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主席江素惠出版新書,詳述她30年來為兩岸交流的心路歷程,希望香港能繼續維持一個有號召力、影響力的交流平台。

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主席江素惠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10月26日的「香江論壇」竟成了一場暫別會。
當江素惠女士身著一身華美旗袍緩緩登場,宣佈將暫停論壇的時候,現場滿是遺憾和不捨,追問聲此起彼伏。這一次,論壇的三個小時過得很快,結束時,每位嘉賓都拿到了一本江素惠的新書:《三十年風雲在香江——江素惠的香江路與兩岸情》。
翻開書籍可見金庸先生1996年所作的序,他對江素惠曾經創立「光華新聞文化中心」評價很高,說:「三地中國人攜手同進以建設文化中國,確是所有中國文化人的共同願望。」如今,金庸先生已離世,香江論壇也暫告一段落,讓人不禁感歎香江的風雲變幻。
所幸的是,江素惠在接受《超訊》訪問時,強調暫停不代表結束,倘若未來有多方力量形成理事會共同推動論壇,香港能繼續維持一個有號召力、影響力的交流平台,香江論壇將再次回到大眾視野,我們也希望能在不久的將來看見盛裝的江素惠重新歸來。
轉眼間,香江論壇走過了16年,江素惠擔任主席的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已累積舉辦了40場論壇和10場香江講座。一位優雅睿智的女子、一個立足於香港的文化交流基金會和一場華人世界廣泛關注的論壇已融為一體,成為了香港一道獨特的風景。論壇也已成為兩岸三地最為響亮的品牌之一,這也是在香港探討兩岸關係的唯一平台。

香港一道獨特的風景

在新書中,江素惠敘述了她創辦香江論壇的經歷。2001年底,她離開了苦心經營了十年的「光華新聞文化中心」。卸下公職的她並未就此隱退,推動兩岸交流的使命感長期擱置心頭,難以釋懷,再加上外界的期許和多年積攢下來的人脈,經過一番思忖,她於2002年4月成立了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堅信「文化元素是生命的要素,也一定將成為兩岸三地實現共融互通的重要因素。」因而,「推動文化交流,建設文化中國」成了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的宗旨。
說來有趣,「香江」這個名字是江素惠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決定的,其中包含了香港的地名和她本人的姓氏。早期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以推動文化交流為目的,舉辦各類展覽。江素惠對文化主題活動的舉辦可謂得心應手,這與她以前的工作經驗密不可分。
同年,江素惠舉辦香江論壇,搭起平台,邀請大陸、香港、台灣學者及各政黨重要人物探討兩岸最新情勢。那時由於香港特殊的歷史原因,論壇皆反映一方聲音,或但凡涉及政治議題,背後總有美英等外國聲音介入。香江論壇就此開了先河,江素惠親自甄選嘉賓,邀請客人,即使是海外華人學者,也必須用普通話發言和交流,真正將論壇打造成了中國人自己的交流平台。
論壇受歡迎的另一個原因,是始終堅持中立公允的立場,從不拉攏權力核心人物,使得論壇成為了一個不受意識形態約束、超然自由的言論空間,即使持不同觀點的大陸學者和台灣藍綠代表在台上一番唇槍舌戰,最後都會收穫滿滿,因為他們聽到了以往幾乎無法獲取的對方聲音和真實情況,台下的聽眾也都獲益匪淺。

用新書記錄30年香江路

江素惠將自己的心路歷程和願景都寫在了自己的新書《三十年風雲在香江——江素惠的香江路與兩岸情》中。在她看來,香港社會因為包容多元自由享譽世界,對她影響很大,在香港打拚幾十載,廣東話從「不識聽不識講,到識聽不識講,再到識聽識講。」她感恩各界人士的支持與鼓勵。2011年江素惠獲得了香港政府頒發的銅紫荊獎,作為對她多年來推動兩岸三地文化交流的肯定。
她還回憶了她與兩岸三地知名人士的訪問和交往經歷,如與演員劉曉慶曾共同擔任亞洲小姐選美比賽評委,兩人相談甚歡,聊起往昔打拚歲月,感歎相見恨晚。與星雲大師交往,讓江素惠明白信佛教並非要出世歸隱山林,即使身在香港繁華都市,只要心存佛心善念,仍舊能為兩岸交流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直以來,江素惠內心有著堅定想法,只有在香港才能以開闊清晰的視野看待兩岸關係的消長變化,才能完成心中通過文化交流,推動兩岸融合的理想。
不過,兩岸進入「冷對抗」,這讓江素惠充滿焦慮。面對《超訊》記者,她認為北京應該思考如何化解民進黨的「台獨」意識,而不能寄希望於國民黨的成功執政,因為台灣政黨之爭是常態,寄希望於某一黨派只會讓兩岸關係充滿變數,躑躅不前。對於民進黨,她認為在兩岸問題上的一刀切過於極端絕對,應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保持從官方到民間的溝通管道,拒絕交流只會讓台灣孤立無援。兩岸交流是細水長流的過程,只有雙方共同努力,效果才會慢慢顯現。

政治環境讓交流陷入瓶頸

香江論壇成立至今,江素惠已帶領一批又一批的台灣政治人物參與論壇,讓他們感受到回歸後的香港依然是那個「馬照跑,舞照跳,麻雀照打,論壇照開」的國際之都。令人遺憾的是,交流工作因為政治環境的變化遇到了瓶頸。
談及香江論壇的暫別,江素惠表示,做出這一決定實屬無奈。蔡英文上台以來,兩岸關係陷入僵持,北京與民進黨拒絕來往,簽證政策和言論環境日益緊縮,就連香港也受到影響。政治人物進入香港變得困難重重,10月26日論壇邀請的台灣前行政院院長陳沖就是例子,他進入香港的簽證經過移民局重重審核,直到最後一天的最後一刻,在被迫放棄多次入港的條件下,被許可前來。
江素惠認為,倘若少了一方或某一政黨的聲音都會違背論壇成立時的初衷,她希望這個舞台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場景,而不是一言堂或兩黨會,再加上在香港維持基金會運行的高昂成本和外來資源的缺乏,江素惠感歎自己已無力支撐「香江論壇」這一品牌的運行了,只好暫停。
但她對《超訊》表示,暫停不代表結束,倘若未來的某一天多方力量形成理事會共同推動論壇,兩岸的關係再次緩和,香港能維持一個有號召力、影響力的交流平台的狀態,香江論壇會再次回歸。■

(Visited 356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