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民[/caption] 解放軍少將、中共元老羅青長之子羅援,1月25日,在《環球時報》發表評論稱:「我們曾承諾『中國人不打中國 人』,但如果『台獨』分子把我們逼入牆角,我們別無選擇,只有『武統』。『統則和,獨則戰』,獨立與和平之間不能畫等號。」 武統提上議程 兩岸關係是影響台灣大多數人生活的政策,在這一次的台灣大選中,輿論普遍認為,「綠非贏在台獨,而 藍非輸在兩岸」。換言之,如何維持兩岸關係穩定仍然是台灣的執政黨需要慎重面對的問題,是必答題,沒有迴旋餘地。 但是,正如台灣島內的政治人物批評國民黨的兩岸政策主張時所說的,不統不獨是你可以承諾的,不武不 是國民黨甚至任何上台執政的政黨可以單方面承諾的,因為,問題的決定權不在這裏。 台灣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做統獨民調和身份認同民調,最近的連續幾年來,贊成台獨和認同自己是台 灣人而不是中國人的比例持續升高,這次大選前的最後一次民調發現,在台灣129萬的首投族中,贊成台獨的比 例高達九成。 [caption id="attachment_390" align="alignnone" width="800"]民進黨再度上台
民進黨再度上台[/caption] 蔡英文在她的勝選感言和記者會上,既沒有提大陸一再強調的「九二共識」,甚至,作為「中華民國」 的總統,她也只提了「中華民國」一次。她的表態沒有跳脫事前各方對她的預判,也為兩岸關係的走向蒙上陰 影。島內有學者公開表示,之前大家認為大陸武力統一台灣的可能性在1%以下,但是,現在這個可能性是在 50%以上。 武統這個選項是最容易被提起,也最容易被否定的。理由其實也很簡單,武力統一之後呢?怎麼收復民心?在這個問題上,包括台灣的政界,學界都有一個基本一致的看法,那就是,大陸要長期承受來自國際社會的輿論壓力,以及內部社會包括台灣社會的輿論壓力,甚至反抗。而且武統之後,台灣經濟必定崩壞,到時候大陸要救台灣的經濟,等於在填一個無底洞,同時還要兼顧戰前為了爭取國際輿論許下的各種利益承諾,這是大陸在武統之前要做的成本測算。 再加之,由於兩岸軍事和經濟已經失衡,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陸對付台灣的籌碼只會越來越多,時間 完全在於大陸這邊。台灣如果現在獨立不了,未來獨立的可能性更加微乎其微。 對於眼下台灣年輕人的台獨意識增強,大部分樂觀的台灣學者認為,這是價值觀統一的問題,年輕人的台 獨意識是建立在之前台灣社會的物質基礎和價值觀念上的,隨著大陸國力增強,強到價值觀可以輸出的時候, 統獨問題就不是一個問題了。 另外,台灣的學界還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就是大陸實際執行的對台策略是,只要台灣不主動法理獨立,大 陸就沒有動用武力的必要。在他們的認知內,認為大陸這個策略將會繼續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樂觀的認為在未來20至30年內不會有變化。 況且,台灣還有相當比例的人認為,台獨究竟有何崇高之處,值得為它對抗十三億中國人?做台灣國的人 民會比做中國的人民更光榮、幸福嗎?他們中的大部分人認為,當中國制定「反分裂國家法」時,就已明確表 達了對統獨的態度,就是如果台灣選擇獨立,不論法理台獨或隱藏式台獨,就是選擇與十三億中國人對抗,以中國目前國力上升速度,台灣與中國對抗不會有任何贏的機會。那麼,其實台灣只有統一的選項,根本沒有獨 立的選項。 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曾經在趙少康的節目中透露,美國一位退休將領曾私下 對他說,美國的一艘航母上通常載有五千多名官兵,如果被擊沉的話,死亡人數可能等於一個珍珠港加上一個 911,蘇起在節目中對這位將領的言下之意進行分析後,憂慮說,美國會為台灣冒這個風險嗎? 