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發已有半年之久,至今已經造成全球超過1166萬人感染,累計死亡人數超過53萬。而最近,在不少原先疫情趨緩的國家和地區都再度出現疫情反覆的情況,使人們再度緊張起來。


在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逼近300萬宗,據統計,過去一周,美國新症增加27%,成為全球疫情擴散最快的國家。一些州不得不重新實施封鎖,暫緩重啟經濟。在早前已經多日未出現本地病例的香港,疫情也產生急變,7月7日報告了9個本地確診病例,其中有5個源頭不明,且至少有4間學校分別有學生確診,或有老師曾與確診者接觸,外界擔憂香港或已出現第三波疫情。
與此同時,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壞消息仍然不斷傳來,引發擔憂。近期,醫學專家再曝出兩大有關病毒的驚人發現。世衛組織官員表示,研究顯示29%的新冠病毒樣本都出現了D614G變異,病毒傳染力增強,目前帶有這種變異的病毒已在歐洲、美洲蔓延;此外, 越來越多專家學者提出,空氣也可成為新冠病毒傳播的重要方式,世衛組織和各國民眾都應對此加以重視,充分做好預防。

29%新冠樣本出現變異 傳染性高出3至9倍

新冠病毒的狡猾早就被人所知。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人們就一直擔憂病毒可能變異。而日前的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已經出現D614病毒株的基因變異,變得傳染力更強、複製更快,並且從歐洲蔓延到美洲國家。更有猜測指出,這或許是導致近期美國疫情升溫的一大原因。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這項研究結果已經被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細胞》(Cell)雜誌上。研究表明,通過基因序列的共享信息顯示,某種變異版本的病毒正在傳播。報道稱,研究人員將新的突變稱為“G614”。他們表明,它幾乎完全取代了此前在歐洲和美國傳播的第一種被稱為“D614”版本的病毒。研究人員還表示,新版本病毒的傳染性比此前版本高出3至9倍,並且似乎在上呼吸道、鼻子、鼻竇和喉嚨等部位繁殖得更快。
對此,世衛組織官員7月3日表示:研究顯示29%的新冠病毒樣本都出現了該變異,帶有該變異的病毒已在歐洲及美洲傳播,變異後的病毒傳播速度更快。顯然,這一研究結果令不少人都陷入恐慌,病毒的變異會否再次加劇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成了大家擔心的事。
不過,有關病毒變異唯一的好消息是,突變後病毒的“致病性”沒有更強,但後續依舊需要進行更多工作來來鞏固這項研究結果。此外,研究人員表示,病毒也有可能在此次突變的基礎上再出現另一次突變,“我們需要保持警惕。”
7月6日,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也對新冠病毒樣本現D614G變異做出了回應。他表示,目前的證據還無法證實D614G突變病毒株的毒性更強,而且D614G突變不太可能對目前正在研製的疫苗的療效產生重大影響。但是在疫情逐漸進入深水區之際,後續還會有較多的不確定性,還需要更多實驗驗證和監測變異現象。

空氣也可傳播 32國專家促世衛重視

相比聳人聽聞的病毒變異,近期來自醫學界專家的另一研究,則更令人後怕。
美國《紐約時報》7月5日報道,有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可以微粒方式透過空氣傳播。據悉,目前WHO的建議,新冠病毒可透過打噴嚏、咳嗽或談話時,噴出大顆的飛沬狀態傳播,感染他人。有科學家表示,即使是呼吸中噴出的微細空氣微粒,同樣可感染他人。
打噴嚏或咳嗽噴出的飛沬因重量關係,無法飄浮多遠便會跌落地上;但呼吸噴出的空氣微粒可以在空中飄浮更長時間,更易經抽氣管道、空氣巡環系統等散播在空氣中。其實,早前全球報道的多起聚集性傳染事件都發生在聚會、聚餐的場合,有專家認為,尤其在密閉的空間中,病毒更加容易傳播。
目前,已經來自全球32個國家的近240名學者日前聯名致信世衛組織,敦促世衛組織改寫新冠病毒防護指南,加入“新冠病毒能夠通過空氣傳播”的條文。不少專家認為,這可能是病毒傳播的重要驅動因素。不過目前在實驗室,科學家仍然無法從氣溶膠當中培養出新冠病毒。
《紐約時報》報道指出,如果新冠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傳播,意味着疫情防控措施需要進一步升級。新的防控措施將包括在室內戴口罩,“即使是在保持社交距離的場合”也無法完全避免病毒的傳染,同時,還必須硬性要求醫務人員戴N95口罩,“在他們照顧新冠病人時過濾掉甚至是最小的呼吸道顆粒”。
此外,專家認為,公共場所應使用新風空調系統以及可殺死病毒的紫外線燈,或許會成為新措施中的重要一環。必須要重新改造通風系統,“將循環空氣減到最低”,才能將病毒傳染的風險降到最低。
新冠病毒變異,使得其傳染力呈倍數增長,而空氣這一新的病毒傳播方式可能讓更多人毫無知覺地暴露在危險中。早前,醫學界就預言,今年秋冬新冠疫情將迎來二次爆發,新冠病毒的驚人變化不斷到來,只會讓防疫形勢顯得更加嚴峻。但是,站在這個全人類都同樣面對的戰場上,每個人都沒有退路,只能做足準備,面臨挑戰。

(Visited 89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