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橋飛架粵港澳,天塹變通途。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里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籌備6年,建設9年,港珠澳大橋建設歷時足足15年。刷新國際建橋歷史的港珠澳大橋,奠定的是粵港澳融合發展的百年戰略,對促進三地人員交流往來、促進大灣區發展、提升珠三角綜合競爭力、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及全面推進內地與港澳互利合作具有重大意義。大橋接通香港更為繁榮穩定的未來。

不管是回歸前還是回歸後,香港的發展離不開神州大地,是祖國的腹地孕育了香港的繁榮。回歸以後,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讓香港如虎添翼,保持香港的繁榮穩是既定的方針也是更高的要求。國家正規劃發展粵港澳大灣區,這是放眼未來,參與國際發展的大戰略,給香港繁榮穩定更多機遇,也對香港提出以國際化、市場化優勢服務大灣區的更高要求。 港珠澳大橋的順利建成,正是粵港澳通力合作成功的示範,是香港回歸以後粵港澳合力建設的典範,顯示出灣區力量。大橋建成,給香港,為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意義難以估量。 一,直接體現未來灣區發展的速度。 大橋建成與通車,讓粵港澳三地之間的往來更加方便了,提升速度,一小時生活圈形成。過去,香港到粵西地區,主要是靠船渡海,要繞道而行。香港到珠海澳門、珠江西岸只有海路,開車繞道虎門大橋,起碼需要三四個小時。虎門大橋原設計的通行能力為日均8萬輛標準車。2017年日均交通量已超過15萬輛標準車,處於超飽和狀態。 港珠澳大橋開通,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首次實現了珠海、澳門與香港的陸路連接,極大地縮短了三地間的距離。通車後,駕車從香港到珠海、澳門從3個小時縮短至約45分鐘。香港融入粵澳,直達粵西,為持續繁榮穩定,有了新速度。 二,接通香港發展更為廣濶的粵西腹地。 粵西包括湛江市、茂名市、陽江市三個地級市的區域,陸地面積31748平分公里,占廣東省陸地面積的17.67%,常住人口1900多萬人,占廣東省1.09億人口的17.5%。還擁有廣東省最長最美最天然的海岸線2585公里占廣東省海岸線總長度3752公里的69%。 可遺憾的是,粵西的發展滯後,人文、資源豐厚的粵西,GDP佔全省的11.53%。目前,香港企業更多聚集在珠江東岸,港珠澳大橋的通車為香港拓展粵西市場提供了更為便捷的基礎,對珠江西岸來說也意義重大。以前港商選擇投資地點會優先考慮珠江東岸,但東岸已經擁擠,更多人或許會考慮到珠江西岸、甚至粵西發展。通過港珠澳大橋還能連接江門、湛江等粵西一帶,香港的投資,香港的服務可以暢通粵西。 三、為粵港澳大灣區未來整體發展接上了新通道 因為便捷、通暢,大橋對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綜合競爭力,保持港澳的長期繁榮穩定,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特別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三地成功創立完整的大橋工程決策體系,對未來大灣區整體基礎設施建設,對大灣區的整體合作戰略是極為寶貴的財富。 粵港澳大灣區設定一小時生活圈的目標,備受外界關注。隨著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蓮塘新口岸三大工程陸續竣工,大灣區內多個跨境工程陸續投入使用後,將形成發達的交通網絡,將大灣區打造成一小時生活圈,強化香港與內地各大城市之間的聯繫,提升大灣區的經濟效率和發展潛力。 而這一切,都更有利香港繼續保持繁榮穩定!]]]]> ]]>

(Visited 81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