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韓國自去年10月底因二戰徵用勞工索償判決爭拗不斷,最近又為韓國軍艦使用火控雷達照射日本軍機,互不退讓,韓國軍方昨日指日本巡邏機多次低飛威脅。兩國本就因「慰安婦」及徵用勞工賠償各執一詞,隨著韓國準備今年3月慶祝抗日獨立運動「3.1節」百周年,輿論擔心兩國摩擦勢將升溫,衝擊美日韓鐵三角同盟關係。

日韓糾紛不斷

近日,日本與韓國衝突不斷。從1月18日起,日韓兩國不僅在日本海命名的問題上再起爭端,一名韓國議員甚至將安倍晉三比作曾侵略朝鮮的豐臣秀吉。
日本防衛相岩屋毅上月21日召開緊急記者會,抗議韓國軍艦12月20日使用為攻擊鎖定目標用的火控雷達,針對海上自衛隊海上巡邏機P-1,形容行為「極其危險」。韓國國防部承認採用過火控雷達,但說事發時韓國驅逐艦在日、韓專屬經濟海域重疊的日本海,接獲朝鮮漁船求救信號,僅用了雷達功能定位搜救,否認針對巡邏機。日本反駁稱火控雷達不適用於搜索。韓方卻指在惡劣天氣條件或緊急情況時會用上,但強調當時只用了雷達系統中用來搜索的功能。日本後公開事發畫面片段,但韓國稱畫面根本未能證明日本巡邏機被雷達鎖定,反而批評日本P-1一度在軍艦500米外以150米高度「威脅」低飛,要求日本為妨礙搜救道歉。
此後雙方一直各執一詞,分別出示「證據」,但均無法說服對方。兩國於1月14日在新加坡舉行工作會議,於週一(21日)不歡而散。
韓國大法院近3個月內兩度裁定,對於1910至1945年日本殖民朝鮮半島年代被日本強征的勞工,日企須給予賠償。日本批評此判決違反《日韓請求權協定》、違反國際法,倡循外交磋商解決,否則可能提交海牙國際法庭仲裁,但韓國政府表示尊重法庭決定,並促日本治療受害者的歷史創傷。

美日韓三角聯盟受損

美日韓的三角聯盟一向是東北亞最具影響力的軍事勢力,在南海、朝鮮等問題上經常向當事國協同施壓,而現在日韓兩國在一系列問題上產生爭執,讓這種聯盟關係在很大程度上受損。
對文在寅政府來說,在與日本的雙邊關係中表現強硬幾乎成了一種政治正確。相對於鞏固與日本的關係,文在寅現在的工作重心更集中在朝核與半島統一問題上。因此,文在寅需要在朝鮮和美國兩方之前都塑造一個良好的形象,但這使他在處理與這兩國關係時顯得軟弱。「文金會」中兩人表現得親如兄弟,讓國民難以適應,而與美國簽訂的新貿易協議甚至有傷害國家利益之嫌,為了平衡外交形象,將日本作為民族情緒的宣洩口就成為了優先選擇。
安倍晉三正加快他在國家「正常化」上的腳步,2019年被他視為修憲的「勝負之年」。修憲已到關鍵期,然而仍面臨著民眾和在野黨的反對與壓力,這時適當的外部挑戰反而有助於修憲獲得通過。比如,韓國高法在勞工問題的判決讓很多日本企業開始擔驚受怕,憂慮其他國家也開始清算舊賬,或者對它們施加限制,這可能使跨國企業支持安倍在歷史問題上的立場。
在特朗普(Donald Trump)任內,美國的領導能力大幅度衰退,其”美國優先”政策促使他製造危機,而不是化解危機。特朗普現在的注意力還在國內問題上,暫時可能不會積極介入日韓爭端。

日韓爭執的受益者

在當下的混亂局面中,最受益的應該還是朝鮮。1月15日,韓國發佈的《2018國防白皮書》刪除了把朝鮮視為敵人的表述,還刪除了「韓日兩國共有自由民主主義和市場經濟基本價值」的表述,韓國外交的側重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與美國關係的緩和使朝鮮在外交上獲得了很大優勢,美日韓鐵板一塊的施壓有所減輕。普京(Vladimir Putin)和安倍晉三都表示願意和金正恩見面並溝通,習近平的訪朝行程也正在籌備之中,在第二次「金特會」即將來臨時,特朗普還在進一步促使金正恩的形象變得正面,朝鮮現在面對的外部環境正在逐步好轉。
美日韓三角聯盟發生微妙變化,各個勢力在東北亞此消彼長。

(Visited 39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