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caption] 把iPhone靠近拍卡處,屏幕出現付費畫面,輸入指紋,兩三秒間,支付就完成了。 7月底以來,在香港各大便利店、咖啡廳、超級市場的收銀台,你可能不時會看到有人在嘗試這種新鮮支付方式。 Apple Pay是蘋果公司發布的一種基於NFC(近場通訊)的移動支付功能,於2014年10月在美國正式上線並自此掀起熱潮。截至2015年1月份,Apple Pay佔全美非接觸式消費的三分之二。目前這項移動支付服務已經擴大到全球範圍內11個市場,在美國本土,Apple Pay的採用率較上年同比增加400%。 2015年全球移動支付市場規模達4500億美元,2016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6200億美元。預計未來幾年,全球移動支付市場將保持30%以上年增長率,發展前景廣闊。包括掃描二維碼、NFC等創新技術的數字支付方式層出不窮,基於互聯網的雲端技術也蓬勃發展,包含移動支付在內的電子支付正伴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大行其道。 在發布近兩年、歷經周折之後,Apple Pay終於在2016年2月來到了中國大陸。因受到主流銀行力捧及其攜帶著的NFC技術因子,Apple Pay自登場便飽受關注,被視為攪動移動支付格局的一條鯰魚,但著實步履維艱。這片土地上,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移動支付寡頭之戰早已開跑。搶紅包、集「敬業福」等現象級功能已完成用戶啟蒙並迅速搶佔市場,移動支付對民眾來說不是新鮮事物,「出門不帶錢包」也漸成潮流。 反觀僅一河之隔的香港,電子支付格局仍以實體卡為主。 1997年由香港推出的全球第一張基於NFC技術的八達通,一度領先全球電子支付市場,在手機尚未普及的年代風光一時無倆 。它也牢牢握住香港的非接觸付款市場的主導權甚至接近於壟斷已達近二十年。八達通之後,再無革命性發明。 覆蓋範圍極廣的商戶基礎,與交通工具使用場景緊密結合,產品設計簡單易使用,都是八達通能成功的原因。但其僅適用小額支付,使用場景無法拓展到轉賬、大額消費、取現等領域,且申辦、掛失過程較為繁瑣,不符合互聯網時代民眾對於用戶體驗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還無法突破實體卡的限制而透過移動終端來進行支付。種種局限背後,潛藏著落後的危機。

八達通壟斷香港市場

消費者使用意願不足正是移動支付普及的阻礙因素之一。有調查稱,電子錢包未受追捧與其產品本身關係不大,而在於用戶習慣與市場壟斷使他們沒有太大動力形成新習慣。截至2015年,每位香港人平均擁有4張八達通卡。已經習慣了八達通的用戶並不會輕易遷移,即便包括Apple Pay在內的外來創新有諸多優勢,也很難呈現爆發式增長。 [caption id="attachment_2324" align="aligncenter" width="361"]八達通卡
佔據港人支付工具主導的八達通[/caption] 覆蓋範圍極廣的商戶基礎,與交通工具使用場景緊密結合,產品設計簡單易使用,都是八達通能成功的原因。但其僅適用小額支付,使用場景無法拓展到轉賬、大額消費、取現等領域,且申辦、掛失過程較為繁瑣,不符合互聯網時代民眾對於用戶體驗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還無法突破實體卡的限製而透過移動終端來進行支付。種種局限背後,潛藏著落後的危機。 消費者使用意願不足正是移動支付普及的阻礙因素之一。有調查稱,電子錢包未受追捧與其產品本身關係不大,而在於用戶習慣與市場壟斷使他們沒有太大動力形成新習慣。截至2015年,每位香港人平均擁有4張八達通卡。已經習慣了八達通的用戶並不會輕易遷移,即便包括apple pay在內的外來創新有諸多優勢,也很難呈現爆發式增長。 應用場景,作為金融科技產品的主要發力環節,也關係到移動支付在香港地區能否實現突破的重要因素。大到商場,小到商舖,從消費到轉賬再到取現,支付手段能應用的生活場景越廣,其滲透力越強,擴展也就越迅速。在美國,支持Apple Pay的場所超過300萬個,為其風靡全美提供了基礎。吸納大量商戶從而拓展應用場景,是八達通曾經成功的要素之一,也成為新支付方案要實現突破的關鍵節點。比如,用iPhone過港鐵閘機的場景尚未實現,八達通的部分應用價值仍然無法被替代。

