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默克爾[/caption] 歐洲大陸的人們至今還未真正想好究竟應如何應對英國脫歐一事。歐盟委員會主席讓-克洛德·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和歐盟議會主席馬丁·舒爾茨(Martin Schulz)主張速戰速决。他們敦促英國人立即啓動脫歐程序。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ois Hollande)更因在國內面臨極右政黨國民陣綫黨魁瑪琳娜·勒龐(Marine Le Pen)的挑戰,不僅堅持要「盡可能快地」將英國攆走,而且從其一位親密顧問那裏獲悉,他還要讓這個脫歐國家「真正出血」。但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這個問題上則有所節制。由於德國是出口大國,因而她不得不先要做成本效益分析。一旦英國脫歐導致歐盟內部貿易受阻,形成新的貿易壁壘,勢必將會使德國經濟受損。

英國拒絕迅速與歐盟洽談退歐

按照《里斯本條約》第50條的規定,如果要退出歐盟的話,任何一個成員國都必須向歐盟理事會通報。因而, 默克爾6月27日在柏林與法國總統奧朗德和意大利總理馬泰奧·倫齊(Matteo Renzi)會談後强調,在英國正式通報退出决定前,我們甚至不會與倫敦進行非正式談判。 而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則拒絕迅速與歐盟洽談退歐事。他表示,只有當英國對與歐盟關係的性質作出决定後,才可開談。卡梅倫並已明確表態,將由下届首相負責與歐盟進行脫歐談判。7月7日,保守黨議員最終選出兩名女性黨魁候選人,即內政大臣文翠珊(Theresa May)和能源國務大臣安吉拉·利德索姆(Angela Leadsom)。在後者宣布退選後,文翠珊隨即接替卡梅倫出任保守黨新黨魁並成爲英國歷史上第二位女首相。她在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上曾撰文寫道: 「上周公投後,我們國家需要强有力的領導人來引領我們走出這個經濟和政治不確定性階段,並在我們離開歐盟時談判出最佳的條款。」文翠珊首次向報界發表講話時即表示: 「英脫歐意味著英脫歐,我們要使其獲得成功。」 從目前來看,與英國舉行脫歐談判確非易事。其一,就開談時間而言,雖然歐盟可施加壓力,但在相當程度上决定權還掌握在倫敦手裏。只要英國不就脫歐事向歐盟提交正式通報,後者就無法與前者開始談判。其二,就談判本身而言,很有可能會突破《里斯本條約》規定的兩年期限。這讓人不禁回想起1982年丹麥海外自治領地格陵蘭脫離歐盟前身歐共體的那場談判。雖然當時所涉及的重要題目只有一個, 即捕魚, 但談判竟然持續了整整三年。直到1985年格陵蘭才正式退出歐共體。其三,就脫歐後與歐盟的關係而言,據悉,文翠珊推崇挪威模式。英國藉此能進入歐盟統一市場,但它究竟能否爲此而不折不扣地承擔接受歐盟公民入境的義務,人們還不得而知。

懲一儆百防止連鎖反應

雖然歐盟內部在要求英國向歐盟提出退歐申請的時間上有分歧,但在懲一儆百方面似乎已形成共識。即使在時間上持寬容態度的默克爾也對此表了態。6月28日,她在赴布魯塞爾峰會前發表的政府聲明中明確表示: 「對一個國家是否願意成爲歐盟大家庭的一員必須並將會實行區別對待。誰希望退出,誰就不能只指望卸去責任,而繼續保留特權。」 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曾評論道: 「英國脫歐將是一枚棺材釘。它將會使全歐洲的疑歐者立馬佔據上風。政治頭面人物私下甚至言及28國聯盟解體的危險。」右翼民粹主義勢力在歐洲的迅速崛起已對歐盟構成極大威脅。因而該聯盟現已下定决心,懲一儆百,通過嚴懲英國來警戒其他試圖脫歐的國家,以防多明諾骨牌效應的出現。

凝聚歐盟屬當務之急

在英國脫歐公投以後舉行的卡梅倫缺席的第一次歐盟峰會上,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等人都强調,現今最重要的是要凝聚歐盟。歐盟成員國領導人决定將在9月16日就歐盟的未來走向繼續展開詳盡討論。 [caption id="attachment_2137" align="aligncenter" width="451"]英國新任首相文翠珊
英國新任首相文翠珊[/caption] 從目前來看,歐盟爲了達到凝聚的目的必須處理好下列三個關係: 第一,要處理好與脫歐後的英國關係。此間媒體評論認爲,對於留下的27個歐盟成員國來講,與英國保持良好關係涉及到其本身的生存,因而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英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又分別是七國集團和二十國集團的成員國。就軍事實力而言,在北約成員國中,英國僅次於美國,位居第二,它並參與了一系列的國際軍事行動。因而,一個强大和穩定的英國依然是歐盟不可或缺的依靠對象。 第二,要處理好歐洲一體化與民族國家之間的關係。 據報載,歐盟委員會領導層內部對這一問題意見不一。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和議會主席舒爾茨主張更一體化的歐洲,後者甚至贊成把歐盟委員會改建成「一個真正的歐洲政府」,但歐盟理事會主席唐納德·圖斯克(Donald Tusk)則追求新歐洲現實主義。說穿了就是要把更多的權力轉讓給民族國家。據媒體報道,這實際上反映了默克爾在這個問題上的觀點。她表示:「這裏所涉及的不是究竟是要更加緊密還是更加鬆散的歐洲,而是如何使目標得以更好地實現。」6月28日峰會結束後,她呼籲在保衛歐盟外部邊境、在難民政策和對抗青年失業問題方面作出更多努力。 第三,要處理好德國與其他歐盟成員國的關係。英國脫歐後,德國在歐盟內將會承擔更多的責任。美國《時代》周刊(TIME)評論道:「不管誰在德國執政,他或她都會因英國脫離歐盟而獲得權力提升。」歐盟議會最大的人民黨黨團主席曼弗雷德·韋伯(Manfred Weber)指出: 默克爾是「歐洲國家和政府領導人的穩定支柱」。「在英國脫歐公投後,她擔當起特殊的領導角色。她保證不解體。」在這樣的格局中,德國可以發揮領導作用,但决計不能稱霸。 此外,德國還須不惜一切代價堅持和維護德法軸心。一旦失去這一軸心,則歐盟無藥可救。當然,隨著「權力提升」德國也必須承擔起相應的義務。它將要向歐盟支付更多的預算攤派費。至今英國是歐盟內第三大淨繳費國。一旦英國脫歐後,這筆費用將要由其他淨繳費國按其經濟實力來分攤。其中最大份額將要由德國來承擔。據位於科隆的德國經濟研究所(IW)提供的數字,德國平均每年將要向歐盟多繳納約20億歐元。

歐盟的存在符合全球利益

歐洲一體化曾是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科爾(Helmut Kohl)和法國前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ois Mitterrand) 夢寐以求的願望。但是,歐洲一體化的進程却因接踵而來的歐債、難民和英國脫歐這三大危機而遭受重挫。但歐盟作爲多極世界的一極不應也不會解體。這是世界戰略平衡的需要。從世界政治和經濟格局來看,歐盟的存在和發展符合全球利益。人們期待著世界的這一極能够克服種種危機,並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

(Visited 18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