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個人利益為依歸,而以社會整體為中心,這就是敬畏心。

秦嶺違章別墅事件

作為社會,人不是個體,不以個人利益為歸屬,而以社會整體為中心的敬畏。
先不說這個社會還有沒有抱負和理想,這個黨員是否信仰依然。講講組織紀律、說說規矩、一個正常人的良心,在中國似乎都擺不上枱面了。
一個秦嶺違章建別墅事件,黨領導要連批示六次,才把捂了多年的蓋子揭開;維護法制的中國最高人民法院,辦案的卷宗竟會「有計劃」地不翼而飛。上樑不正,下樑難正。社會整體士風日下,為一個高鐵座位可以不講道德出賣人格,一個時期還不斷有新聞出現。日常不按規矩、不講禮儀的事那就更見怪不怪了。
自然,沒有信仰,沒有抱負和理念,人生活得不會高尚。作為一個社會人,不是單一個體,在日常生活中要考慮整體利益,需要遵守群體的制度規則,需要有敬畏之心。簡單講,不以個人利益為依歸,而以社會整體為中心,這就是敬畏心。
南宋大學者朱熹在《中庸注》說:「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敬畏之心,是人類對待事物的一種態度。敬畏的過程是克制,是約束。為什麼叫敬畏之心,那就是用心對待的處事方式,馬虎不得且小心翼翼。如此,才不會不知天高地厚膽大妄為。
中國還有位古賢曾這樣說過,人活著不能隨心所欲,而要心有所懼。他們所言,都是告誡人們,人生在世,應當常存敬畏之心。中國改革開放40年,在社會變革和經濟發展上可謂翻天覆地,變化巨大。但在社會精神上丟失的也實在太慘重。沒有信仰、理想,連起碼的敬畏心都逝去了。一個錢字,讓君臣父子無道,讓尊敬長者、愛護幼童、尊師重道都扔一邊去了。因為「厲害了」,所以目空一切!
所謂敬畏之心,既恭敬又畏懼,就是指人類在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面前所懷有的一種敬重與畏懼心理,懂得在自然和社會規則中行事。心懷敬畏,它能讓人懂得自警與自省;心懷敬畏,讓人變得冷靜,更能在處理一些事的時候遊刃有餘;心懷敬畏,才讓人類對未知的時候充滿好奇,激發了人們的探索慾;心懷敬畏,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睿智,是美德;心存敬畏,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一個人更有意義地活著的一種明智選擇,是一個人在世間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永遠受人尊敬的法寶。
常懷一顆敬畏之心,你才活得灑脫,活得安妥。德國哲學家康得曾對人說:「我一生中敬畏兩件事:一是浩瀚的星空,二是內心中的道德。」那是告訴我們,天外有天,永遠不要自大;人外有人,一切都要規矩行事。

(Visited 79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