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caption] 一篇葉檀撰寫的「我眼中最無前途的十個中國城市」評述文章在網上走起,引起網絡強烈的支持、反駁甚至謾罵群情。點擊相關評論標題,短短一個月,百度上有24萬個相關結果,Google搜索引擎上也出現了數十萬的相關結果。因為單一文章,把在網絡上紅起的財經評論家葉檀推上了風口浪尖。 之前,葉檀還推出了,「我眼中最有經濟前途的十個中國城市」,被推崇的城市自然低調保持風度。而不被看好的當地經濟學者、媒體、有些市民無法忍受自己所在城市遭批評,群起而攻之。人民日報海外版也發表文章,加入隊列,維護被批評城市的輿論攻勢。葉檀以我不後悔寫《我眼中最無前途的中國十個城市》統一回應,「寫這樣的文章,我希望有助於當地的發展,通過相對來說是第三方的獨立眼光,更快找到癥結解決問題。」平復網絡爭議。 網絡時代,一篇評述引起的互聯網波濤如此之烈,除了評述本身,更因為葉檀的個人影響力。這位被冠以「財經女俠」、「毒舌善心」的女性財經評論家,受到互聯網的擁抱,在中國財經界的網上網下受到歡迎。上百度輸入「葉檀」,顯示:「百度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9,710,000個」,在Google上是400多萬條。輸入另一位著名財經專家「郎咸平」,數據顯示:「百度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7,680,000個」。 無從考證葉檀是否當今中國網絡最受關注的財經專家,但大數據還顯示不出哪一位財經專家的網絡相關結果排名可以超越葉檀。再細細察看相關結果的條目,都是葉檀對時下經濟的評述,少有專門報導葉檀本人的新聞甚至八卦。在網絡上要找到葉檀的故事還真難。 互聯網擁抱的葉檀,是歷史學博士,有關她的介紹中沒有官方頭銜,沒有官職,不是教授、研究員,冠名只是知名財經評論家、財經專欄作家。《每日經濟新聞》主筆、《解放日報》經濟評論員,央視財經頻道特約評論員。在《南方都市報》、《南方人物週刊》、《財經國家週刊》、FT中文網等多家媒體開闢財經評論專欄。主要從事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等領域的財經評述。一位互聯網擁抱的新銳財經評論家。 現時應因中國經濟的財經專家很多,大體可以分為二部分。大部分的專家在體制內,都以為當政服務成為智囊為榮,他們所做所為都是想影響上面的人,影響決策者;另一類是體制外的財經專家,沒有職務,不拿政府的錢,是以互聯網為平台,為中產平民提供財經意見,不是想影響誰,而是站在市場的角度,盡可能的維護公眾利益。把自己的知識、分析與公眾分享,以自己的才識和判斷受到網民歡迎,成為互聯網擁抱的財經專家。  

站在中產階層的立場

葉檀就屬於後者。在接受《超訊》訪問時,葉檀表示,我有個根深蒂固的觀點,從歷史上看,民眾跟統治階層是互相影響的,當民眾極其不理性的時候,你是不能奢望有一個很理性的統治精英階層。 [caption id="attachment_3624"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e5%89%8d%e5%b9%b4%e5%88%a4%e6%96%b7%e6%88%bf%e5%9c%b0%e7%94%a2%e5%b8%82%e5%a0%b4%e6%9c%83%e4%b8%8a%e5%8d%87
葉檀前年判斷房地產市場會上升[/caption] 「我希望我的所有立足點是站在中產階層的立場,希望這部分人的力量越來越強,可以靠自己的能力過上好日子。」類似受網民歡迎的財經專家還有吳曉波、秦朔等,他們不吃皇粮,具獨立人格,堅定站在市場一邊。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份,中國網民達到7.1億,手機網民6.56億。而證監會2016年1月29日公布的資料顯示,中國股票市場投資者數量已於1月21日突破1億。 網絡影響經濟,中國的投資者大多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了解股市走勢,解構貨幣匯率,判斷房地產市場。尤其是中下階層的網民、股民,沒有接觸精英的渠道,可以循葉檀的財經聲音模索前行,成為他們參與投資、了解中國經濟狀況的一種寄託。你可以說,這不就是中國初時的屌絲經濟嗎?其實,這也隱含著中產的雛型甚至大部分就是中產的群體。 葉檀的平台就是互聯網,從2000年開始,每天起碼一篇財經評論文章,這已經是她10多年的堅持了。最多的時候,葉檀一天要撰寫5篇不同的分析或評論文章,都會通過網絡渠道傳播。至今,葉檀博客的累積點擊突破2億。  