蘇起的資訊想必不會這麼單薄,他的這個憂慮可以對照另外一則新聞來看。 眾所周知,很多台獨人士的心理依賴就是美國在兩岸關係中的特殊作用,換句話說,撇開美國談兩岸,是沒有實質意義的,那麼,就要看美國在未來的兩岸關係中會扮演什麼角色。2015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 問美國,之後公佈訪美成果清單,稱收穫49項成果和共識。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受訪時表 示說,中美雙方在兩國關係困難、存在戰略對抗性的大背景下,依然能在多領域取得49項成果,可以清楚看到 兩國政府盡最大努力控制矛盾的真誠態度及高水準的外交品質,他為兩國政府的態度和能力點讚。 但是他特別提到,49項成果中並未出現台灣問題的只言詞組,這是一個警示,「中國想跟美國建立全球性合作夥伴關係,而台灣正在從中美關係中淡出,逐步成為 『兩岸問題』、 『內部問題』,台灣應與大陸好好談。」 事實上,早在這之前,金燦榮就對媒體表示,美對台問題早有「冷處理」趨勢, 台灣問題更不在這一次的「習奧 會」美方關切議題清單,他說,美國越來越清楚這是中國核心利益,不會輕易「越界」,甚至如果台灣一意孤行,中美還可能聯手制止台灣「走偏」。 美國因素 這實際上也帶出了之前一個兩岸關係當中老生常談的議題,如果真的走到武統了,美國會參與中國內戰嗎? 蘇起去年曾經為報紙撰文寫道,「不管台灣內部凝聚多大的能量,台灣的歷史與地理因素,早就決定了它的前途必不可能單純地只由自己決定;周圍的大國一直在參與,甚至主導。原因很簡單:台灣的動向直接牽動它們的利益、人民情感、甚至政權穩定,因此它們必須參與,而它們的參與就形塑了台灣躲也躲不掉的大環境。」 大環境的關鍵看北京,但是,美國的態度呢?蘇起說,身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固然高度重視台灣的安全及戰略地位,但在台海問題領域,它意志及力量的集中度經常不如中國大陸。 蘇起甚至還引用民調指,台海危機是美國民眾最不願救援的對像,所以華盛頓的優先選擇應還是管控台海衝突。蘇 起將美國的角色定位為「協調者」,他說,如果協調不成,中國大陸就可能用自己的方法、節拍來處理。 事實上,蘇起所說的「協調者」還包含了積極的因素,就是在蘇起的認知當中,美國在接下來的很長的時間裏, 能夠領導並積極負責其在東亞的地區事務。但是,僅就台灣在中美關係當中的角色而言,「放棄台灣」的說法就由來已久。且其支持者不乏政界、學界重量級人物。 1999年10月25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曾發表一篇名為「防止對峙的方法」的文章,闡述美國不應阻止兩岸統 一,而應該施壓於台灣使其承認為中國一部分,否則長遠有可能導致20世紀50年代朝鮮戰爭中美對抗的重演。2011年, 基辛格也曾重申這一觀點。 在基辛格之前,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哈佛大學著名國際關係教授約瑟夫 奈就在1998年發表文章支持中國大陸實 行「一國兩制」政策統一中國。這一主張後來也被稱為「奈主張」(Nye Proposal)。2010年1月,美國中國問題專家季 禮(Bruce Gilley)教授撰文提出台灣問題的「芬蘭化」主張。提出美國應抓住歷史機遇,不再為台灣的安全提供保障, 避免因此與中國大陸為台灣問題產生兵戎相見的風險。 到了2014年,美國知名學者,芝加哥大學政治系教授米爾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在美國期刊《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撰文,題目就是「向台灣說再見」(Say Goodbye to Taiwan),這也是最新的「棄台論」的論述。 