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香港青年組織「就是敢言」一行十多名成員來到北京,開始了為期5天的學習考察活動。青年們與北京市政協領導座談,參觀中央電視台和人民日報等媒体,拜會國務院港澳辦聯絡司、網信辦等等。青年們懷着一顆希望香港未來更好的心,匯聚正能量,共同思考並探討如何解決當下香港的問題,希望為社會正義敢言、善言、能言。
「就是敢言」的主要成員是由一班畢業於世界名校及香港高校的青年、學者組成。該組織旨在培養青年評論人才,作到「敢言、善言、能言」,在重大問題上勇於發聲,立場堅定,態度積極,逐步建立香港青年的話語權。
當下香港社會出現的矛盾和紛爭,令敢言的青年們感到難過,在考察和交流中,他們在不斷探討如何解決當下問題,希望能夠更好地站出來為香港發聲,并落到實處。他們在拜訪過程中了解新時代青年對「一國兩制」的擔當,在和抖音等新媒體的交流中探讨當下創新科技對香港的意義。
在眾多思想的不斷碰撞中,敢言的青年們形成了表達上的共識,未來為香港、為正義發聲,離不開香港與內地、青年與老人、當下與長遠這三對關係。面對香港當下的社會問題,只有理清這三對關係,才能解決矛盾,幫助香港走出困局。在這個基礎上,年輕人建立起應有的奮發向上,為正義敢言、善言、能言,逐步掌握話語權,共同翻開新的篇章。

就是敢言」成員參訪北京市政協

香港與內地

香港和內地互相依存,是不爭的事實。改革開放的40年,不僅是內地經濟發展汲水香江的40年,也是「東方之珠」被內地「活水」滋養而更為耀眼的40年。回顧歷史,尤其是內地製造業起飛,為香港服務業帶來巨大市場需求,貿易、物流、金融等專業服務在90年代大幅增長,香港順勢轉型至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
數據顯示,內地活躍的外貿活動,以及佔比近60%與香港相關的投資活動,持續促進了香港物流和金融服務發展,目前服務業在香港GDP中的佔比已高達92%。
國家發展大局更是增強了香港的經濟後勁。香港善用固有優勢,把握機遇,積極參与「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內地有序改革開放釋放出源源活水,有力鞏固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經濟發展對內地的作用也不容小視。2018年1-12月,香港在內地新設立企業3.9868萬家,同比升120.68%,實際使用港資899.2億美元,佔內地實際使用外資1349.7億美元的66.6%。而中國每增加引進1億美元的外資,平均可為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增加15億元、就業人口增加2萬。
港資企業大量集中在珠三角,為廣州、深圳等城市的GDP的增長及就業,貢獻了無可替代的力量。過去30年,來自香港的資金一直占內地吸收外資的一半或以上。至2018年12月底,內地累計批准港資項目456900個,香港企業投資內地的資金是800多億美金。港資占內地累計吸收境外投資總額的54.03%。


年輕人應該正視香港與國家一榮俱榮,無法分離的事實。參訪團在人民日報座談交流會中,《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表示,內地社會願意香港好,也會盡自己所能,為香港發展營造更好條件,讓香港能更便利地搭乘國家發展的列車,但這一切都取代不了香港年輕人們自己腳踏實地的工作和進取。希望香港年輕人實事求是地面對各種挑戰。
只可惜的是,內地對香港的真誠善意被曲解,一些香港人對內地的整體認知被嚴重誤導。為香港發聲,有必要清楚釐清香港和內地的關係,對於敢言的年輕人來說,應該用真誠的態度表達事實,將這對關係更好地講給民眾聽。

青年與老人

在香港社會,有人會以一個很特別的字眼去形容新一代的年輕人,叫「廢青」,也有年輕人不甘示弱,為上一代冠上「廢老」的字眼。這種對立尤其體現在政治上,年輕人認為老年人在政治上活在自己的時代裏,無視現實世界的變化,簡而言之就是「離地」。
這種對立更說明了香港政壇需要生力軍,尤其是建制派,在當下的情況更需要「接地氣」,需要新面孔和年輕的血液,而其中一項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啟用新香港人。
世界各地,代代來港定居者都可被稱為新香港人。在獅子山下,同舟共濟,協力打拚,建設出越來越美好的香港,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湧現出許多政商文化名人,為香港作出的巨大貢獻,有目共睹。新香港人,成就發展着新香港。
在新時代背景下,新香港人中有一大批年輕且具有高學歷的人士,遍佈香港高等教育、金融、會計、律師、保險、資訊等專業領域,他們不僅為香港的經濟發展輸入新鮮血液,而且大多數人不認同有人破壞香港這個家和香港的核心價值,認為站出來發聲和引領香港的政治發展,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令人遺憾的是,當前具內地背景的新香港人與政府的管治團隊幾乎粘不上邊;從一些建制派政黨的結構看,具內地背景的新香港人似乎也沒有用武之地。
從香港社會目前的一系列事態表明,香港政壇出現新老交替已經是必然趨勢。香港建制派力量要審時度勢和改變觀念,為新香港人參與政治和發揮正能量作用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同時及時改變領導結構,從新上陣。只有這樣,建制派力量才能脫胎換骨,在新的形勢下發揮新的作用。

當下與長遠

當下,香港社會正處於撕裂及動盪之中,個別激進示威者採取暴力行為,對香港社會產生嚴重的衝擊。而這背後的根本原因,難以與民生問題割裂。
今年以來,香港民生問題不減反增,市民衣食住行的負擔愈發變得沉重,香港失業率已超過一年處於2.8%的底線。香港2019年首季經濟按年增長為0.5%,是自2009年第3季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季。香港房價已突破2018年8月的紀錄,為歷年來最高水平。香港是全世界最難負擔房價的城市,即使是最普通的公寓,也僅有富裕階級才能負擔。被生存壓得喘不過氣的香港人,有怨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就算沒有這次《逃犯條例》修訂,社會衝突也會在另一次偶然情況下爆發。


要解決當下的問題,離不開長遠戰略規劃,需要將重心放在解決民生問題上,如果只解決表面問題,治病不治本,未來問題還會出現,而且只能是頭疼醫頭,不斷滅火。
關鍵時刻里,香港需要更多的正義,而這個正義就體現在解決年輕人上升的問題上,體現在如何建立起長效機制,讓更多的年輕人受益上,而並非讓少數特權人士受益。弘揚正義需要年輕人積極發揮力量,更需要政府發揮出更多作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尤其是衣食住行上多動腦筋。
例如,從長遠來看,住就是急需解決的一個議題。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就是敢言」主席張俊勇認為,在香港市民生活環境及質素日漸倒退的情況下,政府實在有必要以填海方式造地,同時,以更為靈活的手法,在短期內考慮及尋找可以建屋的土地,務求令市民明白政府會解決基本住屋的需要,讓香港市民,特別是青年人看見「上樓」的曙光。
香港走出紛爭,需要更多敢言、善言、能言的年輕人正視這三對關係,形成共識,不斷發聲并落地。香港要實實在在解決內患,改善民生,同樣需要有志青年們的群策群力。香港需要更多年輕人勇敢站出來,為正義發聲,共同打造正能量的社會輿論風氣及氛圍。

(Visited 137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