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左)、曾俊華(右)[/caption] 特首梁振英六月接受《南華早報》專訪時表示,立法會選舉後才決定連任問題。政界人士亦多認為,立法會選後北京才會對特首選舉表明立場。 立法會選舉9月4日舉行,結果早已塵埃落定,但選後半個多月,梁振英卻還沒有就是否會競逐連任表態。遲遲都還沒有表態,似乎顯示梁振英的連任之路遭遇阻礙。 此屆立會選前,非建制派參選人大多持反對梁振英連任立場,建制派則多持中立態度,不願表態;一般解讀為建制派如在選舉中維持既有戰績,則有助梁振英連任; 如建制派大量失去席位,北京則須檢討對港政策, 梁振英就會被換掉。 但是,也有另外一種看法, 如立法會主席曾鈺成與梁振英的首號支持者張志剛就認為, 一旦立法會反梁勢力過盛,北京反而可能讓梁連任,借此平衡香港一面倒的局勢。 結果,此次立會選舉,70個議席當中建制派獲40席,失去3席,但仍佔立法會多數;非建制派則共獲30席,繼續保有議案否決權;因此建制派談不上大敗, 非建制派亦不能稱之為大勝, 雙方在議會所能發揮的政治效能, 跟上屆相差不大。 誰為本土派大舉晉身立法會負責? 回歸後的多屆立會選舉,在直選方面, 建制派的得票都在四成五至四成之間,這一屆亦能維持在四成左右。 唯一令人意外的是,有多達6名標榜香港應自決前途的本土派人士通過地區直選, 成功晉身立法會。香港自決包含多個選項,其中一項即是港獨,因此倡議自決者雖沒有明言港獨,但卻被建制派視之為隱性港獨。 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會,其內部政治紛擾頗受海外關注,外媒動輒把問題歸咎於北京對香港干涉過多。今年年中,港媒曾報導北京指示全力阻止港獨分子晉身立法會,而涉嫌港獨者獲選為立法會議員,亦被國際媒體炒作了一番。極端本土派借助立法會這個大舞台,宣傳鼓吹, 推波助瀾,將加快港獨思潮擴散,更難壓制。 誰應為具港獨傾向的本土派人士大規模進入立法會負上責任?北京會不會追究到梁振英身上?北京如何評估這次的立法會選舉等等,都可能影響梁振英競選連任。 有意競選特首的特區第三把手、現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近期表現漸趨積極。政壇開始流傳北京不會支持梁振英連任,改而支持曾俊華選特首。 9月初爆發的橫洲公屋發展事件,演變為港府最高層官員間的矛盾,被視為梁曾二人爭奪特首之位的第一回合交鋒。 橫洲公屋由1.7萬個減至4000個或分期發展,究竟由哪位官員或部門拍板?公眾質疑特區高層向地方勢力人士屈服,梁振英、曾俊華則各說各話,予人互相卸責之感。 在北京施壓下,梁振英被迫聯同曾俊華、房運局局長張炳良、發展局官員於9月21日召開記者會交代。梁表示房運局先建議發展第一期,第二、三期則延後,重申建17000個公屋目標不變,並說: 「這是我的決定,作為特區政府最高負責人,做決定是應有擔當。」對於記者提問,曾俊華則以一句英文回應: 「always agree with my boss」。 記者會上,梁振英全場主導,曾俊華則明顯處下風,梁、曾不和再度表面化,成為港人茶餘飯後的話題。 橫洲事件打擊特區管治班子威信,對梁曾二人的聲望都有所損害。如果梁振英成功連任特首,曾俊華繼續留在政府的可能性甚低;如曾俊華獲准競逐第五任特首,以目前民意支持看,梁振英落敗機會極大。 當然,北京會讓曾俊華入閘選特首還只是一種猜想, 政圈盛傳的消息亦可能只是謠傳。 北京視梁振英為忠誠於中央的人,而北京是否百分百相信曾俊華的忠誠,倒是一個問題。如梁振英不獲連任,領導親民黨在立法會選舉取得佳績的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可能被看高一線。葉劉兼具高層管治經驗與基層選戰試煉,是歷任特首所沒有的,成為香港第一位女特首的機會甚大。 [caption id="attachment_2685" align="aligncenter" width="397"]%e8%91%89%e5%8a%89%e6%b7%91%e5%84%80
葉劉淑儀[/caption] 特首人選北京不會太早表態 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9月中接受報章專訪,談及特首選舉與港獨問題,表示今屆議會一開始氣氛會差,但在特首候選人出現後便會緩和。她形容特首是中央和香港的「中間人」,要做好溝通工作, 並指出換特首不代表可解決所有問題,但「換一個香港較鍾意的人,可令社會氣氛緩和一點」。范太的說話營造出不利梁振英連任的氛圍。 至於港獨,她分析指很多年輕人說要港獨,其實是不滿現屆政府,當中一大部分認為特首按中央指示辦事,故此也不滿中央政府。不過,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則認為范太的言論只是個人意見,沒有任何人可代中央表達對下任特首的看法。 而資深政論家劉銳紹則表示,這屆特首選舉北京不會太早表態,一是怕選中的人被眾人圍攻,二是也想讓有意問鼎者展現自己,以觀察各人表現, 再做選擇。 《超訊》近日獲悉港澳辦主要官員很快將親自南下深圳,接見香港政界人士,了解立法會選後最新形勢;北京此舉亦是在為明年初的特首選舉做安排, 同時會檢討治港政策得失, 其中年輕人的政治取向與參政的踴躍度是不容忽略的一環。 今屆選舉誕生了香港歷來最年輕的立法會男議員與女議員,分別是23 歲的羅冠聰與25 歲的游蕙禎,皆屬非建制派陣營。羅於中國大陸出生,是政黨香港眾志的主席,該黨屬本土派以「民主自決」(公投香港前途)爲最高綱領。游則是青年新政成員,出生於香港。青年新政主張香港有權選擇自決,成員逾百人,大部份為20至30歲的在職青年。 建制派通過強大的組織動員與配票能力在直選中獲約89萬張票,穩住了四成基本盤,但其中年輕選民的選票佔比甚低。 年輕人代表了社會的未來,二三十年後他們將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執政者如失掉年輕人支持,無異等同於喪失未來的話語權。 應著眼整體政治制度設計 10年來,香港在政治、經濟、民生各方面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持續惡化,梁振英身為第三位特首當然要負上一定的責任,但卻又不能把問題都歸咎於他的管治。 觀諸前兩位特首董建華、曾蔭權,他們在執政後期都面對民意沸騰的局面,被迫處於跛腳鴨狀態。換曾俊華做特首,誠如范徐麗泰所言但「可令社會氣氛緩和一點」;但是,香港社會一系列嚴重問題卻仍然橫亙於前,不會自動消失。 如果年輕人大多倒向非建制派,無論誰來做特首,相信也不利於香港的長治久安。 因此,香港面對的問題並非換掉某個特首就可以解決,而應著眼於整體的政治制度設計,從加強特首與立法會的認受性入手。]]]]> ]]>

(Visited 45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