不同以往的是,米爾斯海默的理論基礎雄厚,從古老的政治思想史談到今天的國際政治現實,從美國立國之初談到冷戰後的國際爭鋒,全文近六千字。在網上刊出後,迅即登上熱門排行榜第一名。 米爾斯海默認為,數十年後,中國實力將與美國相仿,中國崛起,台灣勢必面臨嚴峻後果;時間不在台灣這一邊。而且,中國不論菁英分子或一般民眾都認為台灣是神聖的固有領土,因此北京固然主張和平統一,但別無選擇時也只好動武。 台灣對北京的重要性明顯遠高於它對美國的利益。台灣對中國大陸不僅具有重大的地緣戰略及經濟利益,而且還牽涉到新疆、西藏、香港的國內政治意義。由於大陸民眾普遍對台灣懷有濃厚的民族情感,一般相信,台灣獨立甚至可能引發中共黨政的存亡危機。 在戰略方面,兩岸統一令中國獲得兩項重大優勢,一是吸收了台灣的經濟及軍事資源,使亞洲的平沖進一步向中國傾斜;二是獲得了台灣這個「不沉的航空母艦」,使中國的軍力得以投射進入西太平洋。 美國與台灣之間沒有協防條約,美國又遠在一萬公里之外,地理位置對美國不利。其次,美國不會大規模攻擊中國本土,免得升高為核衝突。第三,美國不但註定會輸,而且會付出沉重代價,因此美國領導人會遲疑再三。第四,台灣未必願意打這場仗,因為戰場主要在台灣,台灣的生命、財產損失慘重,而且最後還會輸。 米爾斯海默認為,台灣的選擇應該是採取「香港策略」,就是接受統一的命運,但努力確保過程和平,且要盡力爭取最大的自治權。他說,這個選項,台灣今天看著很不舒服,而且至少十年內不會成為現實,但「如果中國十分強大,征服台灣變得相對容易,這個選項應該會在遙遠的未來變得愈來愈具吸引力」。 最後,米爾斯海默說,台灣當然不願放棄目前的實質獨立,然而就像古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說的,在國際政治中,「強者做他們所能做的,弱者忍受他們必須忍受的」。 由此可見,美國政界、學界關於「放棄台灣」戰略的討論已有時日。而近來的「放棄台灣」都是通過美國有政策影響力的報紙、雜誌刊發,雖然美國政府的具體政策變化目前還不得而知,但卻可以透過分析宏觀上中美關係近年來的變化,微觀上維持美中、美台關係的具體法律、協議,判斷美國對台戰略變化的可能性。尤其是,現狀是台灣的軍事力量落後大陸,而且差距越拉越大,台灣只能依仗的美、日的介入,尤其是美軍的介入,換言之,如果美軍介入台海之戰,又會是什麼狀態? 對此,台灣的媒體和一些資深的軍事評論人員有較為深入的探討和分析。他們認為,美國的強項是海空軍,中國的強項一向是陸軍,因此美國一定儘量以其海空軍,阻止中國軍隊登陸台灣,若中國軍隊已經登陸,則切斷其後援。美軍的主力是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艦隊及艦載飛行器,航空母艦像是一個可以移動的軍事基地,把這樣的軍事基地移動到戰地附近,就能充分發揮其海空軍的戰力,過去到現在,美國幾乎都採用這種戰法。中國當然清楚美國的戰法,因此中國 一直鑽研反艦彈道飛彈,以攻擊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艦船,希望阻止美國的航空母艦和艦隊迫近台海。 中國的反艦彈道飛彈「東風-21D」的射程超過1500公里,其爆破能力和精准度(50公尺)足以重創甚至擊沉美國的航空母艦(全長超過300公尺),關鍵是能否發現及持續追蹤航空母艦的位置及行動方向,並突破美國艦隊神盾防衛系統的攔截,中國具有偵察衛星和長距離無人偵察機,足以追蹤航空母艦的動向,美軍則有反衛星飛彈足以擊落偵察衛星,也有雷達反射波等方式隱藏航空母艦,這完全是高科技的對抗,美國仍領先中國,但是東風-21D對於美國的航空母艦無疑是一大威脅,而且中國的軍事科技還在持續進步之中。 另外,美國會不會出兵護衛台灣也是一個問題,包括台獨人士在內,越來越多的觀察者認為,看伊拉克戰爭的情況,大概可了解台灣能夠獲得的支持。