觀點犀利、邏輯清晰

毫不誇張的說,互聯網塑造了這位網絡經濟學家,但她受到網民歡迎的理由卻遠遠超越互聯網本身。網友們喜歡葉檀是由於她的才識,由於她文字中透露的那種毫無顧忌的仗義執言。觀點犀利、邏輯清晰、語言直白的評論分析,一點不拖泥帶水的文字,讓讀者讀來賞心悅目,也給關心中國財經的網民提供了到位的參考意見。 當然,葉檀並沒有遊離中國權威學術界之外。2010年,在新屆兩會召開前夕,時任總理溫家寶邀請了各部委及一批經濟學家參加圓桌會議,就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徵詢意見。葉檀也在受邀之例,是少有的非體制的財經專家。和體制內的經濟學家坐在一起,葉檀提供的是與金融相關的負債率方面的意見。中國進入互聯網經濟,互聯網財經專家的意見顯得格外重要。 那些科班出生的經濟學家對她都有很好的評價。耶魯大學陳志武教授評論,「葉檀對中國問題的觀察非常細緻到位,對正處於快速轉型、變遷的中國社會來說,葉檀的多方位視角尤其珍貴。」 「中國經濟正在經歷復興與崛起道路上激動人心的變革進程。在這個過程中,既需要縱觀全局的戰略思考,也需要貼近現實的密切跟蹤與記錄。歷史藏於細節之中,在宏大的敘事與細節的結合方面,葉檀以她的勤奮、 敏感和獨立思考,作出了富有影響力的探索。也許讀者並不一定都贊成她的結論,但是,這些長期跟蹤形成的思考成果,有著特有的參考價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先生,對葉檀如是評價。 [caption id="attachment_3620" align="aligncenter" width="300"]%e8%91%89%e6%aa%80%e5%87%ba%e5%b8%ad%e9%9b%bb%e8%a6%96%e7%af%80%e7%9b%ae
葉檀出席電視節目[/caption] 走入互聯網,掌握到網民通常會在晚上入睡前看看手機、上上網,葉檀也習慣了這樣的作息時間。她通常選擇中午作為一天的開始,瀏覽新聞,約訪各種業內人士,在晚餐時分,她確定最適合的財經主題撰寫評述,晚上10點前發出文章。很快,網絡粉絲就圍攏而來,沒有幾小時,粉絲的閱讀量就上到幾萬。也就一年多的時間,新創辦的自媒體「葉檀財經」微信公號的粉絲量就超過了35萬。 每到晚上十點,不少網民等候着葉檀在自媒體「葉檀財經」發出她的財經評論文章,並紛紛留言。如果有一天晚了十分鐘,熱情的粉絲都會提出「忠告」。隨後,葉檀的博客、Facebook等平台都相繼貼文,一個歷史學博士和她的網民們每天的網上財經互動拉開序幕。這個節奏每天一樣,所不同的是評論文章都是當日的熱點財經。  

解讀歷史的鑰匙在於經濟

人生的選擇,往往就是在不經意中的啟動。一般人要找到歷史和經濟之間互通的軌跡並不那麼容易。葉檀踏上了財經評論的上升軌道,是在而立之年,葉檀從歷史學走出來,一是因為個人生活的原因,再是她離開了體制,需要再找方向。 葉檀對《超訊》說,覺得自己不是安分的人,不會安於平淡;另一個是學歷史的,並不知道歷史怎麼運作,所謂的那種政治史、後宮史,都不是可以解讀的鑰匙。「解讀的鑰匙就在於經濟。我現在懂了經濟後再回頭去看歷史,通了很多。」 其實,初時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葉檀在經歷了學校、科研單位及媒體的轉換後,她確立了一個判斷,在中國,政治、法律都沒有前途,個人可以發揮的餘地有限,冥冥中覺得,財經才有出路。「不是我喜歡什麼,而是知道了什麼工具重要。」  

