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慾實現雙語教學目標

據香港媒體《香港電台》今日(1月14日)報道,台灣行政院上月通過雙語政策,目標是在2030年前令台灣成為可使用英文的雙語地方,將會從多方面著手,包括英語融入中小學教育。
教育部指出,已與大學商討開設課程,未來4年將培訓2000名有能力進行全英語授課教師。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質疑成效,指現時公立學校的教師名額近乎爆滿,編制上難以在短時間內增加大量教師名額。
家長教育志工聯盟指,現時公立學校的教師不用定期接受評估,擔心難以確保他們能提升學生英語水平。
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陳超明認為,若台灣政府不投放大量資源,以2030為目標是「天方夜談」。他建議政府應先撥資源,吸引外國人到台灣工作,及聘請更多外籍教師。當局也曾考慮通過「雙移民法」吸引優秀的東南亞人才。

台灣近日宣佈將朝雙語國家的夢想邁進

台灣的英語能力如何?

台灣的英語能力為何?在日前所公佈的英語能力指標EF EPI數據,臺灣的英文能力在全世界80個“非英文母語”國家中,位居第40名,而中國大陸則是36名。臺灣正意欲與上海、北京一起競爭,期盼擠入國際化都市之林,而這群三歲至五歲,正在牙牙學語的幼兒,將來也將提早“國際化”,開始學習英文。

教育人才難題

根據臺灣行政院提出的規劃,“雙語國家政策”將在2019年提出具體方案,其中過往“小學才能教授英文”的規定,將提前到幼稚園階段進行。
目前臺灣擁有17000位英文教師,未來根據政策要再追加5000人,原先的700多位外籍教師、將會再引進4600名外籍英文老師。

台灣教育 部的數據顯示,目前在台就讀的大陸學生有31531人

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專長英文教學理論的陳浩然,對BBC中文表示,臺灣在英文教學最迫切的問題就是師資、上課時數跟教材三個面向。“貿然提升到雙語國家,這口號太大,甚至有點極端”,與其喊口號,陳浩然建議要從現有英文政策務實改革,增加上課時數與實際使用機會。
基本上非英語系的國家,培養英語的教學人才本來就很吃力,因為這也關乎國力。外籍英文教師引進則更難,陳浩然說:“一個外籍的英文老師到亞洲,他可以選擇日本、韓國、中國大陸等,如果要來臺灣,有什麼吸引他的地方?”
如果要實施雙語政策,勢必會有師資銜接的空窗期,該幼稚園園長表示:“最後還是幼教老師要負擔英文教育,站在教育立場,我們當然樂意教,但我們擔心的是,自己並非英文專業,是不是能給孩子們真正完善的英語教育?”

馬英九曾反對雙語政策 擔心台灣落入殖民主義窠臼

曾留美多年的臺灣前總統馬英九,則在14日時批評,全世界有76個國家以英語當成官方語言,但“這些國家幾乎是英國或美國殖民地,殖民政權是要便於統治,臺灣千萬不要淪入那種窠臼”。
“雙語國家”是國家發展層級方針用詞,陳浩然說:“如果真的要這樣,那官方檔是不是要用英文?立法院要用英文質詢?”,貿然提升到國家層級,陳浩然擔憂恐怕只是口號響亮。

台灣日前宣佈新經濟移民法”,讓更多東南亞學生有在台灣工作和學習的機會。

打造國際化獨立島 是否有「脫中」嫌疑

台灣的「雙語國家」與「新經濟移民」政策,自然在對岸中國大陸中格外刺眼,也被部分媒體解讀為是要強化「台灣主體性」,疏離與中華文化連結。中國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用堅定地口吻說「島內所推行的各項政策,不管搞什麼花樣,都改變不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也阻擋不了祖國統一的進程。」
教育固然脫離不了國家意識,但對於「脫中」一說,陳浩然則說如果說「真是有政治盤算,我想也不是個很聰明的政治盤算吧?」
他舉例,台灣如果要用英文走向國際,不如師法韓國韓國偶像團體「防彈少年團」就用英文在聯合國侃侃而談演說,韓國很多年輕人英文都很好,但英文不是韓國第二官方語,他們是怎麼規劃課程?安排時數?這該學習。陳浩然認為追根究底,是臺灣總體沒有國際化,但卻只想靠雙語政策「一步到位」,有些天真。
陳佩修對於「脫中說」則認為,世界人才相互流通是全球化趨勢「就如同中國的居住證政策,臺灣會指責、臺灣有別的移民政策,中國又指責,兩邊互相批評,但本質上都是為了要吸引人才留下。」
他補充,中國也有自己的人才外流問題,所以也有其人才吸引政策,包括未來可入中國籍等其實區域共同體,就是人才共同體,資本的自由流通,才能創造人才互通。台灣在宣誓走向雙語國家與接納國際移民島之餘,友善的就業與經濟政策,勢必得要雙管齊下。
 
 
 
 

 
 
 
 

(Visited 409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