他們認為,伊拉克人口三千三百萬,只有傳統的武裝部隊,美國都搞不定,中國人口十三億,是真正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大國,美國準備犧牲多少官兵、花多少錢跟中國為了台灣決戰呢。 民主政治的美國國會是否願意讓美國人為台灣流血,是個值得思辨的地方。美國懷疑民進黨是否試圖在台灣尋求獨立時,將美國拖進台海危機之中。美國人支持派兵防衛台灣的比例卻到了最低,美國獨立智庫「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 會」(CCGA)在2014年所做的民調顯示,高達71%的美國民眾反對美國介入台海戰爭。 另外,美國若派兵介入台海戰事,不會有國家會「自願結盟」,即美國不能期盼加拿大、澳洲或歐洲盟邦提供協助。由於台海危機與越戰情況相似,美國前國防部長麥納馬拉(Robert S. McNamara)警告,美國要記取越戰慘敗的教訓,對多邊軍事行動必須三思。 台灣的媒體說,未來20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將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二,到時中國將具有五個以上充分作戰能力的航母戰鬥群,美國需要至少2到3倍的航母力量,才能在西太平洋遏制中國,問題是以這個海域離美國本土遙遠,美國的經濟力根本無法支撐成倍軍費的開銷。中、美根本不需要交戰,只需要比經濟消耗就可以了,屆時必會左右美國民眾的態度。

台灣大陸軍力對比

台湾大陆军力对比.001
台湾大陆军力对比.002
台湾大陆军力对比.003
台湾大陆军力对比.004
台湾大陆军力对比.005
事實上,關心兩岸關係的人,大概都會了解前不久去世的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的判斷,李光耀在自己的書中指出,台灣的命運仍將由兩岸的現實力量以及美國是否介入而決定。但是,台灣獨派依靠美國的祈願是不會成真的,因為「美國在台灣的影響力,最終將會衰退」。更不要說,「美國不會願意為了台灣獨立而與中國交戰。」「即使中國在第 一戰打輸了,也會返回來打第二輪、第三輪、第四輪,不斷地打,直到勝利。」 李光耀認為,台灣人民支持獨立多於統一,但是這和台灣是否與中國大陸統一無關,台灣命運仍將由兩岸的現實力量以及美國是否介入而定。 而李光耀認為美國介入的可能性低,因為台灣是中國的基本核心利益,但美國視為次要利益,是有很大的不同。 台灣有自己的打算,但中國一定要台灣回歸,台灣不應獨立,沒有一個國家會支持台灣獨立,統一只是時間問題。 統一時間表 統一的問題,到了習近平這一代領導人這裏,路線圖漸漸清晰。而關於「統一時間表」的分析和討論,不再是政治口水,正式成為輿論間的一個重要議題。 「統一時間表」的說法有跡可循,是來自習近平的一個談話。早在2013年的印尼巴厘島APEC會議期間,習近平藉 由會見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一行時,強調說,「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 不能將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 到了2014年3月,習近平在對今後對台工作定調時說,強調「九二共識」對兩岸政治互信、對話協商的重要性,並 警告如果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遭到破壞,兩岸關係就會重新回到動盪不安的老路。 緊接著,在2015年9月的「習奧會」期間,由美國白宮正式發出的新聞稿中,美國方面說,習近平告訴奧巴馬,他 將要逐步解決台灣統一的問題。當然,美國方面也承認在這個問題上,雙方有實質性的分歧。 習馬會的遺產會得到繼承嗎?
