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計劃單方面退出美俄已簽署30多年的軍控協議《中導條約》之際,美國《防務新聞》網站1月29日再披露消息,指美國已正式將一款用以配備在戰略核潛艇的彈道導彈上新型低當量核彈頭投入生產。外界已有不少擔憂,這項新型核彈頭研製計畫很可能引發美俄間新一輪的核軍備競賽,進而引發全球更大的核危機。

美國正在生產的新型低當量核彈頭W76-2

美降低核彈使用門檻   引發廣泛爭議

在美國《防務新聞》網站一篇題為《特朗普的新核武器已投入生產》的報導中提到,根據美國國家核安全管理局發表的聲明,美國第一批新型低當量核彈頭W76-2正在德克薩斯州的工廠進行生產。
該機構發言人說,國家核安全管理局有望完成達到初始作戰能力要求的W76-2彈頭生產,並在2019財年末交付海軍部隊。不過發言人還指出,今年只交付具備初步作戰能力的數量,但拒絕透露未來會裝備多少枚彈頭。
報導稱,W76-2新型彈頭是海軍“三叉戟”彈道導彈的W76-1彈頭的改進型。早在去年,美國發佈的《核態勢評估報告》就提出要製造這種彈頭。
據美國軍事專家透露,美國W76系列彈頭於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是目前美軍儲量最多的核彈頭。其第一種型號W76-0於1978年開始生產,主要用於裝備美國的“三叉戟I”和後來的“三叉戟II”潛射彈道導彈。W76彈頭只有164公斤,爆炸當量約為10萬噸TNT。美國政府於2000年批准800枚彈頭的延壽工作,後來增加到2000枚。
2008年美國完成首批W76-1彈頭升級,並於次年交付美國海軍,它實際上是W76-0的翻新延壽版本。而新型的W76-2彈頭降低了當量,有未經證實的消息稱只有5-7千噸。
雖然白宮方面宣稱,這種低當量核彈頭可以增加核威懾力量的靈活性,可在有限度的核衝突中具備優勢,但是美國國內對於發展這種核彈頭,也存在很大的爭議。
美國國會中的防擴散宣導者和許多民主黨人士都對此表示反對,指出美國發展用於“三叉戟”潛射彈道導彈的低當量核彈頭,可能會降低美國使用核彈頭的門檻,引發更大的核危機。因為核武器即使是低當量的,威力也很強大,如果美軍發射三叉戟導彈,由於敵人並不知道其核彈頭屬於何種類型,因此仍會可能選擇發射高當量核導彈報復。
美國科學家聯盟成員克裏斯滕森(Hans Kristensen)警告,美國生產新核彈頭,不但脫離奧巴馬政府時代不生產新核武的承諾,更有與俄方展開小型核武軍備競賽的風險。而俄羅斯總統普京去年已高調展示多款新核武。
據悉,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亞當·史密斯也表示,該武器的未來發展令人懷疑,他希望能取消W76-2進一步發展的資金。

《中導條約》面臨破裂  新一輪軍備競賽或開始

其實,在美國此次生產新型核武器之前,中俄之間的軍事關係就已經出現了緊張的氣氛。其中加劇緊張關係的一個關鍵,就是兩國在《中導條約》上的爭議。
據悉,《中導條約》是在1987年12月8日由當時的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和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在華盛頓共同簽署,規定禁定雙方試驗、生產和部署射程500至5500公里的陸基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但對海基和空基的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並沒有做出限制。
俄美兩國近年來多次互相指責對方違反條約。不過在去年10月,特朗普向世界宣佈美國計畫退出在冷戰期間達成的《中導條約》,並譴責俄羅斯“多年以來”一直違背該條約。
隨後美國把矛頭指向俄羅斯部署的9M729巡航導彈,稱其導彈系統射程超過500公里,有悖《中導條約》,並要求俄方銷毀9M729巡航導彈。
而對此,俄方回應稱,美方從未給出俄方違反《中導條約》的證據,俄羅斯反對廢棄《中導條約》。1月23日,俄羅斯更是高調地在莫斯科郊區向外界公開展示9M729型巡航導彈,以“透明”方式回應美方對這種導彈違反《中導條約》的說法,指導彈最大射程只有480公里。
在去年到今年,美俄雙方幾度舉行的有關談判都未有成果,至今美國依然態度十分強硬。1月24日,美國主管武器管制和國際安全事務的副國務卿湯普森重申,如果俄羅斯在2月2日期限之前,沒有“重新遵守”條約,特朗普政府就將根據條約“暫停履行義務”。
《中導條約》爭議導致美俄關係緊張。一些專家擔心,如果美俄退出此條約,可能會破壞其他武器管制協議,以及全球防止核武擴散系統。
此外,這也有可能影響美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順利實施及該條約到期後的核裁軍談判。《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規定,美俄雙方要將部署的核彈頭數量削減到1550枚以內。
另有外媒報導指出,W76-2新型核彈只是美國打算研製和翻新的多種核彈頭之一。美國國家核安全管理局此前發佈的報告顯示,美國在未來25年將研製或更新多達9種新型核彈頭,以滿足《核態勢評估報告》的要求。
可以預料,如此龐大的核彈頭研製和更新計畫,勢必會刺激像俄羅斯這樣的核大國,導致新一輪的核軍備競賽。而全世界都可能因此蒙上核危機的陰影。

(Visited 9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