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境上月爆發衝突後,印度就一直在尋找各種機會對華進行“全方位報復”,從抵制中國商品、封禁中國公司研發的手機應用程序,再到在邊境增兵,高調軍演展示實力,印度從官方到民間掀起了一場旨在“讓中國看到嚴重後果”的反華運動。
一場印度民間發起的抵制中國商品運動之後,印度官方開始採取行動,連日來,印度官方先是以“對安全和個人隱私有風險”為由,宣布禁用中國59款App,隨後還宣布,不再允許任何中國公司或與中國公司合資的企業參與道路建設項目。從網絡到基建項目,印度對中國的“禁令”四起。
印度兩手出擊,在軍事上也不斷有新動作,印軍在邊境不斷增兵,有印媒透露,其總兵力已接近8萬。連日來,印度海軍、空軍還舉行軍演,出動先進武器,印軍指揮官揚言已做好執行任務的準備。
不過,中印高級軍官曾於6月30日會晤,之後前線局勢有所緩和,兩國也正籌劃舉行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有分析認為,印度不斷展示的強硬姿態,或只是為後續談判尋找籌碼,但也有人認為,印度並不願在戰略利益上妥協,中印緊張短時間難以降溫。


印度加快與華“脫鉤”
日前,印度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宣布禁用59項中國應用軟件,其中包括了知名社交軟件TikTok和微信,阿里巴巴旗下的UC瀏覽器等。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的新浪微博還清空了頭像和此前發布的內容。
儘管TikTok在印度有3億下載量,印度2019年下載最多的非遊戲類手機應用程序前十名中,6款來自中國,但印度還是禁用了這些產品。有分析認為,印度對中國科技公司佔領其本國市場的擔憂由來已久,兩國邊境衝突為印度實現“脫鉤”提供了一個理由。目前,在科技上的“脫鉤”還沒有結束,印度政府高層官員正在討論是否繼續允許華為和中興參與該國5G網絡投資建設。
這個“脫鉤”還正在從信息技術層面延伸到其他基礎設施領域。印度道路運輸和公路部長尼丁·加卡利(Nitin Gadkari)7月1日表示,印度將不會允許中國公司以合資的方式參與印度的高速公路項目。
印度進入戰備狀態
不過,印度動作最頻繁的還是在軍事層面,兩國邊境衝突後,有媒體報道,印軍向拉達克地區增派了三個師,目前其前沿部隊已有5個師轄15個旅,印方還在6月下旬增派了至少2千名“印藏邊境警察部隊”(ITBP),這使得印方總兵力已接近8萬,有媒體報道,解放軍的前線兵力人數可能只有3萬。
6月27日,印度陸軍參謀長納拉萬(Manoj Mukund Naravane)在向印度國防部長辛格(Rajnath Singh)彙報時表示,印度軍隊已經在中印邊境實控線做好充分準備,正在為長期活動堅守。而就在同一天,印度與日本兩國海軍在孟加拉灣進行聯合演習。
印度動用“拉傑普特”級(Rajput)“拉納”號(INS Rana)驅逐艦和“科拉”級(Kora)“庫利什”號(INS Kulish)導彈護衛艦進行巡邏,日本則派出海上自衛隊“島雪號”號和“鹿島號”兩艘訓練艦參演。《印度時報》援引消息人士稱,此次演習是向中國發出某種信號,因為演習是在中印發生邊境衝突的情況下舉行的。
7月3日,印度總理莫迪突然視察拉達克基地,聽取軍方高層彙報,與部隊交流,並探望受傷的官兵。莫迪強聲稱印度向來走在和平的道路上,“但弱者無法實現和平,勇氣和膽量才是和平的先決條件”。莫迪所說的勇氣和膽量第一時間展現在了軍購上,就在同一天,印度國防部批出52億美元的預算緊急採購33架戰鬥機(12架Su-30和21架MiG-29)、300枚遠程巡航導彈和250枚空對空導彈。
軍演還在繼續,7月4日,印度空軍在與中國接壤的地區演習,並出動多款購自美俄的戰機、戰鬥直升機,幾乎把印度空軍最先進的裝備也包含其中,分別有俄國戰機Su-30MKI和MiG-29;運輸機An-32和IL-76。美系軍機方面則有AH-64阿帕奇攻擊直升機、CH-47運輸直升機、C-17運輸機、C-130J運輸機等等。當地傳媒認為,這展示印度在加強對華邊境戰備狀態中,空軍扮演了關鍵角色。有空軍聯隊指揮官在訪問中強調,所屬的前線空軍基地,無論人員與裝備,均準備好執行所有的應急、戰鬥或支援任務。
為對抗訓練有素的中國部隊,印度陸軍還準備部署戰鬥菁英“殺手”突擊隊。印軍人士表示,突擊隊正在進行為期43天的高山專門突擊隊訓練課程,讓體能得到更進一步的加強。這些隊員專門鑽研武術,並針對高海拔和沙漠地區有不同的訓練,以強化近身肉搏戰實力。
儘管動作不斷,中印雙方高層還是在試圖降低邊境緊張局勢,中印高級軍官6月30日再次會晤,之後前線局勢有所緩和,《今日印度》最新消息顯示,中國和印度軍隊均已從拉達克(Ladakh)加勒萬河谷(Galwan Valley)發生衝突的地點後撤離了1公里。印度和中國軍隊之間亦已經建立了緩衝區,以避免衝突升級。與此同時,新德里正在考慮啟動邊界談判的特別代表機制。
印度一邊尋求對話,一邊展示的強硬姿態,這引起輿論不斷猜測。有觀點認為,印度的姿態只為後續談判尋找籌碼,是暫時之象。但也有觀點持反對態度,其中不少來自印度國內,印度煤炭和礦業部部長喬希(Prahlad Joshi)7月1日就表示,儘管印度跟中國大陸尋求緩解局勢,但印度永遠不會在自身戰略利益上妥協。這或許也代表中印彼此猜忌的態度難以消除,兩國在邊界的緊張對峙,短時間內或難以真正降溫。

(Visited 73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