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超訊》記者注意到,在香港灣仔的生和大廈樓下,就聚集了一群受到稱受到金融詐騙的維權者。他們拉著橫幅,表示抗議。 據悉,去年起,一個名為麒麟韋爾金融平台藍籌計畫,涉嫌在內地非法集資來港炒股,但金融平臺今年八月突然關閉,導致數萬名投資者血本無歸。 據其中一名來自河南的維權者崔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在內地通過一次宣講會接觸到一家名為韋爾資本的香港公司。這家公司打著麒麟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和央企中軍金控的名義,以香港股票回報率高為誘餌,吸引他們集資來港炒股。崔先生認為這與「一帶一路」和滬深港通計畫有關,未來很有投資前景,便按要求將錢打入不同個人帳號,用於購買香港的兩支股票。但自這個金融平臺關閉後,他投入的200多萬本金都沒能拿回來,在內地報警也沒有結果,無奈之下只好來到香港苦苦等待,希望麒麟集團能夠給個說法。 不過麒麟集團控股早前就已經發表公告,否認和麒麟韋爾有任何業務交易,並建議公眾人士向警方報案,以尋求協助。 其實像崔先生所經歷的事情並非個例,近年來中國發生的金融詐騙案一直有上升態勢。據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統計,2017年檢察機關共就非法集資類金融犯罪案件提起公訴8252件及17144人,同比分別上升6.18%和4.50%。 最高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萬春更在近期接受採訪時表示,近年來,新型金融犯罪案件不斷增多,犯罪手法也不斷翻新,隱蔽性和迷惑性增強。

金融詐騙利用香港作案

香港一直是國際金融中心,以其發達的金融服務聞名世界。可是這一點,讓許多詐騙犯有機可乘。不少內地非法集資團夥,打著帶領客戶在香港進行金融投資的幌子,利用一些人想要賺快錢的心理,進行作案。 [caption id="attachment_23995" align="aligncenter" width="384"]
近年來,涉及香港的金融詐騙案頻頻發生[/caption] 有專家表示,涉及香港的金融詐騙案件多與證券期貨交易有關。此類犯罪,往往是精通證券期貨方面知識的專業人員作案,善於捕捉作案時機,也懂得採取各種手段來掩蓋犯罪活動,逃避查處,所以導致類似的案件高發並且警方也難以追究到詐騙者應負的法律責任。 不僅在內地,在香港本地也有很多利用金融投資詐騙的案例。今年6月,香港警方就連續破獲兩起金融詐騙案,其中共有16人被騙,受害者均為香港居民,涉案金額超過1200萬元港幣。 據港媒報導,這類金融詐騙案的作案手段都比較相似。犯罪集團在社交媒體開設戶口後,會在散工及求職群組中,打著賺快錢的旗幟廣泛地接觸和吸引受害人,同時還會在類似的投資說明中特意加入穩健、低風險等字眼以降低受害人的戒心。 當受害人主動接觸騙徒後,有的騙徒會聲稱有內地及澳門金主需運送大量資金到本港,但礙於跨境現金進出口限制,該批金主願以高傭金作回報,招攬香港居民“幫忙”,利用香港的財務公司協助轉移資金,以將境外資金運到香港金融體系內。騙徒聲稱受害人向財務公司借貸後,會獲得投資金額的1至2成作傭金,而金主會協助還款,但最後錢都打了水漂。 也有媒體報導過另一則案例。一名37歲男子,遇到詐騙者假冒「香港網路期貨公司」及「香港金融管理局」,先以50%以上的獲利,誘騙該男子匯款2千美金投資香港期貨,再以已幫他賺取1千元美金當誘餌,佯稱若要取回這3千美金,因香港金管局規定,必須要先匯對等的同樣金額(3千美金)到香港金管局當保證金,才可以領回原先投資及獲利。該男子差點就掉入詐騙集團陷阱,還好有香港警方介入,才及時攔下他。

互聯網成金融詐騙新平台

近年來金融詐騙案的另一個新趨勢,就是犯罪團夥往往都以互聯網平臺為依託。先是通過互聯網開展宣傳,很多所謂「理財產品」的銷售、資金支付和歸集都借助互聯網完成。而通過互聯網,詐騙案件的輻射範圍往往更廣,資金的歸集流轉也更加迅速,導致集資參與人數、犯罪金額迅速擴張。 同時,這種新型的金融詐騙與傳統詐騙的主要區別在於,它傍著「互聯網+」,打著金融創新的旗號,也披著科技的外衣,所以更加具有迷惑性。 前幾年大熱的P2P非法集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P2P,就是指在互聯網平台上,利用高收益為誘餌,虛構專案資訊,設立資金池,借新還舊,找權威人士背書,空手套白狼。
P2P作為一項新興產物,自出現誕生以來跑路事件就比比皆是,e租寶、鑫利源、校園貸、月光寶盒等曾經炒得火熱的機構生存一兩年就紛紛跑路停業。根據網貸之家的數據統計,目前跑路及存在問題的P2P平台多達4000多家,僅2016年一年出現問題的平台就多達1731家,其數量之多令人不寒而慄。 不僅僅在內地,香港的情況同樣令人堪憂。香港新界北總區刑事部警司林思儀今年上半年接受香港媒體採訪時曾表示,目前香港利用互聯網社交平臺及交友平台的詐騙數宇有明顯的上升趨勢。去年,網上情緣詐騙有235宗,涉及金額達1億800萬。在今年頭三季,已發生463宗案件,涉及金額達4億。 金融詐騙案頻發,其實往往都利用了人性的弱點,詐騙者一般在取得信任後再作案,打感情牌,進行一番忽悠,於是受害者常常心甘情願地上鉤。對此,社會需要進一步加強宣傳和教育,讓每個人都有充分的警惕意識。 同時,也不能忽視對此類詐騙案件的監管問題。互聯網時代,資訊流動加劇,會更加難以進行監測和管理。如何修補這些漏洞,通過加大監管力度對此類案件進行預防,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

(Visited 374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