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漁村裏的童年記憶 從出生到長大,余漢坤在大澳度過了人生最初10年的時光,因而也對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

童年記憶中的大澳,是一個興旺的小漁村,那時還有三萬人居住。他的父親在村裏經營一間雜貨鋪。由於大澳地方偏遠,父親的雜貨舖,從水泥、磚,甚至家鄉人埋葬的金塔,到小小的海味,什麼都有賣。家裏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共開了兩個店舖、兩個倉庫,還顧了十多個夥計。一到開飯時間,舖頭一個大圓枱上十多個人一起搶飯吃,吃得慢就沒有東西可吃了。與夥計們一起吃飯,使他練就了吃飯極快的本事。這段童年生活在余漢坤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直到現在,每次和家人吃飯,太太還沒吃完三分之一,他就已經吃完坐在一旁等候。 十歲時,余漢坤離開大澳,來到教育水準相對較高的香港島讀書。據他回憶,當時的大澳學校水準低,和他年齡相仿的小朋友,有一半沒有讀幼稚園就上小學了。中學階段,雖然在外上中學,但每逢週六週日,他還都會回家做父親的幫手,騎著單車為雜貨舖送貨。中學畢業後,余漢坤前往英國讀書直至大學,回香港三年後又獲大學邀請去英國教書。輾轉了六年,才再次回到香港,在信和集團做測量師。 在大澳以外漂泊的30多年間,余漢坤記憶中的大澳也在慢慢發生著變化。以前人丁興旺的小漁村,時至今日只剩下了2600多人,其中一半人口都是65歲以上的老人。這個數位還在以每年30多人的速度不斷減少和流失。許多曾經熟識的人們都已離開了大澳,這使他感到一絲疏遠和傷感。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每年前往大澳的遊客數量卻已達到500多萬,並在逐年增加。

帶著大澳鄉情做議員

與許多希望逃離大嶼山,認為這裏地處偏僻、缺乏機會,想要跑去九龍、香港島工作的年輕人相比,余漢坤的歷程可以說是一種「逆行」。做著專業測量師的工作,拿著不錯的薪酬,從大澳走出去的他又重走了一條「歸來」的路,主動把自己的命運與大嶼山這座島的未來緊緊綁在了一起。 接觸政治事務,對余漢坤來說並非偶然。八歲起,他便開始關注新聞,對政治議題產生興趣。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父親常常帶他去參加各種活動。而看著父親上台演講,這種影響也從小在余漢坤心裏生根發芽。 能有為大嶼山發展做貢獻的機會,則出於機緣巧合。2008年,余漢坤當時已離開信和,一次席間吃飯時,當時信和的老闆談到大澳文物酒店落標,就找他做幫手。他當時一口答應,想要為家鄉做點事。「這是我人生轉折點,過去主要做專業的事。這是一個項目,人生都有很大的改變。」 余漢坤至今仍覺得自豪,還說到項目後來進展順利,現在也在保育中。 [caption id="attachment_21495" align="aligncenter" width="1600"]
2017年天鴿颱風救災情況,余漢坤議員協助清理堆積在大澳街道的垃圾[/caption] 2004年的一次西藏之旅,讓他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更多思考:「那裏(西藏)的人生活簡單,但快樂,僧人竟然可以吃肉,為求生存。死了又天葬。我覺得人生不應專注製造財富,於是返來就開始注重社區工作,之後民政專員看到我有心服務社區,就讓我做了委任議員。」 懷著對家鄉的深厚感情,余漢坤從2008年開始做委任議員,2015年又參加直接選舉,留了下來。而期間他擔任大澳鄉事委員會顧問,已經過了十年。雖然曾因在英國留學工作,遠離家鄉,但這份鄉情一直沒變。因為地區工作,這份情變得更深了。每次在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裏發言,他都自然地用大澳的發展狀況舉例子。 [caption id="attachment_21496" align="aligncenter" width="3648"]
余漢坤關心、慰問大澳的老街坊[/caption] 十多年來,每次歸去都體驗到家鄉一點一滴的變化,唯一不變的是,老鄉親都還叫出他的小名,「肥仔坤返來了」。余漢坤說自己很清楚,那些還在那裏生活的鄉親面對的困難,也很清楚這些地方至今都從來沒有發展過,這對保育當然有好處,但對當地居民來講卻是一個問題。「大澳至今看來都還是那麼漂亮,其實那是歷史的錯誤巧合,大澳一路被人忽略,多年來沒有發展,沒有變化。」