從走進《每日經濟新聞》開始

敲開財經之門是從走進《每日經濟新聞》開始。葉檀成為撰述人,每天必須寫一篇財經評論。時任總編老何是一個有新聞理想的報人,他要求葉檀每天寫一篇財經評論,這對初涉財經的葉檀屬天方夜譚的神話。 雖然,頂著博士頭銜,葉檀自知,這不是經濟學博士,很難將之作為財經敲門磚,面對的問題是如何證明自己行。老何說,說民國時那些上海報人在四馬路不是每天都寫一篇評論嗎?人家那時候做得到,你怎麼做不到,其實就是一個習慣。「現在中國啊,他說,老報人的傳統已經丟失了,已經沒有了。民國時代,那些人不管在幹什麼,天天一篇社論出來,而且影響很大。」老何對葉檀說:你試試吧。 無論是養成習慣還是試一試,這對初入門檻的葉檀談何容易。葉檀說,她不是一個好學生,上課還老是睡懶覺,但書看的多,會跟老師私下作交流的習慣,讓她作了有益的補償。初入《每日經濟新聞》,天天與老何交流,成為葉檀轉型的重要過程。 雖然老何不是學經濟的,但他的新聞功底為葉檀打開了一扇窗。「很多基礎訓練受他的影響,他可能不會教導我經濟學的理論,他會告訴你說,怎麼把這篇文章以最清晰的方式呈現出來,這個就需要邏輯。然後再結合我以前受的那些訓練,我就知道這個文章架構要怎麼樣,這就是最起碼的基礎。」 大概有一個月的時間,葉檀每天先梳理邏輯,搭起文章的架構,然後尋找財經論證,最後得出結果,熟練後,才開始討論文章風格。  

「走上這條路,是被逼出來的。」

和如今一日可以寫幾篇文章相比,那時就是一天一篇還真讓葉檀焦慮。有時都要拖到晚上十一點編輯來催稿,還交不出來。那段時間天天要弄到後半夜。「走上這條路,是被逼出來的。」 被逼的還有財經知識。葉檀說,別人以為我轉型很容易,「我當年用功連續幾年的時間天天後半夜睡,我把所有當時重要的財經報導,比如當時的《財經》雜誌、《21世紀經濟報導》,包括西方金融傳統教科書通通放在案頭,晚上把所有的這些報刊雜誌幾年的內容全部看一遍。」葉檀是個聰明人,但她絕不相信一夜可以成功的神話。 [caption id="attachment_3625" align="aligncenter" width="1024"]%e8%80%b6%e9%ad%af%e5%a4%a7%e5%ad%b8%e9%99%b3%e5%bf%97%e6%ad%a6%e6%95%99%e6%8e%88%e9%ab%98%e5%ba%a6%e8%a9%95%e5%83%b9%e8%91%89%e6%aa%80
耶魯大學陳志武教授高度評價葉檀[/caption] 文章推出,點讚的、質疑的都有。葉檀不在乎,想的是形成自己風格。她把包括《紐約時報》的社論,「好的我都背下來」。《環球時報》那些評論很受歡迎,雖然不贊同觀點,甚至還很厭惡,但會很認真的去看。包括早前的《泰晤士報》的那些評述,葉檀也會照背,看國際媒體的評論結構。最後得出依照自己直接、不拖泥帶水的性格,覺得適合自己的是簡潔風格。「我不會去寫詰屈聱牙的長句子,我絕對不會去裝,然後我寫的時候一定是日期放在最前面,然後是動賓這樣的一個結構,而且直截了當地表達,一針見血!」經過很長時間的訓練,葉檀感覺出其中的一種快感。  

