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港澳研究所研究員張建[/caption] 香港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包括本土、自决、港獨主張的六名本土派成員進入立法會。本土派的成績,令很多觀察香港政治的人大感驚訝。長年研究香港問題的上海學者張建,認爲無論對於中央還是港府,過去與泛民主派打交道,都比較順暢。泛民至少沒有反一國兩制,沒要求港獨、自决這種東西。過去中央將泛民當成反對派,現在如果兩者相比,那本土派才是真正的反對派。本土派要搞自决,要搞2047議題,對北京來說,將會帶來很多問題。張建是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的研究員,經常來香港調研,既熟悉香港輿情,也瞭解北京涉港部門的决策機制。近日他接受了《超訊》記者的專訪,以下是訪問摘要: 超訊:這次立法會選舉,本土派(包括本土、自決、港獨)六人當選。有沒讓你覺得意外? 張建: 對於我個人來講,是比較意外的。在今年三四月份,確認書出來之前,當時大陸做政策研究的人有評估,估計是兩席。當時估計梁天琦會是一席,然後其他傘兵會推出一個人。 超訊:港英時代,香港運行「以行政吸納政治」的策略。現在將本土派吸納進立法會,會不會也將扭轉街頭政治激進化的趨勢? 張建:  我覺得這個還是有差異的,「行政吸納政治」是港英政府爲了擴大統治基礎,由港督委任社會知名人士進立法局、行政局,它那個是委任制。可是這次,本土派進入立法會,不是政府有意把他們來吸納過來,而是選民把它給選進來的,政府是被動的。會不會扭轉街頭政治激進化的趨勢?其實是更激進了,因爲原來這些人是在體制外搞激進,現在一部分進入了體制內,內外結合,會推動更加激進的路綫抗爭。 超訊:但進入議會以後,議員要受到紀律與規則的限制? 張建: 本土派是非典型的反對派,在既定的議會遊戲規則和運作框架之內,它遵從遊戲規則。可在一些方式方法上,肯定要有區別於傳統泛民主派。現在相反的是,傳統泛民主派要向他們靠攏。爲什麽?因爲傳統泛民看到,他們(本土派)第一次參選,就獲得了19%的選票基礎,這麽幾個人,獲得這麽高的選票基礎,加上朱凱迪、羅冠聰,加上票王這種,泛民主派會把他們當成一個示範,他們也要搞這麽激進的抗爭,他們也要搞這樣的議題,對傳統泛民未來發展和定位它是有吸引力的。 超訊:這次選舉之後,民建聯和工聯會內,幾位老資格的政治人物告別了立法會。新上任的幾個人,與傳統左派無關,被視爲「西環新貴」。這不是意味著,中央眼中的「愛國愛港」陣營發生了調整? 張建: 擴大愛國愛港社會陣營的政治基礎當然是好的。王光亞7月份接受《紫荊》雜誌專訪時也說了,泛民的立法會議員是屬建制的一部分,雖然這只是一句暫時還沒有實質跟進的話,但它其實是有意想跟泛民和解的意思嘛。從中央來看,連泛民主派的立法會議員都可以作爲建制的一部分,那當然,過去的愛國愛港陣營的基礎肯定是要擴大的。 超訊:你覺得這次立法會的選舉結果,會不會影響明年的特首選舉? 張建: 從最簡單的來看,那肯定有影響。爲什麽呢?因爲立法會的議員是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當然成員。在這1200個人裏面,特別是地區直選裏這35個,再加上超區那5個,這些人應該是最有影響力的,因爲它的選民基礎最大。其他好多界別的選委會成員,對香港輿論沒有太大影響力。立法會議員成爲選委會成員的時候,它的聲音是最有代表性,媒體基本上也是找他們來發言。選委會內,主要一個是立法會,還有一個是大商界嘛,商界涉及到下面很多人的嘛。所以,這是對特首選舉最直接的影響。那更深入的影響呢?現在這些新當選的議員,很多都是反梁振英的,那當然更影響特首選舉了。梁振英要不要繼續連任?在這麽大的民意之下,北京也要考慮,北京現在很爲難,爲難在哪裏呢?支持梁振英就是跟所謂的香港民意作對,不支持梁振英,我說難聽一點,它選誰當特首都要被攻擊的,你說換成曾鈺成?一樣的,沒有人會好好讓你幹。最明顯的一個例子,蔡英文當了100天就不行了,那蔡英文上台的時候,別說台灣了,國際社會都高估她,北京更是高估她,高估她什麽,高估她的執政能力嘛,說她上台之後就不得了了,但是上台之後,你看,她的執政方式也不行。 超訊:當「港獨」進一步擴大在香港的影響力,中央會直接介入對付「港獨」嗎?因爲「港獨」的威脅,中央會不會考慮取消50年不變的「一國兩制」? 張建: 我覺得在目前的階段,中央還是希望港府自己來處理港獨問題。但是當威脅到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時候,那不排除中央政府利用對香港具有「全面管治權」的權威,獲得直接處理港獨問題的某種彈性。但不管怎麽彈性,「一國兩制」應該不會改變的。五月份,張德江在香港的時候,說了三個不變,「一國兩制」是中國的基本國策,是戰略抉擇而不是權宜之計,不會改變;「一國兩制」有堅實民意基礎,是內地和香港的最大公約數,不應改變;回歸實踐證明「一國兩制」「做得到、行得通」,是經時間檢驗的好制度,沒有必要改變。更近一點,習近平在七一講話裏也有類似表達。習近平表示說,「一國兩制」在實踐中已經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具有强大生命力。無論遇到什麽樣的困難和挑戰,我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和决心都絕不會動搖。■ 文/ 李永峰 秦寬]]]]> ]]>

(Visited 58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