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家長帶同子女遊行。[/caption] 公開信指出,由下午三時半開始,遊行隊伍到六時半才完成,媒體均點算到有過萬市民參與,聯盟成員見到不少家長帶同小朋友出席,為香港下一代擔憂,但警方表示只有5800參與,實在荒謬,刻意淡化民怨。 守護大嶼聯盟呼籲林鄭月娥,正視市民對東大嶼人工島的不滿和憤怒,馬上撤回東大嶼人工島方案。

明日大嶼填海建人工島引爭議

「明日大嶼願景」為2018施政報告的「重中之重」,計劃在交椅洲和喜靈洲附近分階段填海,建造約1,700公頃的多個人工島。研究和設計工作將於短期內啟動,爭取首階段的填海工程於2025年展開。透過填海所得的土地,料規劃興建26至40萬個住宅單位,供70萬至110萬人居住,其中七成為公營房屋,預計首批單位於2032年入伙,惟市場消息指,初步估算填海連同基建成本,造價或高達$4,000億至$5,000億。 現時本港財政儲備約$1.1萬億,公眾不少聲音批評項目將消耗本港近一半儲備,政府亦未有考慮其他於土地大辯論的可行方案。惟特首回應,選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開發土地「刻不容緩」。是次填海計劃先於土地大辯論最終報告前落實,而早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曾指,人工島預計只填海1,000公頃,若超過1,000公頃,就需要再進行公眾諮詢。 雖然特首表示,如果土地大辯論最終報告指出,有不少人反對填海,她不得不重新審視計劃;惟她未有正面回應會否再諮詢,並指「現時已經太多諮詢」,她又指2008年時規劃新界東北發展至今,一切原地踏步,反問「香港有幾多個7年」,言詞間暗示或不會再諮詢。 事實上,「東大嶼都會計劃」自2014年由前特首梁振英於施政報告提出後,直至2017年均未有公眾諮詢,但於2016年初的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全民新空間」工作報告中,計劃已成為「長遠策略性增長區」的空間規劃框架。 對於公眾質疑工程費用龐大,特首卻指政府每年開支超過$5,500億,其中基建開支佔$1,000億,加上除開十幾二十年入帳,每年只需$400億至$500億,即使超支亦可從管理方面解決,是小問題。 另外,小蠔灣原定填海60公頃,部分用地亦會作住宅用途;惟現時縮減規模至20公頃內,並只作基建用途。]]]]> ]]>

(Visited 109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