敢在風口浪尖上表達自己立場

「葉檀:G20只是聊天飯局 不可能促進全球貨幣政策協調」、「葉檀:樂視資金鏈難題源於劉士余式的監管」、「葉檀:為什麼現階段霧霾就是解決不了」、「葉檀:實業家是如何被那些金融資本壓垮的?」、「葉檀董明:珠女士發脾氣是在猛轟資本家與投機家」。看看最近一些文章的標題,寫作人有快感,閱讀者也會亢奮、悸動。葉檀的文章,就是敢於在風口浪尖上清晰表達自己的立場的利劍。 2013年4月22日,中國第一代企業家李經緯先生去世,葉檀在《南方都市報》撰文「令人同情的李經緯」,直接了當的提出質疑和同情。「這位悲劇人物以罪人之身辭世。2002年,63歲的李經緯因涉嫌轉移國有資產6000萬元人民幣被有關人士檢舉後,以「涉嫌貪污犯罪」被捕。2009年9月3日,原健力寶董事長李經緯出庭受審。2011年11月2日,佛山中院對此案進行一審宣判,李經緯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15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15萬元。他的罪名是,「夥同他人利用職務之便,以購買人壽保險的形式,侵吞國有財產331.88萬元」。很難想像,一個見慣大財富的企業家會倒在區區300萬元的保費上。」 [caption id="attachment_3618" align="aligncenter" width="185"]%e5%81%a5%e5%8a%9b%e5%af%b6%e8%91%a3%e4%ba%8b%e9%95%b7%e6%9d%8e%e7%b6%93%e7%b7%af
健力寶董事長李經緯[/caption] 葉檀喜歡以數字說話,1997年,健力寶集團銷售額突破了50億元大關,4月,國家工商局評定第一批「中國馳名商標」,健力寶赫然在榜,8月,中國飲料協會公布行業資料,健力寶在產量、總產值、銷售收入和稅利四項均排名第一。按照通脹率倒退,健力寶的銷售額相當於現在的百億元以上。如果加上企業家才能,有可能現在健力寶已經成為銷售額達到500億的大企業,比照一下娃哈哈。 她感嘆,這是三輸局面,中國失去一家知名大企業,消費者失去一個選擇,地方失去重要企業與稅收來源。這也是產權不清時代、財富得不到保障時代必然產生的悲劇。 一個悲劇的時代,找不到罪犯。 葉檀最後還不忘告誡社會:「李經緯先生走了,希望他的離世、希望一次次的悲劇,能夠換來制度的些許進步,讓欲哭無淚的機會少些,騙子馳騁市場的空間更小一些。」 直接了當的把自己對事件的評判呈現出來,這就是葉檀的風格。她對《超訊》表示,「我會讓文字盡可能地冷,盡可能地理性,從來不在文字上煽情,而用資料說話。但是我寫的時候,我知道有的時候我會帶感情,比如寫人的時候,當我看到一個人創業了一輩子,然後到時候一無所有,被趕出企業了,最後還進監獄了,你說這個東西完全不帶感情這不可能」。 有一年,北京把一個市場遷移掉,引起社會反響,本來人家做得好好的,一個遷移,牽涉到幾萬人的生計問題。遷移,對城市規劃來說有可能需要,但對一夜間要重新思考生計的人來說怎麼辦?葉檀認為,這需要一種均衡,寫這個的時候可能會動感情。當然,在落筆之時,她也會把最深的感情深藏在背後。 財經也有財經的敏感。十多年的評述中,因為犀利的文筆,為尋求市場公平的吶喊,往往戳到利益者敏感處、刺痛不少權貴、得罪江湖人物,什麼樣的經歷都有。有人直接找上門來,也有接傳票的驚險,葉檀不畏懼並一一化解。