而一般分析認為,2015年11月登場的「習馬會」,可以看作是習近平所說的「逐步」的步驟了。雖然說起來是兩 岸最高領導人的會晤,但是,這個會晤的規格是習近平單方面制定的,時間、地點、場合以及一切形式架構都是由中國 大陸方面主導與制定的。 外界的分析都是認為,習是藉由見馬,以「九二共識」為未來的兩岸關係劃下底線。島內有分析還指出,大陸對 於台灣的民意有著較為深刻的了解,就是民進黨執政後,台獨意識會進一步被深化。明知如此,習還願意放下身段和馬 英九平等對話,「習近平所做的不過是仁至義盡罷了」。 如此,無疑也意味著,對於統一,大陸已經在按照自己的路線圖在推進。 去年7月1日,習近平簽署公佈《國家安全法》後,台灣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顧問的曾複生還撰文分析說, 習近平以法律確立總體國家安全觀,並明定台灣人民維護中國統一的共同義務。同時,大陸公安部宣佈取消台胞證加 簽,改用卡式台胞證,並在背面登載台灣身分證字型大小和姓名,顯示中國大陸已經採取法制化措施,結合經濟融合體 系,推動統一時間表。 事實上,統一問題帶來的這種不確定因素也在牽扯國內的改革和資源配置。因此,將統一的議題進入實質行的法制軌道,並對台落實「兩岸一體化」措施,直接質變台灣政治經濟基礎,以利於推動總體國家安全戰略。 美國有智庫發表文章分析中共提出的建設兩個一百年的目標,認為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2049年)之前完成兩岸統一的目標,中國將在確保全球安全以及做出積極貢獻上變得更加主動。 文章還說,習近平戰略的終極目標是到2050年時,將中國建成一個發達國家,成為地區秩序建設的中心,以及全球安全的主要維護者。因為習近平將台灣問題視為中國國家安全問題的一部分,台灣不應該無視北京近期推進兩岸更大的統一的舉動的重要性。 此外,台灣及海外部分學者從大陸的「中國夢」中有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相關時間提法上得出一個結論,認為大陸至遲到2049年,即新中國成立100周年,必定要實現中國的完全統一。 但是,眼下,現實的情況還包括中國國內在經歷了經濟高速增長,現在正面臨發展困局:生產效率停滯、資源及 能源不足等種種問題將會令社會躁動不安。習近平和他的領導集體能否帶領中國跨過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也是各 方觀察的重點。 除此之外,反腐敗所觸及到的既得利益集團,是否會束手待斃,這些會否影響到中國國內政局的穩定,都還是未知數。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中國問題專家鄭永年曾發表一篇名為《中國社會可能面臨失序狀態》的文章, 文章稱,雖然中國社會目前處於艱難的轉型期,但從國際經驗分析,中國必須要選擇改革。 去年年底,鄭永年還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說,自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將權力集中到他個人手中,其根本目的是進行 中共體制改革。「利益集團、寡頭政治,沒有權力能反嗎?頂層設計能推動嗎?」鄭永年說:「先引入一些政策變化, 最終的目標是體制變化,就是從治標到治本。」他還舉例說,習近平近期的軍隊改革,就是先從政策方面入手,再到軍 事體制改革。 寡頭政治是指一種政治形式,無論是財富、軍事力量、政治等方面,幾乎全部掌握在一小撮人手中。鄭永年例舉說明,如周永康的系統,令計劃的「秘書幫」等,均是從中央到地方、橫跨幾個部門的複雜集團。 因此,在這一輪中國的制度改革中,軍隊改革格外受到關注。 同樣在去年年底,新華社播放習近平在一次中央軍委會議上的講話,提出全面改革軍隊,提高軍隊戰鬥力的計劃。講話涵蓋軍隊體制調整、作戰指揮改革、人才培養和軍隊反腐等領域,並提出建立新的指揮系統,整合和平衡海陸 空軍力,打造一支更靈活高效的軍隊。 