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後,做出了許多令人大跌眼鏡的決定。近日,以「水門事件」出名的記者伍德沃德出版了新書。書中揭秘了白宮官員如何與「瘋子」特朗普鬥智鬥勇。

因揭露「水門事件」而出名的記者伍德沃德新書《恐懼:白宮裏的特朗普》(以下簡稱《恐懼》)9月11日在美開售。顧名思義,這是一本「黑」特朗普的書,記錄了特朗普總統在幕後咆哮、與助手發生衝突的細節,白宮裏籠罩著擔心害怕的氣氛,內閣成員和白宮幕僚們力阻特朗普的部分政策。 伍德沃德在書中稱,他從未見過像特朗普那樣與現實嚴重脫離的總統。在愈演愈烈的中美貿易戰將矛頭指向中國藥企,這無異是美國人在「自掘墳墓」。據新書爆料,包括青黴素在內的九種常用抗生素,美國國內都沒有生產。目前,美國96.6%的抗生素都來自中國,想摧毀美國,中國只需向美停售抗生素。然而,描述還遠遠不止於此,「貿易戰」還可能是美國再度走向蕭條的導火索。

當代的唐吉柯德

讓我們先看看特朗普這個人,他生活在虛幻與空想之中,是一個當代的唐吉柯德,在挑戰著風車。問題是,唐吉柯德只是一個人,而特朗普掌握著世界第一強國,手握著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庫的按鈕,具有毀滅世界「N」次的力量。 這樣的結論,如果來自其他人還沒那麼可信,但偏偏是來自報導「水門事件」而名留青史的美國著名記者伍德沃德。伍德沃德因1970年代的「水門事件」而聲名鵲起。他曾借助被稱為「深喉」(Deep Throat)的秘密線人獲得了第一手資訊,報導發表後直接導致了尼克松總統下台。直到2005年聯邦調查局前副局長馬克·費爾特(Mark Felt)才承認他就是「深喉」。 伍德沃德以50年的記者生涯和在「水門事件」報導中樹立的信譽,再度拋給人們一個嚴峻的問題,白宮主人特朗普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在書中記錄了特朗普總統任期的前13個月的方方面面。涉及一系列像朝鮮、貿易、阿富汗、敘利亞、穆勒調查、「童年入境暫緩遣返」等國家安全和經濟政策等廣泛的主題。 此書在上市首日的銷量超過75萬冊,是創立至今已94年的西蒙與舒斯特出版公司(Simon & Schuster)歷史上銷量最高的書籍。這說明,至少讀者買伍德沃德的帳,願意前去探索特朗普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筆者就透過目前暢銷美國的這本紀實體及歷史書,帶大家看清這位處於風口浪尖上的中美貿易戰的締造者。

特朗普的瘋狂言論

最令人震驚的便是書中關於戰爭與和平的敘事: 2017年2月,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Joseph Dunford)與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會面,他說自己「震驚」,因為「特朗普要求制定一項新的戰爭計劃,對朝鮮進行先發制人的軍事打擊」。 2017年4月4日,特朗普曾致電國防部長馬蒂斯(James N. Mattis),稱他想幹掉敘利亞總統阿薩德。「我們他媽的殺了他!動手吧!把他們都殺了!」然後伍德沃德寫道,馬蒂斯掛斷了電話,對一名高級助手說,「我們什麼都不做。」最終,美軍只向敘利亞軍發動有限空襲,並沒有威脅到阿薩德。 在貿易方面,特朗普的行事方式也是特立獨行。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加里•科恩(Gary Cohn)和白宮前秘書羅布·波特(Rob Porter)試圖讓特朗普總統相信他的做法是錯誤的。失敗後,他們選擇從他的辦公桌上偷走文件,阻止他簽字,使他無法執行他們認為會危及國家安全的命令。白宮幕僚長約翰·凱利也說過,「總統精神錯亂了。」從表像上看,確實如此。他不按牌理出牌,他到處樹敵,不僅對中俄,而且對盟友。 美國歷史學家大衛·哈克特·費舍爾 (David Hackett Fischer) 的800頁巨著《阿爾比恩的種子》,從民俗的角度切入,探索美國自由體系的決定因素。作者認為,1629—1775年英國向北美的四波移民潮帶來了四種不同的不列顛民俗,包括清教徒、保皇黨人、貴格會人和邊區人。這四種文化如四顆種子,在英屬北美紮下根,最終成為美國的基石。 特朗普當選後,《大西洋月刊》上有一篇文章,把特朗普的選民地帶,和《阿爾比恩的種子》裏的邊區人的生活地帶做了個對比,結果發現驚人地重合。邊區人是18世紀才移民美國的,民風好鬥,融入不了美國社會,所以選擇居住在偏內陸的地方,後來就變成了我們常看的西部電影中,一言不合,拔槍相向的牛仔。 而邊區人的風格,也就是好鬥。這在特朗普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在國際上,特朗普說,「我們有很多敵人」,在他眼裏,中國、俄羅斯當然是首選的敵人,而傳統的盟友如歐盟、鄰國的墨西哥、加拿大也是。而伊朗、古巴本已被奧巴馬化敵為友,特朗普又將其樹為敵人。 在美國國內,特朗普得罪的人更多。從民主黨對手從前總統到FBI,特朗普還說媒體是「全民公敵」,這是在美國民主史上最為政治不正確的說法。

特朗普是「種子」風格的一種

《阿爾比恩的種子》裏有段話:「他的政治風格強調個人的領袖地位,在追隨者中極力塑造個人崇拜,要求極端的個人忠誠,並且對任何不贊成他的人都採取敵視態度。」 這段話描寫的不是特朗普,而是美國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因此,像特朗普這種性格的政治家,在美國歷史上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當選總統。 特朗普好鬥、多變,並不是說他沒有大戰略。事實上,特朗普的大戰略特別清晰,且一以貫之。史蒂夫·班農是特朗普競選班子的核心智囊,他描繪的特朗普大戰略思路十分清晰:特朗普的中心目標是重振美國,而具體策略是:第一,阻止大量非法移民進入美國;第二,把產業工作重新帶回美國;第三,重新審視美國已陷入十幾年的國外戰場,收縮戰線。為實現競選時的目標,特朗普一上任就把中國作為其假想敵,發起了全球範圍的貿易戰,其實是為了達成其最終戰略目標的手段。 然而,特朗普性格急躁草率,以管理公司的手法治理國家,壓上了中美貿易上的所有籌碼、以圖一戰定輸贏,讓整個事件缺乏迴旋空間,各方評論喜憂參半。不少白宮幕僚認為,如果美國有計劃地再花五年時間,在關鍵的行業制約中國發展速度,將中低端產品生產逐步分散到各個國家,然後再向中國開火,便能一戰制敵。 特朗普簡單粗暴打亂了計劃步驟、提早了攤牌時間,向中美貿易的5000億商品下手。這些商品恐怕全世界其他國家所有工廠24小時開工,一時半會也生產不出來。 即將展開的美國中期選舉,特朗普在民調中上下徘徊,可謂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因為人們愛他和恨他的理由都十分充分。因此,在人們投下手中的選票前,任何預測都將成為隔岸觀火。■]]]]> ]]>

(Visited 24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