港人對電子支付安全信心不足

移動支付在香港發展勢頭低靡,還要歸因於港人對其安全性信心不足。 MasterCard於2014年的調查顯示,在大中華區,香港人對電子支付的安全最缺乏信心,當中四分之一最擔憂個人資料被盜竊,包括銀行戶口、身分證號碼、地址等。 港府層面也把金融安全放到首位。 2015年11月13日,《支付系統及儲值支付工具條例》生效,一年實施期之後,無牌發行儲值支付工具須負刑事責任。對於「香港的電子支付市場落後」一說,「財爺」曾俊華並不認同。他說:「我不知道電子支付最終是否能夠在香港普及,但我肯定市民非常關注服務的安全問題。這自然也是政府的首要考慮。我們一向的原則是,在引入新類型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前,一定要確保有妥善的監管、公平競爭的環境和對消費者有充足的保障。」 包括政府、金融界、科技界再到民眾,香港社會從上至下對支付安全的疑慮,成為眾多創新電子支付平台紮根的攔路虎。創新產品的產生會伴隨一些技術漏洞和社會風險也無可厚非,而香港對此包容度不夠。很多地區的電子支付工具在起步期都並非萬無一失,但隨時間推移安全性和穩定性都日趨提升。關鍵在,新事物出現後,監管要迅速跟上並適當調整。香港互聯網協會網絡保安及私隱小組召集人楊和生指出:「支付寶起初進攻台灣巿場時,台灣也是未預備好的,但支付寶滲透力太強,很快對人們生活造成影響,政府就此修補法例。而香港對這方面的反應,真的很慢。」 支付是所有商業行為的基礎。穆迪評級在56個國家進行研究後發表的報告指出,在2008 至2012 年間,隨著更多消費者以付款卡的電子方式付款,全球經濟因此獲得約一萬億美元的額外增長,效果相當於製造190 萬個就業職位。無可否認,電子支付的廣泛應用,會對地區經濟發展發揮巨大推動力量。困則思變,香港電子支付市場的留白,在另一個層面,也表示其暗含著巨大潛力與發展空間。 在新加坡,智能手機普及率達到85%,為全球最高。據市場預計,從新加坡本地銀行以及其它外銀平台進行的支付交易額已經達到新幣1000萬元,當地銀行表示這主要是較高的智能手機普及率功不可沒。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數據,截至2015年,10歲以上人士擁有智能手機的比例到達83%。這表示,香港電子支付的發展有廣闊基礎。

香港電子支付前景廣闊

銀行,作為電子支付的重要參與者,也左右著金額科技變革的走向。他們對開拓移動支付業務同樣有迫切需求。作為銀聯、銀行和蘋果聯手拓展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的大招,Apple Pay進入香港,得到銀行的大力支持。目前,全港約有40多個商戶接受蘋果Apple Pay方案,7家銀行與其合作。 除銀聯外,三大信用卡公司Visa、Master及AE Card均有參與。花費二三十年建立起龐大客戶群、同樣在港人消費工具中佔重要地位的信用卡,也因其實體電子貨幣的地位受到虛擬電子貨幣的衝擊而逐漸呈現頹勢。之後新支付工具的進駐,同樣要依賴他們的積極性。 Visa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戴嘉倩說:「非接觸式支付在香港已成為日常,我們期待消費者接受以Apple Pay代表的移動支付工具,從而促使這個數據進一步增長。」 今年書展,TNG Wallet大派10萬張電子門票,讓港人眼前一亮。這款以首個「香港人電子錢包」為口號的手機應用,過去5年投資逾4億。儘管也出現過系統停頓運作的技術故障,但其「砸錢讓利」模式也集聚了一些用戶。面對Apple Pay來襲,其總裁江慶恩稱「不懼挑戰」。而香港電訊推出的Tap&Go,先後提供移動支付服務與實體卡並加入Apple Pay大軍,勢頭也很強勁。 短期內,這些電子支付戰場的新生力量還無法撼動八達通的寡頭地位,它們是否真正能在香港掀起移動支付浪潮,還有待市場的檢驗,但至少讓人看到一些前景。■  ]]]]> ]]>

(Visited 644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