發展大嶼山需要決心和遠見

早在2014年,前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倡導大力開發大嶼山。同年,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成立,政界、商界等各方人士一齊為大嶼山發展向政府獻言獻策。余漢坤記得接到時任香港發展局局長陳茂波的電話,邀請出任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的消息,他很興奮。因為長年在外讀書工作,又做過地產,余漢坤希望能回歸大嶼山,有一番作為。 最初,余漢坤對諮詢委員會滿懷期待。他說當時委員會由發展局牽頭,特區政府給予發展諮詢委員會很高的規格,其中委員包括各個部門的官員,邀請的專家學者也都有知識、有地位,願景是能做很多事。然而大嶼山本土出生的委員只有他一人。 [caption id="attachment_21497" align="aligncenter" width="4000"]
藉著中秋佳節,余漢坤送贈煤氣愛心月餅予梅窩區內的長者[/caption] 今天,委員會雖然已經走到第三屆,但余漢坤感到的卻是無力也無奈,因為多年來好像沒有為大嶼山實質做過什麼,彷彿裹足不前,原地踏步,無助感難免異常強烈。「大嶼山將如何發展,沒有人答得出。今日政府,我很擔心,會不會就是一部很大機器,好像一條蟲有百多條腿,但大部份的腿都不懂得一起走路的。」他慨嘆若不齊心,欠缺跨部門合作的精神,不易成大器,唯有決心做好大嶼山整體規劃以及交通基建,以上述二者先行,才是真正的有遠見。 以下是訪問的主要內容。 超訊:大嶼山開發不見成效,問題在哪裏? 余:政府的決心是大嶼山能否發展的關鍵。要投入,眼光要長遠。從眼前講,交通問題不解決,大嶼山發展不可能;第二是產業問題,如果大嶼山發展不考慮產業發展,帶動,將來大量人口進入,問題會很大。吸引不到人才,住宅解決了,本地不能就業,交通又變為大問題。 超訊:未來對大嶼山的定位應該是怎樣的? 余:大嶼山發展都只講解決人口問題,解決居住問題,對大灣區以及這座大橋帶給我們的機遇,完全沒有針對性的考慮。就算大嶼山北發展,南保育。東涌發展填海,主要用來居住,有少部分的商業區;再過去,到欣澳,有一個集休閒與娛樂的地方,一些與迪士尼有協同效應的項目。整個配套填海,都是為了居住,有沒有想過,如何應對珠三角或者大灣區發展提供的機遇? 超訊:你認為,大嶼山要考慮發展問題,而不僅僅是居住問題? 余:對,香港政府覺得我們有很多金融貿易及服務性行業的人才,我們至今仍然想的是如何為這些人找工作,沒有想過香港本土如何開發一些新的產業。香港沒有新型產業,大量人才會在大灣區服務中流失或者淘汰。留下來的不會做高端產業並且沒有競爭力,樓價又越來越貴導致貧富懸殊。 [caption id="attachment_21498" align="aligncenter" width="2048"]