習近平在這個講話中說,改革的目標是要在2020年前「努力構建能夠打贏資訊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 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推動我軍由數量規模型向品質效能型轉變。」 為了這個目標,習近平提出了「重新調整劃設戰區、組建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組建新的軍委政法委,調 整軍事司法體制,按區域設置軍事法院、軍事檢察院」等具體要求。 在這個頗具綱領性的改革計劃公開不久,在2015年除夕,中國解放軍正式推進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軍改, 成立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持部隊。輿論分析認為,此意味盛傳已久的中共軍隊軍種改革水落石出。陸、海、 空、火箭軍和戰略支持部隊五大軍種將並駕齊驅。有評論認為,這是中國大陸要打造一支能與美軍抗衡、世界一流軍事 力量重要一步。 但在國際輿論中,中國解放軍能否打贏一場現代戰爭也一直是有疑慮的。習近平推動的軍改,會有什麼樣的成 效,目前也無法檢驗。但是,有一點對兩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就是如果中國大陸的國內矛盾激化,也會成為台海危 機的觸發點。 關於這一點,台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的趙春山教授,曾經在受訪時表示,外交是內政的延長,對台政策也是中 國大陸內政的延長。在胡錦濤主政時,大陸對內希望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對外希望建立一個和諧的世界,為了服務於 其和諧的社會,因此要創造兩岸和諧的發展。他說,習近平提出的發展「國家總體安全觀」,「一帶一路」等戰略,儘 管有其全球佈局的戰略考慮,但歸根結底是為其國內服務,以「穩定壓倒一切」為前提,以此鞏固其權力。在習近平來 看,如果兩岸問題對中國國內的穩定造成影響,他會毫不客氣。 趙春山看來,兩岸問題是服從於中共全球戰略,服從於中共內政,只要你讓他覺得兩岸問題攪了他的局的時候, 以習近平的個性,他是不會客氣的。他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權力,為了更大的局,他不會容許你攪局的。如果台灣沒 有攪大陸整體發展的局,則會相安無事。如果台灣被視為攪局的角色,不僅大陸方面,美國方面也不會答應。 持類似看法的還有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講座教授兼所長、馬英九政府的前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他認為,中國面 對包括國內經濟轉型在內等繁多的問題,習近平在對外政策上勢必採取強硬的政策,以此強化其在國內的聲望,尋求獲 得更多的支持。因此他的對外政策一定是高度的民族主義的,不會跟你妥協的。 但是,兩岸關係的穩定與否,除了大陸自身因素,要觀察的還有即將正式就職上任的蔡英文總統,能否和大陸取得政治默契有關。而她會否推動法理台獨,才是大陸會否正式開啟統一時間表的關鍵一刻。 迴避九二共識將收回23項協議 有關統獨的議題始終是兩岸關係中最基本的議題,無論從哪個角度討論兩岸關係,最後是要回到這個原點。正如大陸輿論常用來形容的,台灣與大陸不僅只是一海之隔,大陸要統一台灣的意志是「堅如磐石」。對大陸最終要完成統 一台灣的決心,台灣島內並非沒有認知。「中國大陸的領導者,無論是誰也擔負不起在他的手上失去台灣的責任,既有政治責任,也有歷史責任。」這是台灣的政治人物的結論。 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學者傾向於認為,大陸統一台灣的意志,從中國大陸的執政者的角度來看,地緣政治的 考慮可能還遠超過基於歷史原因的「兩岸同胞,血濃於水」。而且,這個考慮的重要程度是到了「必要時不惜訴諸一戰的」。 