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春節假期只有三天,年初四複市以來,2月9日港股創造了2016年10月底以來的高位。有媒體報導稱,這與上百億在香港的中資資金有關系。這批資金在香港大舉買入中資和藍籌股,為香港資本市場注入了一支農曆雞年開年的「強心劑」與「定心丸」。

香港回歸祖國20載以來的事實說明:一方面,香港資本市場離不開內地,另一方面,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進程中,香港仍然可以扮演一個緩衝平臺。所以,筆者認為,無論如何,香港自由開放的經濟需要「一國兩制」的支撐,利用好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作用,反過來更好地顯現「一國兩制」的巧妙和偉大之處。

自由開放體現「一國兩制」好處

任何一個主權國家,考慮到政治軍事文化等諸多要素,都不可能達到完全的自由開放的經濟和金融環境。特別是在當下這樣一個崇尚自己國家優先,讓自己國家變強大的時代,中國的資本市場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肯定需要一個過程和階段。有利的要大幅度開放,比如貿易項下的資本開放,加大貿易金融的服務水準,是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一個重中之重。但資本項下的金融自由,因為制度的設計、發展的程度、經濟的結構、法律的完善等需要時間,需要有節奏循序漸進。這時候,香港的自由經濟可以發揮作用。

《世界經濟自由度:2016年度報告》在滿分為十分的評分當中,中國香港總體得9.03分

2016年,香港連續22年獲美國傳統基金會評選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據傳統基金會公佈的2016年《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香港總評分為88.6分,較2015年低一分,但遠高於全球平均的60.7分。在十項評估因素中,香港有七項取得90分或以上的佳績,而在「營商自由」、「貿易自由」和「金融自由」三方面更蟬聯榜首。無獨有偶,同年9月,菲沙研究所發表《世界經濟自由度:2016年度報告》,在滿分為十分的評分當中,中國香港總體得9.03分,較上次升0.07分,領先第二名的新加坡0.32分,繼續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這更加印證了,香港對於其他國際地區在經濟自由方面的優勢。

 

作為內地資本走向國際的緩衝

內地實行改革開放不到40年,金融市場的發展才20年有餘,這正好給了香港一個發揮百年金融歷史積澱的優勢。中國內地不方便、不成熟、不適合做的,都是香港的機遇。特別是近期內地資本市場仍處於逐步走向規範的進程中,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加劇,美元進一步加息的預期依舊,中國資本項下的走出去仍需要循序漸進。由此,香港可以作為一個平臺,在諸如股市債市期市匯市等方面都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把全世界的資本和金融產品都吸引到香港來。

香港也同時具備作為緩衝地帶和投資平臺的歷史傳承。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歷來享有天然的地緣優勢。歷史上,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先是70年代前,以英資為主;然後是70-90年代,以港資為主;再是90年代以來,中資陸續赴港然後慢慢轉為主導地位。無論哪一個階段,香港都是抓住了資本市場上的兩邊差異,發揮著中轉站的作用。外資進入內地,香港可以作為跳板;中資走出去,香港可以作為仲介。

更關鍵的是,香港如何看到、把握和引領「一國兩制」的機遇

香港資本市場對內地公司走出去和走向資本市場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截至2016年11月底,香港資本市場IPO總規模1726億港元,股份集資總額近四千億港元,債券達到7061億港元。特別是IPO總規模,香港前三季度的總額是1364億港元,這和A股2016年前三個季度的786億元人民幣比較起來,規模是A股的兩倍。香港上市公司共有1957家,內地企業994家,據港交所12月9日的資料,A股共有3002家上市公司。

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特別是過往兩年的政治氣息躁動不安的情況下,香港特首選舉等尚不明朗,香港需要重新回到經濟發展和鞏固金融地位上,這是香港民生之根本。有些專家說,隨著中國內地的開放,香港的國際地位已經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了。筆者一直以為,正是「一國兩制」的特有體制,加上當今風雲變幻的世界形勢,香港對內地才更加有價值。一方面是中央如何更加巧妙智慧地利用「一國兩制」,而更關鍵的是,香港如何看到、把握和引領這種機遇。

(Visited 26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