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天皇的「平成年代」即將結束,在位30年,從1989年開始的「平成」年代,也是以泡沫經濟崩潰開始的。日本人希望皇太子德仁親王接任,新時代能夠帶來新的希望!

日本皇室成員向民眾拜年

平成作為日本的年號到今年5月以後將不再使用。現年85歲,日本國會和政府同意了即位已經30年的現任明仁天皇自己由於高齡不堪繁重的國事活動而要求退位的申請。皇太子德仁親王將在今年5月1日繼位成為天皇。今年的4月30日將是平成年號的最後一天,至於德仁天皇採用什麼年號要到5月1日才能知道。
日本近現代史可以說是波瀾萬丈、跌宕起伏。日本從一個默默無名的小島國完成了工業化,成為了一個現代國家。但日本在發展時選擇了一條軍國主義的錯誤道路,在給東北亞、東南亞以及西太平洋國家的民眾帶來了巨大災難的同時,也使得日本民眾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以至於在1945年太平洋戰爭結束時日本列島成了一片焦土。
戰後,日本從廢墟出發開始建設經濟,終於在1968年GDP超過西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直到2010年才被中國超過。

歷經四位天皇跌宕起伏

在這段時間裏日本有過睦仁、嘉仁、裕仁和明仁四位天皇,其年號分別為明治、大正、昭和及平成,這四個年號所覆蓋的年代在日本近現代史上也表示著不同的發展過程。
從1968年開始的明治年代是日本開始崛起登上世界舞台的時代,日本在明治年代開始搞現代化和工業化,在初見成效之後就開始學習殖民主義列強的侵略擴張政策,接連在甲午和日俄戰爭中獲得勝利,使得列強刮目相看,修改了當時的各種對日不平等條約,承認了日本的列強地位。
在從1912年開始的大正年代中,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站隊正確,在英法列強的支持下接受了戰敗國德國在赤道以南的亞洲以及太平洋的權益,成為舊國聯的五強之一。國際地位的這種變化給了當時的日本人一線寬裕,出現了時間雖短但是一直為日本人津津樂道的「大正民主」時期。
但所謂「大正民主」僅是曇花一現,《大日本憲法》下的日本構造上的國體問題和上世紀20年代末世界性經濟危機一起使得日本再一次選擇向外侵略擴張來解決問題,「戰爭」成為了從1926年開始的昭和年代最顯著的特徵。
侵略戰爭的失敗使得日本人真正睜開了雙眼接受現實世界,反而安下心來在美國佔領軍強加給他們的《日本國憲法》下專心發展經濟,終於又一次成功,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而且還有過看上去似乎能夠取代美國而成為世界最強經濟體的那麼一瞬間。
但是和曾經有過的「大正民主」一樣,日本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可能性也還是就出現了那麼一瞬間。時代的錯誤、形勢判斷的錯誤和操作上的錯誤使得原本是盟國聯合起來幫助盟主美國的計劃成了刺激日本泡沫經濟的重大起因,而日本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現的泡沫經濟以及之後的破滅是日本到現在還揮之不去的陰霾。

「平成」似乎就是「停滯」

從1989年開始的「平成」年代,也就是以泡沫經濟的崩潰開始的。
平成開始的1989年,日本的GDP總值為420.1萬億日圓,1994年突破500萬億大關,達到了507.7萬億日圓,但到了24年後的2017年,日本的GDP卻還只有547.4萬億日圓。GDP在24年中的增長率不到7%,這就是從一開始說的「失去的10年」,到後來成為「失去的20年」,一直到現在開始的「失去的30年」的意思。其不斷變化的年數基本上就是指的平成年代。「平成」給人的印象似乎就是「停滯」,雖然沒有了昭和年代前期的動盪和戰亂,但也沒有了昭和年代後期的經濟飛速發展,老氣橫秋而日暮西山。
作為一個已經發展了150多年的國家,再要求日本像新興國家那樣的發展也不符合實際,實際上發達國家除了美國之外基本上和日本大同小異,日本失去了30年,但在這30年中除了中國趕上了日本之外並沒有其他發達國家超越日本。而且展望將來,除了印度有可能在2030年前後超越日本之外,其餘發達國家還是不可能超越日本,所以日本在平成年間經濟發展速度的放慢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問題。
據《超訊》觀察,實際上日本的經濟在這段時間變得更為成熟,這個「成熟」除了指日本的老齡化社會給經濟增長帶來的負面影響之外,也含有日本人為了克服這種負面影響而進行的努力以及收到的效果,實際上日本的人均GDP一直在增長,日本的經濟潛力還是不可忽視的。
平成年代雖然在經濟發展上乏善可陳,但平成年代還是會以明仁天皇的人品形象而被人記憶。出生在1933年的明仁天皇雖然沒有參加過戰爭,但對戰爭的深刻而不可抹去的記憶使得他成為了一位受人矚目的和平主義者,他一再到國內外過去的戰地進行訪問,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戰爭的慘痛教訓。
明仁天皇是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因為年齡原因而自己要求退位的天皇,給人一個開明而自省的形象。他在皇太子時代就開皇室的先例娶平民女子為妻,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兩個兒子都迎娶了平民女子,使得起碼連續兩代的日本皇后為平民出身。日本自然災害多,重大自然災害的現場都能看到天皇一家在看望災民,尤其是跪坐在災民面前和災民聊家常的天皇和皇室其他成員的形象很打動人,使得日本人對天皇的感情從原來的「敬畏」到了「愛戴」。
雖然日本天皇一直是虛君,但在《日本國憲法》下,日本天皇的地位被進一步虛化,天皇甚至都不是日本的國家元首,只是「日本國民的象徵」,天皇一家連對供應自己的菜譜都不能發表意見,更不要說對政治問題說三道四了。但明仁天皇還是經常以另外一種方式表達自己的一些意見,或者說讓聽眾以為是自己在表達意見。比如在2018年12月23日他作為天皇最後一次發表生日電視談話時,除了呼籲和平之外,更講到自己在完成「憲法賦予的國民象徵」角色方面的努力,不少人認為這實際上是在讓人們注意到安倍晉三首相一直在努力企圖修改的《日本國憲法》,也算一種「沉默的語言」。
平成的年代即將過去,日本在這段時間裏的國際存在感實際上因為其經濟能力而在下降,日本人還是希望新時代能夠帶來新的希望,但實際上在未來的新時代中日本的這種下降趨勢不太可能會扭轉,因為日本面對的是社會老齡化這個現在人類還沒有找到解決方法的問題。

(Visited 107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