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BBC報道,李雲載(Yun-Tzai Lee)和陳喬安(Joanne Chen)夫婦是一對甜到掉牙的情侶,他們彼此深深了解,牽手時十指緊握,可愛極了。儘管李先生對未婚妻陳小姐舉止親暱,但說出「我愛你」這三個字卻並不簡單。話到嘴邊,李先生就滿臉通紅了,因為覺得「不好意思」。在台灣,「不好意思」這個詞可用於道歉或是表達害羞之情。

李先生說:「很多台灣人都有同感。」 歡迎來到台灣這個道歉語的複雜之地,簡單一句「不好意思」就足以讓你了解各種禮節。這個詞組由四個漢字構成,作為一個萬能詞,可以在各種情況下使用,比如禮貌地呼叫服務生,表達對老闆深深的歉意,或者在思緒凌亂、努力告白時。
紐約布魯克林城市大學漢語教授張嘉如(Chia-ju Chang)說:「台灣人將『不好意思』掛在嘴邊。 因為台灣人說話很有禮貌,所以當我們打斷別人或尋求幫助時,都會說『不好意思』。我們甚至可以用『不好意思』來開啟對話。」 台灣人說「不好意思」語速很快,聽起來四個字的發音幾乎是連在一起的。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教師楊歐與說過,與德語的「對不起」(Entschuldigung)或英語的「抱歉」(excuse me)概念相比,「不好意思」挺難翻譯的。西方的「對不起」概念無法表達所有的社會美德,而「不好意思」包含的是更廣泛的社會禮節。「不好意思」也可以是一種情緒、一種感覺、一項行為凖則,或者是台灣文化的整體思想基礎。 在台北搭捷運,當乘客們小心翼翼地從別人身旁抽身而過,可以聽到此起彼落的「不好意思」;走進教室,能聽見學生提問時,以「不好意思」開頭,帶著一絲歉疚和感激之情;打開一封電子郵件,即使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不好意思」也經常出現在第一句,代表「打擾您了」等含義;而如果收到親戚的禮物,正確的回答不是「謝謝」,而是「不好意思」,讓你破費了。 對於不知情的人來說,台灣似乎是全世界最癡迷於道歉的國家,但其實「不好意思」文化代表了台灣人的謙虛和害羞。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榮休社會語言學教授李勤岸(Khin-huann Li)說,正如你今天所看到和聽到的,台灣的道歉文化跟幾十年的日本殖民統治以及儒家的道德教化有很大關係。雖然不知道”不好意思”的確切起源,但李教授和其他語言學家認為,它主要是數千年儒家和諧思想的產物。儒家和諧思想的中心是維持群體關係而不是個人關係。他們認為,不惜一切代價保持社會凝聚力仍然是台灣社會道德的基石;在台灣,家族和社會的利益必須放在個人利益之上。 此外,台灣的「不好意思」文化,也部分深受日本的sumimasen(譯作「對不起」)道歉文化的影響,兩者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李教授說:「總而言之,說『不好意思』的習慣經常可阻止矛盾的進一步升級。」 他解釋說:「傳統的台灣文化更加細膩,更為他人著想,努力與他人保持禮貌的關係。」 「不好意思」廣泛使用,一方面營造了順從和重禮儀的文化氛圍,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台灣人無與倫比的禮節。對來台灣旅遊的人來說,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用中文說對不起很容易將你帶入語義複雜的後續交談。李教授說:「如果有疑問,比較安全的做法是說一句『不好意思』;不過很有可能對方也會跟你說『不好意思』。這是台灣本土不言而喻的規則。」 李教授還認為,這種文化的文化是台灣獨有的,並不存在於其它華語地區;雖然在台灣的街道上能聽到此起彼伏的”不好意思”,但在中國大陸或者馬來西亞,由於不像台灣那樣推崇禮貌修辭,就不常聽到類似的「不好意思」。 InterNations發佈的外籍人士調查顯示,台灣連續被評為世界上最友好的地區之一。大約90%定居台灣的外籍人士對當地人的待客之道評分很高,而其它地區的這個比例平均為65%。這份對全球12,500多名受訪者的調查顯示,現在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在台外籍人士正考慮在這個太平洋小島上定居。吸引人們來到台灣這座鬱鬱葱葱的熱帶島嶼的秘密其實一點也不神秘——只是禮貌和友好。 然而,家在港口城市高雄,今年25歲的藥劑師尤傑如說,台灣在友善方面世界領先的美好形像可能是虛假的,或者至少不是完全如此。不得已委屈自己,為了芝麻小事而道歉,有時甚至關乎個人尊嚴,最終可能會適得其反造成更大的傷害。諷刺的是,詢問別人自己能否做什麼事、說什麼話、離開哪裏、去哪裏,可能更多是給自己找更多的麻煩。 尤傑如說:「當有求於別人的時候,台灣人會經常使用『不好意思』作為開場白,屈尊身份來尋求幫助。」 事實上,他接受採訪的時候還沒來得及想就已經感覺有點”不好意思”了 - 對於被採訪這件事情感到害羞。

「言不由衷」?

「要面子」在台灣是一個大問題。試想如此一個社交格局 - 每個人的一步都會影響你的下一步。在這種情況下,面子就是一種社交貨幣,它可以讓你結交朋友並建立職場人脈,這些有助於你完成一個大項目、拉來一筆對你公司的投資,甚至是遇見你未來的妻子。如果沒有「面子」,人們就不太可能信任你,幫助你在生活中取得成功。最終目的是保護自己、你的自我形像和尊嚴,並通過回報他人的善舉來討好他人。 這就是為什麼台灣人反對、也一直努力避免衝突,不惜一切代價維護和諧穩定的局勢。但是,嚴格遵守這個道德凖則會發生什麼偏差呢?你可能會陷入類似台灣過度道歉這樣的困局。 楊教授補充說,另一方面,一些人”臉皮薄”,意味著缺乏或者失去社會聲譽和地位,因為擔心給別人帶來不便而盡量不麻煩別人,當然不喜歡在公共場合丟臉。最終,人人都原地不動,沒有人會站起來做些什麼。 楊教授覺得自己被淹沒在太多敷衍的道歉中,大家把 「不好意思」掛在嘴邊更多的是出於習慣,而不具有更深的意義,其結果是半心半意,沒有任何真誠的道歉或遺憾。更不用說,由於島上不斷增長的孤立意識和經濟萎靡不振,台灣正面臨被冠以「鬼島」或「幽靈島」等稱呼。 研究鬼島現象的銘傳大學信息學教授陳文輝說:「台灣在世界上的身份經常被誤解。這個島嶼經常被視為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制衡,由於未被官方認可為一個國家,陷入各種外交陷阱。」陳教授預測,台灣社會的道歉、磕頭文化最終可能不會有任何益處,甚至可能導致失敗。 當然,並非每個人都對台灣有如此悲觀的預測。對於李教授而言,他認為島上深厚的「不好意思」文化是維持和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不好意思」文化消失,那麼幾個世紀以來的傳統也將消失。 「如果保留這些理念而且每天都說這些話,人們將更講禮貌、講道德,社會也會更傳統。反之,整個社會就會形成不講禮貌、不講道德,咄咄逼人的風氣。台灣的文化’必須’在道德與和諧方面保持良好的狀態,」 李教授說道,並習慣地以「不好意思」結束他的談話。]]]]> ]]>

(Visited 27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