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情出現反覆,出現涉及至少9人、來源不明的本地群組感染。6月2日港府也宣布限聚令等防疫措施進一步延長,兩地通關押後一個月,推遲到了7月7日。
疫情變數不斷,通關又變得遙遙無期,網友一下子就炸了!為了能通關,他們也是很拼。有人說要偷渡,還有人教你考車牌當跨境貨車司機。


不少港漂更在朋友圈打趣道,今年的疫情還不知道啥時候才能結束,說好的通關再次兌不了現,以防到明年還是回不了家,現在就出來給大家拜個早年。雖然是玩笑話,但從中都能看到大家對於恢復正常通關秩序的迫切期待。疫情仍在持續,社會、經濟各個層面的有序運行,同樣不應該落下。如何在7月確保關口能暢通,是各方都關注的問題。
目前,粵港澳三地已正在商討如何在疫情緩和之際有限度地放寬往來限制,香港衛生局局長陳肇始2日表示,現時較有條件有限度放寬廣東省及澳門來港的人流,港府亦正籌備訂立“健康碼”,在保障市民私隱的前提下三地互認檢測結果。在這個背景下,香港如何擴大對新冠病毒的高效檢測,成了其中十分關鍵的一環 。

隱形傳播鏈仍在 防疫需大規模檢測

一直以來,外界對港府應擴大病毒檢測工作的呼聲一直沒有停過。不少專家學者都表示,從公共衛生的角度看,擴大檢測是阻截傳播的核心任務。早在半個月前,香港就曾曝出有來源不明的本地感染病例,意味病毒的隱形傳播鏈依然存在。只有檢測足夠多的樣本,才能找出本地社區的隱形傳播鏈,阻斷傳播。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早在3月底就建議香港衛生部門,每日應努力達到在各區為至少7,000人進行新冠病毒測試的目標。袁國勇認為,目前香港防疫真正的問題在於檢測數量不足。在檢測數量充足的情況下,政府才可以考慮逐步放寬限制措施。
不過,現階段香港的病毒檢測情況依然堪憂。5月19日,特首林鄭月娥表示,香港的每日檢測最多有4500個。反觀人口只有香港十分之一的澳門,每日已能做5,000個至6,000個測試。

多種檢測方法也有差 需謹防漏網之魚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新冠病毒的檢測方法不止一種,每種方法因操作和技術本身的差異,呈現出的精確程度也不同。現階段,在香港的私家醫院,深喉唾液、鼻咽及咽喉拭子、血液抗體,都是可供選擇採集樣本的檢測方式。但因為精確度的差異,常常在檢測過後也不免產生感染新冠病毒的漏網之魚。
尤其是其中的血清抗體測試,主要通過血液測試病人血液內是否存在新冠病毒抗體。雖然用時快,價格便宜,是幾種方法中最容易產生結果偏差的一種檢測。有專家指出,因為人體對於病毒的抗體產生需要時間,這種測試方法對剛剛染病不久的病人,較易出現“假陰性”反應,因而常常具有迷惑性。
採集深喉唾液、鼻咽及咽喉拭子進行檢測,相比之下出現“假陰性”的可能會低很多,但是新冠病毒變化多端,十分狡猾,這使得檢測仍有發生失誤的可能。
其中,鼻咽及咽喉拭子檢測比深喉檢測的敏感度更高,也是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建議方法。一般醫生通常建議用於住院病人或高度懷疑個案,並由醫護用棉棒採集粘液的方法抽取樣本。至於深喉唾液,測試者可以自行取樣,減低傳播風險,適用於門診病人、沒有特殊病徵但有外游紀錄、曾接觸確診者、取得健康證明書等人士。在香港,這也是衛生防疫部門對所有入境人士採取的檢測方法。
不過,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早前表示,分析了香港本地醫院共14名確診者的339個樣本,發現痰含最多病毒,病毒量中位數較深喉唾液樣本高逾300倍,而化驗深喉唾液假陰性率仍可達42%,但全部患者糞便均驗出病毒。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許樹昌認為,單驗深喉唾液可能“走漏”,可能因病人不懂吐出深喉唾液,建議同時檢測糞便,或能將“假陰性”的概率減至約20%。
目前,香港仍未實行大規模的病毒檢測。如果不是海外入境人士或是確診病例的親密接觸者,普通民眾想要做病毒檢測,都別無選擇,只有去私家醫院這個選項。通常一次檢測的費用大致在800至5000元不等,可謂價格昂貴。
如今,全面擴大病毒檢測,加速對本地居民“健康碼”的籌備工作,面臨的將是重重挑戰。一座人口達到700萬、社區密度極高的城市,如此多的人蜂擁而上進行檢測,不僅時間、場地的安排將會遇到諸多困難,人手上的短缺也將是棘手的難題。
但這也是未來香港必須要解決和面對的。多位專家已經發出警告,指病毒可能長期與人共存,這樣的新常態下,經濟社會的長期停擺必然不現實,也將帶來巨大的傷害。要全面將負面影響降至最低,不單在於降低確診與死亡數字,亦要爭取減少損及正常經濟社會活動,那麼在新冠病毒疫苗沒有問世前,加強病毒檢測的廣度,算得上是最靠譜的應對方法之一了。
而從擴大病毒檢測方面出發,以粵港澳或大灣區的商務人士及跨境學童為試點,為有必要人員放寬限制,逐步實現疫情下的有序、安全通關,絕對是值得嘗試踏出的一步。

(Visited 383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