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再度升級,雙方持續角力業已影響到本港出口商信心。昨日,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指,本港出口指數已由第二季的54.1大幅回落至本季的35.8,較上季大降18.3點,是該指數於過去十多年以來錄得最高的單季跌幅,比金融海嘯期間的單季跌還要多。

他建議,生產商要積極開拓東盟市場,以部分抵消貿易戰帶來的經濟衝擊。貿發局調查亦顯示,超過三分之一(36.1%)的出口商表示,其出口表現已受貿易戰影響,較上季的21.3%顯著增加。由此,貿發局對今年香港整體出口增長預測由6%下調至3%。 昨早,美國一意孤行公佈由下週一起對2000億美元(約合1.57萬億港元)中國商品徵收10%的關稅,並從2019年1月1日起將稅率提高至25%。為此,中方被迫作出同步反制,決定從同一天起對原產於美國的約600億美元(約合4700億港元)商品加徵10%或5%的關稅;中方昨在世貿組織追加起訴美方有關徵稅措施。由此,中美貿易戰全面升級。 受影響的出口商中,53%曾遭買家削減訂單量,另有25%指需要承擔因貿易摩擦而額外加徵的關稅成本(圖3)﹔被取消訂單及壓價的更雙雙分別達18%,以及不在中國採購亦達13%。

電子服裝業最受影響

受貿易戰影響的行業眾多,貿發局經濟師馮凱盈表示,各主要行業都憂慮出口增長將放緩,當中尤以電子業為甚,指數由上季55.2下降至今季的35.4﹔服裝業指數亦大幅下滑至32.8,是眾主要行業之中最低。玩具業的指數43.6,則是抗跌力最強的行業,其次是鐘表業的43.5及機械業的42.5。珠寶業的38.5跌勢持續。 貿發局指出,在出口單價方面亦預料短期會下降,導致整體出口價值下跌。貿易價值指數在2018年第二季創下17個季度以來最高水準,達54.6,第三季已跌至44.8,中止指數過去連續5季擴張的走勢。

貿發局建議開拓東盟市場

關家明認為,港商可進軍東盟市場,「香港出口商宜多元化發展業務,開拓新興市場,如東盟國家。」過去10年,東盟諸國發展迅速,已成為具備經濟實力的地區。去年,東盟區內生產總值(GDP)合計達2.76萬億美元,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預料未來年均增長5%,至2030年有望成第四大經濟體。 貿發局經濟師袁淑妍亦稱,東盟城市化發展迅速,消費者購買力與健康意識不斷提高,加上城市生活方式普及和住宅物業發展項目相繼落成,刺激市場對家庭用品和小型家電的需求。2012至2017年,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家電零售量持續上升,去年銷量合計達9430萬件,複合年增長率為6.7%。至2022年,預期年銷售量將達1.214億件。 另據貿發局《東盟中等收入消費者調查》報告,超過一半受訪的來自雅加達、吉隆玻及曼谷的消費者表示,未來兩年將增加時裝產品開支,包括商務服飾(28%)、便服(26%)、鞋類(22%)、配飾(12%)、旅行用品和手袋(8%)以及眼鏡(4%)等。 袁淑妍續指,千禧世代是東盟最大的人口族群,也是最強大的消費群體,他們「追求有個性、有誠意、能與他們產生共鳴的品牌及產品」。除了傳統銷售管道,她建議港商可考慮透過網上平台及社交媒體拓展東盟市場,加強跨境物流和售後服務,以成功打入當地市場。

本港已作充分應對準備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美方出招一浪接一浪,中美貿易矛盾短期難以化解,業界要有長期應對準備,並小心貨物貿易以外對經貿投資環境的影響。政府會考慮延長及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局早期提出的措施,令業界在出口保險有較好保障。針對現有中小企信貸保證計劃,政府會考慮增加保額、減少保費及延長保期。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受訪時亦表示,本港已為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作充分準備。內地經港出口至美國的貨品額度只佔本港總出口的3.5%,料對本港明年GDP增長影響約為0.2%至0.4%,影響程度在可控範圍。他又指,貿易戰或更嚴重地打擊到投資者、客戶及市場信心。

中小企聯會:最差情況半數港商倒閉

對於政府能怎樣協助港商解燃眉之急,據明報報導,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劉達邦認為,「老實說沒期望,就連政府都表明沒有什麼可以做」。至於後續影響,劉達邦指出,珠三角現時仍有2萬多港商,貿易戰持續的話,相信會有不少港商因生意縮減而要裁員,數年前民工提前返鄉潮隨時重現,另外預計10%至15%港商經營會出問題,甚至結業。 「如果中美仍然無法談妥,關稅規模繼續擴大,如死結一般,那麼最嚴重情況,明年春節前半數港商倒閉也不足為奇」。]]]]> ]]>

(Visited 69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