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中,歐盟將面臨英國「脫歐」、歐洲議會選舉、歐盟領導層換屆、民粹主義勢力的進一步崛起等一系列的挑戰。歐盟往哪裏去? 2019決定命運之年。

德法簽署《亞琛條約》

1月22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德國亞琛簽署了《亞琛條約》,用以取代德法1963年締結的、曾為兩國友好關係奠定基石的《愛麗舍宮條約》。這是德法兩國在「決定歐盟命運之年」,為重振德法軸心、振興歐盟邁出的決定性一步,也是默克爾在關鍵時刻對馬克龍有力的支持!

歐洲議會選舉決定走向

對於歐洲而言,2019年被媒體稱為「決定命運之年」。除英國「脫歐」外,今年5月下旬將要舉行的第九屆歐洲議會選舉也是事關歐盟未來走向的一件大事。雖然離選舉尚有數月,但德法兩國早已圍繞下屆歐盟委員會主席的人選問題展開博弈。如同2014年歐洲議會選舉那樣,這次歐洲各政黨仍將各自推出其首席候選人。期間,歐洲議會和現任歐盟委員會主席讓-克洛德·容克(Jean-Claude Juncker) 已聲稱,選舉後最大政黨的首席候選人應出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本人在2014年選舉期間就是歐洲人民黨首席候選人,也按照這個模式被推選為歐盟委員會主席。
信奉基督教民主主義和保守主義的歐洲人民黨是歐盟最大的跨國中間偏右政黨。數十個歐洲政黨均是歐洲人民黨的成員及觀察員。其中包括德國的基民盟、基社盟以及由匈牙利總理奧班·維克多(Orbán Viktor)任主席的青年民主主義者聯盟-匈牙利公民聯盟。(簡稱:青民盟)
由於青民盟是一个右翼保守主義和民粹主義政黨,因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去年底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稱,他曾在黨内提議把奥班的青民盟開除出歐洲人民黨,但遭到了拒絕。
現今歐洲人民黨已推選出該黨歐洲議會黨團現任主席曼弗雷德·韋貝爾(Manfred Weber)為首席候選人。46歲的韋貝爾來自德國,至今還兼任著基社盟副主席。據此間媒體分析,由於今年歐洲議會選舉後歐洲人民黨議員很可能再次組成議會最大黨團, 因而韋貝爾很有可能問鼎下一屆歐盟委員會主席。
自德國基民盟黨人沃爾特·哈爾斯坦(Walter Hallstein) 1967年卸去(歐盟前身)歐共體委員會第一任主席職務以來,還尚未有德國人擔任該職務。
時隔半世紀,韋貝爾很可能成為歐盟史上第二位德國籍歐盟委員會主席。因而,這次韋貝爾競選歐洲人民黨首席候選人一事得到了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的大力支持。默克爾去年9月上旬就表態道:「我支持曼弗雷德·韋貝爾當候選人。」基民盟這次更是放棄自己的候選人,並與基社盟一起推選韋貝爾作為兩黨共同首席候選人。
但這次鼎力支持韋貝爾的不僅有默克爾,而且還有匈牙利總理奧班·維克多。而正是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 對奧班所持的民族主義立場抨擊最烈。
由於韋貝爾現已在默克爾、奧班等人的力挺下當選為歐洲人民黨的首席候選,,因而,馬克龍目前正策劃與歐洲的自民黨、綠黨和社民黨結盟,並投入到今年5月的歐洲議會選舉中去。其目的就是要阻止韋貝爾出任歐盟委員會主席,並推出自己的意中人來擔任這一職務。
此外,今年不僅歐盟委員會主席要換屆,而且歐盟還需要新的歐洲理事會主席、歐洲議會議長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 北約秘書長和歐央行行長也要換人。圍繞這些職位分配歐盟各成員國及歐洲各政黨勢必展開博弈。但此時, 特別是德國及其聯盟黨必須兼顧各方利益,保持力量均衡。一國獨大的局面一則遭人忌恨,二則難以為繼。此外,還有一點是不能忽視的,那就是歐洲人只有團結一致,方能應對當今世界的各種挑戰。這也是歐盟生存下去的先決條件。

德法關係維繫至關重要

英國「脫歐」後,德法兩國正肩負著捍衛歐盟的重任。兩國在一系列問題上必須擱置分歧,謀求合作,才能符合歐盟的整體利益。
德法關係的走向事關歐盟在新一年中的大局。在2018年12月7日的基民盟黨代會上, 安內格雷特·克蘭普-克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已接替默克爾擔任基民盟的新主席,德國政壇由此步入「後默克爾時代」。而處理好德法關係則是現今德國外交的重中之重。這次法國爆發的「黃背心」危機使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政治、經濟上都遭到沉重打擊。按照法國交通運輸部長伊莉莎白•波爾納(Elizabeth Borne)的估計,馬克龍至今向「黃背心」運動做出的讓步將要花費法國政府將近80至100億歐元。而如何來為馬克龍提出的讓步措施籌措資金,還不得而知。
位於德國首都柏林的雅克·德洛爾研究所所長亨里克·恩德萊因(Henrik Enderlein)不久前曾尖銳地指出:「馬克龍在自己國家喪失權威也與聯邦德國政府支持不力有關。」按照恩德萊因的觀點,聯邦總理默克爾一直在採取實用主義態度來對待馬克龍2017年在索邦大學的演說。柏林的一些歐洲政策決策機構對德國政府向馬克龍傳授德國實用主義感到高興。在德國政府部門內,最近還聽到這樣的說法,即馬克龍「富於理想,而我們則注重落實」。因而,馬克龍重建歐洲的計劃不得不被束之高閣。
但按照恩德萊因的看法,現在德國和歐洲的高明做法就是支持馬克龍。因為「一旦馬克龍垮台,歐洲也將一事無成」。
根據《馬斯特里赫條約》的規定, 歐元區成員國的財政赤字率不得超過當年國內生產總值 的3%。 迄今為止,法國政府為2019年所預定的財政赤字率為2.8% 。但為了落實馬克龍這次的福利政策緊急措施,法國政府的上述目標可能會落空。而如果現在就展開對財政赤字率的討論,則將為馬克龍的對手攻擊這位法國總統提供新的彈藥,因而並非明智之舉。
然而, 對德國和歐盟來說, 法國國力衰退確實令人擔憂,而馬克龍地位的削弱更使歐盟的發展受到損害。 針對默克爾對馬克龍支持不力之舉, 恩德萊因甚至問道,一旦馬克龍幹不下去, 2022年瑪麗娜·勒龐(Marine Le Pen) 和讓-呂克·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這類極端仇歐派結盟執政的話, 柏林又會作何反應呢? 難道德國人還沒有從意大利左、右翼民粹主義政黨五星運動和北方聯盟2018年6月上台執政後給歐盟帶來的危機中吸取教訓嗎?
新年伊始,《明鏡》週刊已把今年稱為「民粹主義者之年」,並聲稱在歐洲議會選舉中,右翼勢力可能會明顯增強。柏林科學與政治基金會在一份研究報告中甚至聲稱,對歐盟持批評態度的集合運動「完全具有成為議會中最大或第二大黨團的潛力」。因而,恩德萊因的話應該引起德國人的深思和警覺。
在「後默克爾時代」,雖則默克爾本人還必須為自己的政治生涯拚搏,但無論是她還是其接班人都肩負加強德法關係的重任, 德國必須竭盡全力支援法國總統馬克龍。這關係到多極世界中重要一極歐盟的整體大局, 最終也是德國的根本利益所在。

(Visited 26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