤、搪塞的藉口,甚至還企圖借此「不了了之」。更可怕的是,那些放縱他們肆意妄為的父母們,可能更加蠻橫霸道。今年7月,在上海迪士尼,一位年輕女子被八歲小男孩摸了屁股,女子便想上前理論,結果被男孩的三位家長推搡辱駡,甚至動手打人,其中一位家長大聲說,「碰到了就碰到了,你屁股沒被人摸過?」 「子不教,父之過。」孩子犯了錯,還不去加以管教,反而咄咄逼人地倒打一耙,是錯上加錯。這種對他人造成傷害卻不以為然的父母和熊孩子,簡直是中國新沒素質人群的代表。 知法犯法更可惡 如果說粗俗無禮只是素質上問題,那麼知法犯法便是根本上對法制社會的藐視。 2014年2月24日美國紐約時報報導了一位華人富少駕駛寶馬車與美國員警在高速公路上進行「追車大戰」新聞,過程中車速高達200公里,員警追逐了40分鐘才將汽車逼停,當員警給他戴上手銬時,他說的第一句話是:「員警這樣抓我是不是違反了人權?」 近年最讓人難受的華人犯罪案當屬三年前的中國留學生校園酷刑綁架案件了。涉案的12名中國留學生非法綁架、關押並用殘忍手段折磨另外兩名女留學生,燙乳頭、毆打和逼吃頭髮,手段殘忍的讓人髮指,犯罪者們事後還試圖逼迫受害人把罪行嫁禍給他人。不僅如此,還有學生家長試圖花錢去賄賂證人而被抓。事實上,這不是第一個嘗試與受害者「私了」的留學生家長。早在2012年4月,愛荷華州中國留學生唐鵬涉嫌強姦女房東,其父母來美試圖以賄賂「勸說」受害人改變口供,結果救兒不成,反因「收買證人」和「妨礙司法」被拘捕。 這些離家遠遊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國留學生在外國違法,缺乏公共意識,絲毫沒有對法律、法制的尊重,說到底還是教育問題,傲慢的心態說明他們沒有得到過應有的人格教育。 對一些中國人的不文明行為進行適當批評和鞭笞是有必要的,但對此抱以「恨鐵不成鋼」的怨憤甚至是與「醜陋的中華民族本性」相連則大可不必。 事實上,「最不受歡迎的遊客」可不止中國人,上世紀60年代,「醜陋的美國人」在歐洲就成了「傳奇人物」,特指身穿短褲和夏威夷襯衫、讓寧靜的盧浮宮不得安生的中西部人士,他們還會因為在餐廳裏點可樂而非葡萄酒而被趕出餐廳大門。2013年8月,美國的triposo旅遊網站便對全球62個國家700多名遊客採訪了有關旅行時見到的不文明的行為。在這個排行中,美國人高居榜首,其次是英國人和俄羅斯人,中國人僅僅只排第四。 不文明的現象是具有普遍性的,是一個全球性的難題,即便是在西方國家,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是高素質,每一個人都能欣賞「上流文化」。我們是會看到有中國中學生在埃及盧克索神廟刻上「到此一遊」的大字,但我們也會看到有NBA著名球星在長城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和球衣號碼。中國的很多景點上也能看到不少的日文、韓文與英文字母,且外國人在中國作奸犯科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 中國因為人口基數大,又因為歷史因素在教育的發展上落後西方不少,但現在已經有很多人意識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從自己做起,努力去影響身邊的人。 我們應以一個辯證的心態去看待這些事件,不要單單只停留在對與錯上,這些事例不是為了小題大做或是以偏概全,而是為了發現問題,與時俱進地去改善與進步。 文明的碰撞與交融 美國著名的政治學家亨廷頓在他的《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中提到:文明是文化實體而不是政治實體。且只有當一個國際體系中的國家具有「共同利益或共同價值」,「認為他們都受一套共同的規則約束」,才存在一個國際社會。 雖然說中西方無法在文化習俗上達成一致,但文化的共性促進人們之間的合作與凝聚力,而文化的差異卻加劇分裂和衝突,我們仍要努力尋求文化上的一致與共融,例如在尊重他人和規則的文化上多下功夫,學習他人長處以改善自身短處。■]]]]> ]]>

(Visited 30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