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兩會」很重要,其龐大的資訊量隱含了政治權力場能量的消漲,整個國家未來的走向,以及關乎你我切身利益的政策導向……

2017年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一如既往在北京開幕,人民大會堂內外又是一派祥和的氣氛。

早在兩天前,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就已召開。作為只是一個為體制提供意見諮詢的機構,政協與具有一定實權的人大相比,它很難博得關注,倒更像是一道前菜,提醒著媒體、學者、政治家、公眾,一場政治盛宴即將到來。

 

外媒怎麼看「兩會」?

「兩會」是十三億中國人得以近距離窺探政治權力場的一次契機。外媒常用「Lianghui」這一中國拼音形容,如《紐約時報》,以突出其「中國特色」。誠然,也有媒體用「two sessions(兩個會議)」來稱呼,如香港《南華早報》。借助媒體的視角,公眾得以解讀「兩會」,得知權力更迭變幻的部分信息,以及未來政府關注的重點領域(通過看政府的財政預算獲知)。

具體來說,「兩會」上,領導人(這裏並不是獨指「最高領導人」)、發言人採用了什麼樣的措辭,政府報告中新增了什麼,而哪些過往的提法又被省略了,以及對於一些一如既往被提及的辭彙,是否在新的大會中被加上了某種修飾,這種做法是增加了「某種限制」還是「開拓了更多空間」。而更重要的,則是哪位領導人先後走入了哪些廳,在該廳的發言中提到過什麼。

 

鐵幕時代下的克里姆林宮學

此種政治觀測法擁有一個學名——克里姆林宮學(Kremlinology)。「克里姆林宮學」一詞源於上世紀「冷戰時期」。那時,受到意識形態的影響,整個世界被鮮明分割成東西方陣營,是為「鐵幕時代」。而「鐵幕」以東則是蘇聯主導的勢力範圍。

在該勢力範圍內,蘇聯及與之結盟的社會主義陣營資訊高度封閉,西方觀察家們為對其窺探,研究自己的政治對手,不得不分析對手國家的官方出版物、廣播電視、口號宣傳,以獲知領導人出現的先後順序、次數以及生長與消亡。但這一政治研究方法最終也因無法預測赫魯曉夫的下臺,以及蘇聯解體而被證明並非完全奏效。

 

中國現實中的「克里姆林宮學」

由於中國政體與列寧主義政體一脈相承,這套方法如今也被很多媒體人和政治學者用於解讀中國。每年的「兩會」,「黨代會」的開幕都奉送了豐富的解讀材料。

2014年召開「兩會」,政協新聞發言人呂新華在回答香港記者有關周永康事件的提問時,用了「你懂的」一詞。這迅疾引來中外媒體的紛紛猜測,而民間也似乎認定這位涉及貪腐、被視為策劃政治陰謀的人會下臺,後來的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如今,三年過後,中國在經歷了一輪席捲全國的反貪運動逐漸走向平靜,跨入一個新的歷史格局。而去年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和如今的「兩會」則是跨入新格局前的一次解讀時機。

 

今年「兩會」為何重要?

首先,從重要性上來說,今年的「兩會」備受關注。因為這是習近平五年第一段任期內的最後一次「兩會」。而明年召開的,則是「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和與之對應的「政協」會議。在此次「兩會」結束大約八個月後,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召開,中國政體也以「監察委」這一機構的引入為標誌點,開啟了新的政治改革,中國或進入「監察委治國」時代。

國際社會上,以特朗普政府上臺為標誌的民粹主義泛起,全球化主義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香港的「港獨」主義挑戰了中國的領土和主權等政治權威。內外局勢的變動不居,這都為正處在權力交接的中國營造了挑戰。

 

「兩會」中的香港議題

因此,3月5日,「人大」召開伊始,李克強則在其政府工作報告中公開譴責了「港獨」主義。在這份全文共129個字,內容比以往四年都多的涉及港澳地區的報告中,李克強直言「『港獨』沒有出路」,這句話被放在「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實踐不走樣、不動搖、不變形」之後,引人關注。

對此,香港《南華早報》則指,李克強這種「前所未有的舉動」對香港即將上任的特首進行了暗示——「the winner would be expected to handle the issue without compromise(希望新任特首會毫無妥協地應對「港獨」問題)。」

是時,香港特首選戰已進入最後的角逐時刻,這句來自中央的表態彷如當下三位候選人不得不面對的一道核心考驗。

對於香港問題,更要關注的是擔任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張德江的有關措辭。在今天召開的小組會議上,這名位居第三的中央官員讚揚了去年的釋法行動,認為釋法是中央對「一國兩制」的擁護,「也體現了13億人民的意志」。

去年,梁頌恒、遊惠禎等幾位持港獨立場的立法會議員在上任宣誓時違背了《基本法》,北京對《基本法》進行解釋,一度引發「釋法風波」,香港民主派人士認為,這種釋法行動破壞了《基本法》的權威,給香港的司法制度造成負面影響,而香港一度是高度尊重法治的地區。

 

習近平拜訪遼寧代表團,用意何在?

除了香港,遼寧的代表團也成為領導人以及媒體重點關注的地區。昨天下午,習近平在參加遼寧省人大代表的小組會議上,提到了遼寧省經濟數據造假和此前的賄選一事。2016年9月,據《人民日報》報導,遼寧省454名人大代表因涉賄選而最終全數被撤職。

習近平昨日在會見遼寧代表時提出,要求遼寧停止經濟數據造假,營造一個潔淨的政治生態。自中國經濟下行,啟動淘汰落後產能工作後,曾依託鋼鐵等重工業發展的遼寧成為東北幾個經濟增長停滯,甚至出現連續經濟倒退的地區之一。當地官員為升遷,鍛造良好政績,於是在經濟數據報告中造假,今年1月,遼寧省省長陳求發承認了數據造假一事。

習近平在會上重點提及了上述兩點,並強調,「深入整治用人不正之風,堅持正確用人導向」,這既批判主導數據造假的官員,也指向賄選事件。

 

反腐推手王岐山的講話,資訊量爆棚

另一件值得關注的則是王岐山的談話,作為中共紀委書記的王岐山,自2012年的反腐運動啟動後,一度成為最受外界關注的官員之一。2013年,王岐山以「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為宗旨,信心十足地打擊中國官場的腐敗現象。至今,中央已在北京、山西和浙江三地設下監察委試點,正為國家監察委制度的設計以及正式確立緊鑼密鼓地展開工作。

王岐山(中)

從目前來看,監察委的設立將遵循「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的思路,紀委和監察委合署辦公,實行「黨政分工」。

在本次「兩會」上,作為中紀委書記的王岐山的話引來最多關注,他指出,「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以及法院和檢察院,在廣大群眾裏都是政府」,並強調,「在黨的領導下」,沒有「黨政分開」,只有「黨政分工」。

自1978年鄧小平主政中國後,鄧小平提倡「黨政分開」,這一舉動一度被視為向西方學習,如今,王岐山「沒有黨政分開,只有黨政分工」的措辭或成為一種政治信號,中央將對黨的權力重新進行考量。

(Visited 74 times, 1 visits today)