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進入風季尾,但颱風忽然接二連三殺到,或許跟極端氣候有關。現時正在太平洋的強颱風「潭美」雖然預料不會吹襲香港,但卻轉撲日本,令當地繼飛燕之後,可能再受颱風衝擊。而一波未完,一波可能又起,根據歐美預報的觀測,現時再有另一個熱帶雲團在西太平洋集結,雖然最終是否形成為颱風仍存在很大未知之數,但現時預測就顯示,該熱帶氣旋會在下周中後期或抵達呂宋海峽,有機會威脅本港,另一可能則步潭美後塵,以相似路徑吹襲日本,令日本有機會承受颱風三連擊。

根據香港天文台最新預測路徑,超強颱風「潭美」減弱成為強颱風,將向北方移動,不會進入本港800公里警戒範圍,但會在未來兩三日移向台灣以東海域至琉球群島一帶,周末先在沖繩石垣島登陸,其後再北上九州,轉為吹襲名古屋,其影響範圍覆蓋全日本。潭美襲日之時,正值本港國慶假期,如果市民計劃屆時到日本外遊,就需要注意當地天氣及航空交通的變動。 然而一波未完,一波又起,Windy網站上的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預測顯示,原來當潭美下周初遠離日本後,另一個熱帶氣旋將逐漸形成,並向西移動,最快在下周五抵達呂宋海峽。如果該熱帶氣旋最終穿過呂宋海峽進入南海,便將會對香港構成一定威脅,曾經令香港掛起10號風球的溫黛(1962)、愛倫(1983)和天鴿(2017),甚至在本月造成大規模破壞的山竹(2018)便是例子,都是採用了類似路徑移動。而天文台的紀錄就顯示,颱風黛蒂(1964)及愛茜(1975)都曾在10月中旬才訪港,並令香港掛起10號風球。 至於另一美國全球預報系統(GFS)則預測,這個熱帶氣旋的形成時間會較ECMWF的預測更早,將在本月底時已經在關島附近形成,其時潭美正吹襲日本,這個潛在颱風其實會以跟潭美相似的路徑移動,即同樣會在中途「轉彎」向北移動吹向日本,如果成真,便令日本繼飛燕及潭美後,需要承受颱風來襲三連擊。 不過,必須強調,一個颱風的形成,存在很多因素,由海水溫度到氣流等,而現時在太平洋上,這個或有機會誕生的颱風根本尚未出現,充其量只是一個熱帶氣團,它最終是否能發展成為一個熱帶氣旋,仍存在很大變數。香港天文台科學主任何宇恆便解釋,有關預測存在很大不確定性,而路徑分歧較大,時間距離更是較遠,強調最終是否生成為颱風仍是未知之數,需要在未來一直觀察衛星實況圖,才能作出更準確的預測。 (香港01)]]]]> ]]>

(Visited 81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