與此相對,台灣獨立的聲浪也越來越大,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心理因素,就是經常見諸台灣媒體的字眼,「第一 島鏈」。國際間的共識也是基於此,美國構築這一戰略防禦的假想敵主要就是針對中國大陸。美國在西太平洋是全面壓制著中國大陸的。日本、菲律賓、韓國都是美國的戰略盟友,還有一個就是台灣。 但是如果忽略大陸與美國決心的對比和中美實力在台海的消長,也很容易在這個問題上產生誤判。 中國大陸曾經一度以「經濟」作為訴諸統一的重要手段。認為台灣社會在分享大陸社會發展的紅利之後,可以增加國家認同,但是,一場「太陽花學運」透露的訊息就是,台灣願意享受著1700億美元的順差,但是,並沒有因此增加國家認同。 這看在大陸一般民眾的眼裏,不滿的情緒也是在累積。例如在經濟貿易層面上,台灣因為大陸讓利,得益匪淺,不僅對大陸傾銷產品,也保護了自己的市場,並且拒絕大陸投資,甚至阿里巴巴這樣的美國上市公司都被認為是「陸資」而受罰,非常不對等。 台灣市場規模雖然不大,但依據貿易對等的原則,這種一面關閉門戶一面傾銷貿易的情況於情於理都是很難對內 交代的,大陸民眾甚至因此稱國台辦是「跪台辦」,唯一能解釋的就是為了「國家統一」。 這就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評價「習馬會」的意義時,跟台灣媒體表達的:第一,解決 台灣問題主要還是要看大陸的決心。台灣應該清楚,就是台灣現在的談判籌碼正迅速地消失,任何機會都是很珍貴的。 第二,大陸的動機是希望台海目前的穩定狀態能夠延續下去,這對兩岸有利,特別是對台灣有利。第三,要承認九二共識。沒有這個共識地動山搖。 在金燦榮看來,現代國家全部力量的來源是它的製造業,西方超越於東方,就是它的製造業。日本超越於中國就 是它的製造業,可是恰恰是在這一點上大陸贏了,大陸10年製造業超過美國,2015年大陸的製造業將是美日之和。所以大陸擁有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工業,體系最完整的工業,然後學習能力最強的工業,他認為,台灣博弈的話,應該是沒有機會了。 在最近一次的訪問中,金燦榮還表示說,如果民進黨長期迴避九二共識,大陸很有可能就會收掉兩岸簽署的23項協議,也會拿走台灣的「邦交國」。 國民黨「立委」蔡正元前不久曾說,根據非常可靠的消息來源,台灣的「邦交國」裏,已有18個「邦交國」在北京 的外交部門口排隊,認為如果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當總統,情勢會有所變化,北京有機會開門接納。 在最近的一次訪問中,金燦榮教授提到說,蔡英文上台是給習近平一個機會,他直覺習近平任內會解決台灣問 題,百年國恥遺留的最後尾巴就徹底結束了。金燦榮教授甚至認為說,對大陸方面來說,技術上沒問題,而且,反對的 聲浪可能會來自於國內,因為80%的解放軍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母親可能不希望自己唯一的子女上戰場。 金教授認為蔡英文不同於陳水扁是個投機主義者,蔡有堅定的意識形態,戰略上比阿扁堅定,戰術上也比阿扁優雅。對大陸而言,蔡英文會是比阿扁難對付的對手。 金燦榮分析,習近平的目標是將中國打造成與美國一樣的世界大國,其中的重要內涵是結束國家分裂,因此習近平很可能「在其任內解決台灣問題」,完成中國統一。他在受訪時指出,要像美國成為世界性的大國,國家必須是統一的,因此他認為,習近平不會容許中國繼續作為分裂國家,會在2022年卸任中共總書記前,盡可能透過和平手段,解決台灣問題,完成中國統一。 對於台灣方面在兩岸關係中的長期表現,金燦榮一直有一個判斷,他說,「台灣把過去幾十年短暫形成的這種台灣對大陸的技術優勢,在思維上把它凝固化了,它覺得可以永遠超過你,它不知道這種技術優勢,通過學習過程完全可以彌補。人類歷史上講,你把一個技術優勢神秘化了,是非常搞笑的一種思維。但是台灣有一種集體心理,集體看不起大陸,特別是對大陸的工業化能力評價過低。這樣它對整個形勢的判斷就有誤區。」■]]]]> ]]>

(Visited 123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