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外商聯合總會主席康樹德對《超訊》表示, 最近泰國政府啟動新一波經濟計劃,希望發展4.0經濟模式,這將是台灣新南向政策的一個機會;他認為台灣與泰國可以全方位發展農業合作,泰國擁有台灣所沒有的農產品生長條件,而台灣擁有泰國缺乏的農業技術,可以互補。

台灣新南向在東南亞各國的布局

2015年9月22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29週年黨慶與外交使節酒會期間,正式宣佈將設置專案小組推動「新南向政策」,強化台灣對東南亞與印度的整體關係。而自蔡英文走馬上任台灣領導人以來,新南向更成為熱門的關鍵政策話題。

對於新南向政策,有人看好,有人唱衰,有人認為印度將在新南向中扮演重要角色,更有人看好印尼。《超訊》記者就新南向政策採訪泰國外商聯合總會主席康樹德。作為一名出生於台灣,14歲到泰國紮根並獲得泰國國籍,到現在擔任泰國外商代表,為在泰各國商人向泰國政府建言獻策,他是該職歷年來唯一的亞洲面孔。現他以立足泰國,展望世界的角度,分享他眼中的台灣新南向政策。

 

「南向政策一直在進行」

在採訪開始,康樹德就強調台灣的南向政策其實一直都在進行。「不只是台灣還是泰國,全世界都一樣,政府的角色扮演的是政策的制定和宣導,民間的效率和民間可以『聞』到的趨勢總會比政府來的快。」

從1993年台灣當局第一次提出南向政策,台灣商人就已經走在前頭,紛紛向東協部分國家發展。當時台商南向的東協國家包括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新加坡、越南、汶萊等國。其後在1997及2002年,台灣政府又兩度以大動作推動台商赴東南亞投資。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的東南亞出現諸多經濟和政治亂象,許多台商投資失利血本無歸,相比之下中國市場和政策卻比較穩定,經濟開始大幅崛起,許多回應南向的台商觀念開始轉變。在2000年以後,台商在中國投資邁入全速佈局階段,投資數量與金額屢創新高。據此前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台商東南亞投資從 2001 年的 1442.08 百萬美元快速下降到 2002 年的 758.34 百萬美元;同期與對中國大陸投資相比,從2001年27.84億美元巨幅飆漲到2002年67.23億美元,台商整體對外投資的比例節節升高。

自2000年以後的期間,也是台灣對中國大陸投資超越對東協投資的始點,自此兩地投資差距逐漸拉大。不過,受到大陸投資環境變化,以及東亞區域整合加速、東協區域內產業供應鏈漸臻完備等因素的影響,自2009年以後,台灣廠商對東協直接投資金額大幅成長,而在2012年創下5770.15百萬美元的高投資額。

「不管台灣有沒有新南向政策,商人嗅到商機,自然而然就會前去投資,而如果有政策,就會比較清楚,知道哪裏還有路走。政府的政策只是作為一種方向指導,例如中國的一帶一路,而民間的力量會走在前面。所以,事實上新南向本來就會發生,只是時間的問題。」康樹德說。

康樹德(前左二)與泰總理巴育(前中)合照

「我看好泰國與台灣政府的合作」

作為在泰國紮根數十年的康樹德,他對泰國經濟及產業發展瞭若指掌。在他看來,泰國與台灣的經濟發展具有相似性和互補性。台灣要走新南向,泰國是一個優質的選擇。

泰國作為唯一一個從未被西方殖民的國家,文化保留完備,且又是個佛教國家,對外來人口比較包容。一直以來,泰國實行君主立憲,是個民主的法治國家,相較於其他東協國家的人治,泰國的法律體系相對成熟。此外,泰國的很多產業成熟度都較其他東協國家來得高。

「比起越南、寮國,台商到泰國不需要再開荒闢地,因為80年代該來的就已經來了。現在這波新南向對泰國來說是機會,可以變成台灣市場的延伸。」康樹德認為,台灣和泰國都有很多中小企業,而大陸是以國營企業為主。中國和泰國的合作可以是一些大型的公共建設,例如通信、電商等,這對泰國雖有好處,但並不那麼契合。而台灣和泰國的合作會更適合,因為泰國市場一直都很開放,雙方的發展背景和模式都很像。

最近,泰國政府啟動新一波的經濟計劃,希望未來發展成4.0經濟模式,其中包含汽車、智慧電子、旅遊、農業生技及食品五大領域,商務部強調都是要發展高附加價值的產業,而這將是新南向政策的一個機會。

在農業生技方面,康樹德認為,台灣與泰國可以延伸出許多合作。不管是泰國農業機械化生產、農業生產智能化、品種的培育、生產效率的提高,生產模式的變革,以及產業鏈的延伸,甚至農業產品安全標準的檢驗,台灣都可以參與其中。「科技改變生產,要把泰國純務農的農民變成『Smart』的農民。泰國農民不要只想著單純地輸出大米、橡膠,而要把這些產品加工,進行包裝,給予它們附加值,銷售給不同層次的人。不能『Rice is rice 』,而是要『Rice is not just rice』。」泰國新中原報社長林宏也十分認同這點,他向記者表示,台灣與泰國可以全方位發展農業合作。泰國擁有台灣所沒有的農產品生長條件,而台灣擁有泰國缺乏的農業技術,如果能夠互補,這將會產生巨大的利潤!「泰國的工業水準技術比不上日本、大陸、韓國和台灣,所以泰國如果要發展工業,只能發展少量,而應該用更大的精力發展農業加工業。」林宏社長說,目前,泰國工業佔每年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二,而農業只佔有三分之一,但三分之二的工業所產生的利潤泰國得不到一半。

「我常常給台灣的建言是,台灣應該更開放,更『國際化』,才能更安定,不然它一直夾在中國和美國之間,只會越來越辛苦。唯有把自己發展成一個更開放、更國際、更自由的平台,才會吸引世界來投資,才會進步。」康樹德說,「台灣沒有所謂的南向政策,台灣要走全球,哪裏有機會,就要往哪裏走。」

康樹德與財政部長 Apisak Tantivorawong

「台灣要開大門走大路,讓世界看到」

在他看來,新南向是雙向的,台灣在走向世界的同時,也要讓世界進入台灣。「我們不僅要獲利,也要懂得讓利,才能實現雙贏」。正如他所說,「開大門,走大路,不僅往外走,也請人家到家裏看」。

不過,現實總是殘酷的,在台灣當局推行新南向政策問題上,如何處理它與大陸的政治敏感關係,這對當局領導人是個嚴峻的考驗。

康樹德說:「政治不代表一切,因為民間的互動是政治無法切斷的。不過,台灣也要回歸現實,今天的中國不是以前的中國,它有它的影響力。台灣的領導人要有智慧,不能光靠勇敢。要順天而行,瞭解自己的定位,盡力做好自己的事。」

「我相信『你的生活品質就是你溝通的品質』。政治是個很大的挑戰,我們必須去面對它,如果能夠過關,就像一句台灣俗語:『頭過身就過,你會看到一片天』。這是一個危機,也是一個轉機。」當然,他更希望所有的政治紛爭都能被放下,才能建立更好的未來。「所有的政權最後都要聽人民的聲音,不管是台灣人、泰國人還是中國人,都必須學會成為亞洲的一分子,世界的一分子。」

(Visited 453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