文章得罪不少權貴與江湖人物

現在的企業,只要能上市,能量都很大,只要認為文章評述對他不利,用各種方式找你的漏洞,然後找上門來。葉檀是個江南女子,原來要的生活簡單的就是有個可以照顧你的老公,坐在他騎的自行車後面,一個溫暖的家幾乎不需要去考慮很多。現在的葉檀連性格都有很大變化。「我天性是一個比較大大咧咧的人,不拘細節。現在不得不去關注細節,甚至現在連進門鑰匙放哪?包放哪裏?小包裏邊的錢包放哪裏?手機放哪裏?都形成了非常固定的習慣,這跟我寫財經文章的嚴謹是有關係的。」 原來寫評論,只要找到資料有媒體的出處就可以用了。後來葉檀發現,媒體的新聞源質量也不是太好,大家都互相一大抄,「就會導致,因為你越寫越多,越受關注,人家關注矛頭就在你。那這個時候就又逼了我去做一件事情,盡可能的在官方管道找資訊源。」現在撰寫評論,葉檀除了引用一些權威管道的資料之外,有時候也用自己一手的調查資料。 慢慢,葉檀形成了自己對於資料的判斷體系,然後再去印證。葉檀很少做飯菜,有人問起廚房事,她經常開玩笑說「我千年做一回」。不過,她卻經常跑菜場,她是自己去種菜,去收割,卻不煮飯。 對葉檀來說,這是下基層的市場調查。「對,我會去看看菜市場,我會去吃麵條。同樣的一碗,上海市中心的大排麵去年多少錢今年多少錢?包括剛才咱們去買東西的時候,我看那個鮮肉月餅的價格,我說前年是1元5角、2元,現在是4元5角了。其實是每年以一定的比例在增長。」 [caption id="attachment_3619"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e8%91%89%e6%aa%80%e5%96%9c%e6%ad%a1%e5%88%b0%e8%8f%9c%e5%b8%82%e5%a0%b4%e8%aa%bf%e6%9f%a5
葉檀喜歡到菜市場調查[/caption] 葉檀比較看重的是基礎的消費資料,因為這個數據直接決定了它背後的通脹壓力、貨幣貶值壓力有多大,所有有空,她就出現在市場。別小看了那些數據,要理出相互關係才能清晰解說給讀者,一開始並不那麼容易。 葉檀前不久撰寫了香港和內地之間的進出口貨貿關係。她曾經提到,這個資料很重要,因為這可能是內地資金外流的一個指標,葉檀並不把它看作是貿易指標,她敏銳察覺是虛假貿易。「香港那邊即便統計口徑不一樣,轉口貿易去除了,那邊那個資料是下跌的,從內地出口是上升90%以上,這個也太離譜了,晾出去完全沒有可比性。」海關總署公布的資料顯示,去年9月以來首次,內地從香港進口的貨貿下降了。葉檀認為,這需要分析,不能只看表面,她把香港和政府統計局的資料全都找出來,然後與人民幣匯率差價進行對應,還要把外管局和香港和內地海關的相關數據找出來,一一對應才作出評判。

把微觀經濟看得很透徹

因為研究嚴謹,葉檀對微觀經濟看得也較透徹。前年下半年到去年上半年葉檀判斷房地產市場會上升,在演講時反復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也確實有人買了房子賺到錢。不久前,葉檀到廣州演講,有人再來聽講,並要拿錢送給葉檀,說買房賺錢了要表示感謝。 葉檀笑說,其實經濟領域的風險和機遇都很大,需要你立竿見影的判斷。房地產可能是2、3個月,股市就是第二天的事情。有一個大哥來問葉檀,買的股票已經漲了5天了,你再看看怎麼樣?問到如此具體,葉檀會坦誠告之,實在是沒有時間去分析它的基本面,但是我給你看看K線,有可能要跌了,然後補上一句,朋友之間僅供參考。對經濟學家來說,預測其實是一個風險很大的事情。 有擁護者自然也免不了有對立面,外界對葉檀的評價無外乎也就是二種。有稱葉檀是「俠女」,敢仗義執言;也有稱她是「毒女」、「毒舌女」,時不時會觸碰利益集團的乳酪,面對這樣的評語,葉檀索性將這二種評述都放在自己的自媒體,公開亮出「身份」。 當然也有責難的說,「哎呀,她不是學經濟的」。對此,葉檀一笑了之。沒有學政治的都可以當國家元首,沒有涉足過政治都當上了美國總統,不需要那麼在乎和認真別人說什麼! 有人說,你是一個「孤膽英雄」,葉檀說,「其實我還真不是」。她承認身上是有一點俠義之氣,這是天生的,是性格造成的。現在也不時興用英雄論人品,如果以工匠之稱,葉檀可能樂意接收財金工匠這個稱謂。「我說那麼多話其實我也挺累的,還不如你們喝喝茶什麼的。」 在私下場合不見人的話,她可以一天一句話也不說。就躺在那,如果是散步,或者做廣播體操,鍛煉完了,就開始看書。「我懶得說。」

希望越來越多農民成為中產

十多年前涉足財經領域,葉檀便把自己定位於關注民本、民生的經濟學人。她十分認真的對《超訊》表示,「我關注的是普通人的生存境況,所有立足點是站在中產階級的立足點上,希望這部分人越來越多,可以靠自己的能力過上好日子同時,也希望越來越多的農民可以成為中產,有尊嚴的生活。」 這是一個互聯網擁抱的新銳經濟學家的肺腑之言。■]]]]> ]]>

(Visited 39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