余漢坤出席三鄉村民舉辦反對:《大蠔發展審批地區草圖》居民大會,發表意見[/caption] 超訊:如何看待大嶼山南部的保育問題? 余:大嶼山開發是好大工程,也有歷史遺留問題,現在是開發的好時機,大橋、大灣區、第三跑道都是機遇。政府要有決心抓住機會,要投入,眼光要長遠。就算南保育,就是在保育狀態下也應該有一些產業可以考慮的。不是說保育只可以養蝴蝶,不能做任何事。現代人關心環境,但可以考慮對環境傷害不大的產業。現在的南保育就是不能動。其實,保育的目的是為了人,開發、保育都是為了人,是不衝突的。 大嶼山發展今天定性了南保育,我覺得這無疑是告訴大家,大嶼山盡量不大發展了,壓抑著思維。我很尊重生物多樣化,環保是重要的,但香港都要解決我們的居住、生活、生產的問題,同時一起應對,要兩條腿一起走路。 超訊:您認為現時制約大嶼山發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余:交通是最大的問題。我們一直講路通財通,要發展,要先建高鐵。國內不管有多窮,都先建路,建高鐵。我早年去湖北,一個靠近武漢的小縣,都有高鐵站。後來又去,整個地方的發展驚人。 超訊:目前大嶼山交通能應對日常生活嗎? 余:大灣區會帶來大量旅客,機場三跑在建設中。出去旅遊如到香港轉機,不如停一晚休息一下,到附近玩下,那大嶼山是最好了。但大嶼山沒有交通,是一條封閉的道路,只有大嶼山巴士公司。現在週六周日的香港旅客加上大嶼山人已經非常擁擠了。而的士僅七十五個牌照,即使同時開工,每天都少過五十輛的士在營運。那些轉機的客人,都是散客,主要靠公共交通。交通配套什麼時候都是問題。 超訊:有關交通問題你有提議嗎? 余: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與立法會開會,我就講,你們現在搞得大澳民怨沸騰,老人家抱怨,星期六、星期日沒法出街。旅客已擠滿了交通,只能選擇留家。子女也無法來探望,返家一次坐車要排很長時間的隊。交通、基建先行,這是大嶼山發展的關鍵。 超訊:大嶼山應如何解決交通問題? 余:本來還應該有一個東涌西站的,因為沒有居住人口進入就停了。現在才開始要建。那些已經入住的居民要25年後才能享有這個鐵路站。梅窩的人都希望有一條南北接駁的路;大澳居民也希望有一條沿海的公路,接駁到東涌,估計約需要五十億。我們希望東涌、機場、港珠澳大橋及機場北的商業區,有一個循環的電子輕軌。雖然幾卡,乘坐人數少,但可以密些。架空單軌的交通,對環境損害也會少。 超訊:有討論過這些嗎? 余:幾個月前星島日報報導,建一條單軌車道。但那些官員立刻出來澄清,說只是研究。現在當官的可能都害怕往前走一步,他們都想,這件事讓我升了官再做吧。所以能拖則拖。現在不要說新建甚麼,大嶼南公路路基根本就不好,要重新做混凝土,我們每鋪一段路也先要將路掘起。大嶼山比較多小型項目發展,都要與路有關,路基不好,很多路面不平,就出現問題。因為這個原因,經常維修,又修不好。能否多下成本一次過做好路基呢?這條路原來不是為大嶼山而是為石壁水塘建的,是為香港人吃水而建。因為建水塘,大嶼山很多人沒水耕種,要外出找工。香港真的是欠了大嶼山的! 提升現有道路都不願意做,要求建一條新路可能性更小了。政府強調的是人口少,但你基礎不好,人都不會來。 超訊:大嶼山的土地還多嗎? 余:大嶼山土地真的是不多,農田要轉用途沒可能,靠海都被規劃為海岸保護用地,不能動。嶼南的排污工程,08年批准要做,但一直沒有拿到錢,到今天都沒有做好排污工程。現在大嶼山的村屋都還在用化糞池,所以有污水。 嶼南本來主要耕種,因為社會經濟轉型,就算不轉型也都不可能再做耕種了,天然的水源都被水塘截了,不可能用自來水澆灌耕種。因應配合香港的發展,大嶼山難論發展,因為你想做農業都沒有機會。]]>]]>

(Visited 395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